故鄉、故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鎮」。

然而,我的父親卻是道地臺南縣關廟鄉人。二戰期間,父親當過日本兵、曾被迫征調緬甸仰光充當軍伕;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兵敗如山倒,根本無暇顧及這批台籍軍伕。其後臺灣也光復了,父親卻流落中南半島很長一段時間,根本無法還鄉。後來潛逃到泰國,才在泰國華僑幫助下,回到故鄉台南。

父親返台之後,並未在台南就業,反而經基督教芥菜種會牧師蔡滄達先生之介紹,北上謀生。在臺北中和認識了我媽,並結為連理,從此長居台北。所以當過去還未以「出生地」認證戶籍的時代,如提及故鄉,我總是說:我是「家在臺北的臺南人」!

我大學念的是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一服完兵役,馬上回母系當助教,一路升到教授。我娶妻、生子,安家、落戶、工作、教學、研究,從此也沒離開過臺中。現在一提起故鄉,我可能會改口了。因為我在台中居住超過40年,比起在台北居住的時間還長一倍。我雖也經常往返台北老家,卻大多像個過路人、只是蜻蜓點水,並未參與台北的生活。我對台北的總體印象已是;「陌生的都會」。現今,若還有人問起我到底那裡人?正確的答案應是:「出生在台北中和、祖籍台南關廟、目前長居台中的台中人」。

古代因交通不便,加上「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觀念,故鄉不僅是「身體的歸屬」、更是「心靈的歸宿」。古人遊宦他鄉,就算終身離鄉,也總要落葉歸根、以老家作為埋骨之地。一個人只要離鄉,就算是「羈旅遊子」。於是王粲在荊州當陽縣城,登上城樓時,有「雖信美而非吾土」之遺憾;范仲淹身為將領督軍延安,都還萌生「濁酒一杯家萬里」的感傷;甚至在想起故鄉,竟有「將軍白髮征夫淚」的軟弱表現。

其實,我雖一天也沒住過台南,對於祖籍台南卻一直深情款款。記得十多年前父親還健在,我曾問清楚父親的出生地是「台南縣關廟鄉襄洋村」,我還開車帶著父親返鄉探視親友。隨著台南親友凋零殆盡,我逐漸消退了「台南縣關廟鄉襄洋村」的繫念。十一年前,父親過世,我與母親聊起台南,強烈表示想回故鄉台南「尋根」,母親竟神秘地對我說:「其實你祖父是個養子,祖父的故鄉根本不詳。」

這個信息雖澆熄了我「尋根」的熱情,但有關台南的鄉情,仍是我的最大的關注。我不但參與台南同鄉會,充當台南縣政府的粉絲,我還關心一切台南的信息。台南的一草一木、片言隻語,都會引發我的興趣。想想,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是的!原來文化的認同感,才是我繫念故鄉的主因。當年杜牧歸家,曾有:「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歸家〉)之感,這固然是感慨官場浮沉、不覺逐漸老去,鬢邊生出白髮,而有「歸來太遲」的遺憾。如以賈島的詩:「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幷州是故鄉。」(〈渡桑乾〉)來對照,那麼,這種「以他鄉為故鄉」豈不正是現代人的寫照?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愛;思我故鄉,愛我故鄉。故鄉台南仍然牽繫著我的情感。故鄉已不只是地域歸屬,對我而言,台南早已昇華到一種超越的、純屬個人的文化價值,正是這個層面,才使它成為我魂縈夢牽之所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7K會員
855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5/11
母親節,一個專屬於母親的日子,又悄然來到。在這充滿感恩與溫情的時刻,願向天下所有母親獻上我最深的敬意與感謝。儘管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慶祝方式各有風貌,然而母親節的核心精神始終如一──那便是讚頌母愛,感念養育之恩,並凝聚家庭之間那不曾間斷的深情與牽繫。
Thumbnail
2025/05/11
母親節,一個專屬於母親的日子,又悄然來到。在這充滿感恩與溫情的時刻,願向天下所有母親獻上我最深的敬意與感謝。儘管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慶祝方式各有風貌,然而母親節的核心精神始終如一──那便是讚頌母愛,感念養育之恩,並凝聚家庭之間那不曾間斷的深情與牽繫。
Thumbnail
2025/05/09
美國國會在昨天通過《2025年終止強迫器官摘取法案》(HR1503)以及《法輪功保護法案》(HR4132),堪稱是當代人權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不僅僅是美國對自身價值的堅守,更是對全球人權事業的積極推動。這兩項法案的通過,彰顯了美國作為世界民主領袖,在維護基本人權、譴責反人類罪行方面的堅定立場。
Thumbnail
2025/05/09
美國國會在昨天通過《2025年終止強迫器官摘取法案》(HR1503)以及《法輪功保護法案》(HR4132),堪稱是當代人權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不僅僅是美國對自身價值的堅守,更是對全球人權事業的積極推動。這兩項法案的通過,彰顯了美國作為世界民主領袖,在維護基本人權、譴責反人類罪行方面的堅定立場。
Thumbnail
2025/05/08
好友小董中風住院的消息,像一顆沉重的石頭擱在我心上。昨天中午終於忍不住,專程從台中開車去嘉義市世賢路〔榮總嘉義分院〕探訪。這兩天一直回想我們這段說來奇妙的友情,心中滿是感慨與祝福。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小董,是在台中的「網友聚會」。他從嘉義專程來看我,帶著我最愛吃的福義軒蛋捲,笑容爽朗…
Thumbnail
2025/05/08
好友小董中風住院的消息,像一顆沉重的石頭擱在我心上。昨天中午終於忍不住,專程從台中開車去嘉義市世賢路〔榮總嘉義分院〕探訪。這兩天一直回想我們這段說來奇妙的友情,心中滿是感慨與祝福。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小董,是在台中的「網友聚會」。他從嘉義專程來看我,帶著我最愛吃的福義軒蛋捲,笑容爽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故鄉身世 我的老家是在廣東的東北角客家梅州市所轄的五華縣大布鄉水寨墟,李氏落腳水寨我是第24世,父母親因民國20年就出門了,後來抗戰軍興,我在民國30年(1941)出生於桂林省立醫院,所以都沒有回去過故鄉,直到民國37年冬。 出生後,父親寫信回家報喜上燈,祖父按我的生辰批了八字,認為少水,又
Thumbnail
故鄉身世 我的老家是在廣東的東北角客家梅州市所轄的五華縣大布鄉水寨墟,李氏落腳水寨我是第24世,父母親因民國20年就出門了,後來抗戰軍興,我在民國30年(1941)出生於桂林省立醫院,所以都沒有回去過故鄉,直到民國37年冬。 出生後,父親寫信回家報喜上燈,祖父按我的生辰批了八字,認為少水,又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