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看小戴在東京奧運差一點點就能勝出很不值,很不甘心中國選手奪金。我說金牌其實不是很重要,對方儍眼不解。且聽我解釋。
首先,現代體育競賽(含奧運)的意義早就改變。21世紀又不是古代,不可能靠運動場上展現肌肉和力量,就等同向別國宣示「看看我們的人民糧產充足,營養豐富多麼強壯,別想要跟我們打仗」。現代戰爭靠的是軍備硬件,展現國力也講求各種軟實力,人民的體能只佔很小很小一部分。
再者,大家早就知道運動員個別體能強大,通常都跟國人的平均值沒什麼關係。現在跟種族還略有關係的,大概也就只有在某些項目(例如短跑)挑戰非裔運動員的先天優勢,以證明「白人/黃人」也可以做到。但這種突破意義其實也只限寬鬆意義的人種先天差別,其實跟國家關係越來越弱。畢竟隨著移民和混血的情況普及化,你的黑皮膚對手可能是歐洲出生的歐洲國人,又就算證明亞洲人能挑戰成功,那也不代表特定國家的優越,而是地球上任何有亞洲人居住的國家都有可能成功而已。
再說,要看人體挑戰極限,也只佔了現代體育競賽的一部分而已。誰都知道靠著藥物,現代醫學可以在某程度上操作人體,問題只是是否道德。坦白說,假如美國隊長那種超級士兵藥物真的存在,看瘦骨仙注射後個個變超人輕易突破人體極限,在比賽場上刷新一個又一個數值,那運動也根本沒有意義,也不會有趣。
而且,要比力量比準確,人類怎麼比得過機器?一台起重機可以輕易舉起遠比舉重金牌選手記錄更重的啞鈴。發球機配合AI的精確度和速度一定比人強大。弓箭比起槍械更是沒有實戰價值,划艇和風帆又怎可能跟遠渡重洋不知疲倦的輪船相比。
所以,現代體育競技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是人。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運動員本身。
撇開足球之類跟賭博綁定經濟利益的運動,現代人看奧運這類運動比賽,想要的是背後所代表的價值:努力、堅持、不放棄、意志、公平競賽、惺惺相惜……籠統稱之為體育精神。
大家愛看的是運動員本身的故事。那些「受傷仍堅持完賽」、「與競敵惺惺相惜」、「為求公平放棄個人優勢」、「克服絕症重新參賽」、「落後仍不放棄」……等等故事,往往比起比賽記錄的幾秒幾分更觸動觀眾情緒,更能獲得觀眾喝采。一個獎牌,只是錦上添花的結局高潮,或者聚焦角色的spotlight。
現實一點說,這也就是選手本人的價值(包括商業價值)。他們整個奮鬥的歷史和人生態度,就是他們本身的價值所在。
可以想像,假如一個金牌選手對其他選手無禮羞辱,個性和態度太差,行為舉止違反體育精神……在文明的國家裡,哪怕他能奪得金牌,也會被群眾唾棄──沒有品牌會想要找他代言,不會有學校會想找他去演講。
相反,哪怕雖然失落獎牌,但選手在運動場上展現出令人感動的體育精神,反倒會比上面的金牌選手更受歡迎。群眾感到自豪的不是我們國家產出了一個體能超人,而是培育了一個有美好特質的「人」。他的經歷和精神可以鼓舞其他人,化成社會的正面能量。
這才是現代體育競賽的價值。
這是那種到今天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國家所無法理解的。面目模糊的運動員勝出後永遠只有千遍一律的多謝國家多謝黨,永遠只有窮苦兒童怎麼被國家拉拔成金牌得主報效國家,彷如可替換的零件。
那些只要看到國家運動員奪取獎牌,就高潮大喊我們國家真是強大的愛國者,觀念跟千多年前在市集圍觀「徵求大力士」的農民其實沒什麼分別,看比賽的心態更是跟看鬥雞沒兩樣。
試想想,哪怕今天某個國家可以窮舉國之力,橫掃所有金牌,那又能證明什麼?然後下屆又要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全勝的面子,對運動員又有什麼意義?還能談得上享受比賽嗎?難道其他國家會因此對這個國家感到畏懼和敬佩嗎?
當金牌淪為國家面子戰利品的時候,它的價值,就僅僅只是一塊金屬做的圓餅。
金牌重要,獎牌重要,但它只在與運動員同在的時候才重要,才能彰顯它的價值。只有在運動員樂意與支持者分享的時候才有榮耀。
祝願場上比賽的運動員都能享受比賽,分享盡力一戰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