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We真的是FB替代品?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利申,我雖然在FB開設粉專多年,但一直佛系放置沒刻意追求人數,並非專業的社交平台網編不懂數據分析,所以這篇會比較近一般用戶的體驗感受。
最近因為FB政治審查而在香港人之間掀起移民到MeWe的風潮,本著宅宅的虛擬世界拓荒心態,剛剛在MeWe課金開了Page,然後馬上就遇上困難──我相信也會是其他內容生產者會遇到的問題(不管你是藝術家還是商業廣告),所以寫出來希望集思廣益。
Shall we...?

時間洪流會帶走一切

MeWe強調無演算法,較接近FB盤古初開的狀況。演算法其實就是一個排序問題,大概也是所有資訊網站都面對過的禁果式選擇。
所謂沒演算法其實就等於按「時間順序」排列,優缺點也很明顯:
好處
  • 所有發文一視同仁(不管你是網紅還是邊沿人),按時間出現,隨時間消失
  • 按序不亂,沒有幸運大抽獎,沒有一reload就找不回來的狀況
壞處
  • 不管你的發文內容多麼高質,都會被時間洪流沖走
  • 如果你的接收對象有非常多好友或follow了很多Group和Page,「水流太急」,你的發文很快就會被沖走(而且幾乎永遠不會再被看到),能否被看到完全取決於對方上線時間和運氣

演算法乃必要之惡

當初FB為什麼要開發演算法,人為干預排序?先不管表面上的理由「更貼近用戶興趣」,或不可告人的大人理由,總之其中一個原因或副作用,就是強化發文的觸及率與發文內容的關係。
儘管FB死不公開演算法,比肯爺爺的炸雞食譜更神秘,但大家基本上可以預期「多人點讚」,以及「多人回應」的發文,可以更長時間顯示在時間線上,排序會被提到前面,也有更大和更多重覆機會能被人看到。
因此,FB也預設用戶可以看到好友回應過的發文,只要那則發文是公開的話,即使用戶本身並不認識或沒追蹤發文者。因為你的朋友覺得某篇文章很好笑所以回了話,你也會跟著看到,即使你的朋友並沒有按「分享」。甚至一些陳年舊帖也有可能因互動而事隔幾個月再度浮水。
FB的演算法會一直推薦用戶看它覺得會引起用戶興趣的發文。於是內容生產者只要追求生產「有可能會引起用戶興趣」的發文,就能大幅提高那個發文的存活率和觸及率。雖然,文章熱門度也未必百份百跟質素成正比就是(例如炎上行銷)。
演算法本身並不必然是惡,問題在FB的不透明和用戶不能選擇,這才是顧人怨的地方。

單純……可能太單純的MeWe

相比之下,MeWe只有時間順序,而且預設不會看到用戶沒有follow的發文,哪怕你朋友讚好或回應過(除非你的好友手動按了分享)。簡單而言,排序跟發文內容的關聯性很弱
不管你的發文內容多麼有趣,也很有可能只因發佈時間不對就完全沒人看到然後消失。發佈時間的關鍵性比FB會重要得多。而且擴散的手段也只剩下一種:就是有人看到然後按分享
在MeWe上要創立Page應該會比FB粉專難。雖然現在還只是這波移民潮的初階,但目前我觀察到的情況是,比較有反應的Page都是本身已經在FB累積了大批粉絲,直接帶過去,也就是初始基數比較大。主要的活動和回應也集中在那些地方。粉絲會加入那些Page是因為他們都是在FB上看到連結。
如果是人氣比較弱或新開的Page,就很難擴充人數。因為根本沒太多方式讓人知道Page的存在──除非有人分享發文。但由於目前MeWe用戶不多,一般人的好友數很少,效果很低。真正有效得分享去人流活躍的Group──但這又會受限於不同的谷規。
在FB上有四千萬追蹤者的9GAG,在MeWe上很多發文只有一兩個icon回應,這篇是近日最多反應了但也沒有任何留言。
相比之下才剛剛開PAGE的100毛,因為直接在FB拉用戶過來,人數一下子就超過國際化的9GAG,發文反應也非常熱烈。

三思再分享,明明是正確的啊?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已經習慣了FB的文化,對於何時「Share」何時按「Like」,背後的含義和別人對此的看法,已經有某種潛移默化的共識。如果你在FB瘋狂share別人的發文,可能會被視為一種炸版的騷擾,你的人格也會被懷疑。事實上,我相信每個FB用戶都已經內建了一張「條件清單」去決定要不要轉發文章。
用戶已經習慣了對share的行為變得更謹慎,所以在MeWe這個只能依靠其他用戶轉發才能稍為增加發文觸及率以至Page的曝光率的平台,新創Page會如同在孤島之中一樣。可以想見要推展和累積人數會比FB慢很多很多,可能要一直等到MeWe總體用戶數大幅增加才行。
沒錯,MeWe沒有演算法所以它可以保證你的Page內容一定會顯示在你所有follower的時間線上。但除非你的內容優秀到幾乎可以確定別人每看必share,不然即使你的follower有很多回應,也不會有任何Page外的人看到。二十分和八十分的內容都一樣沒什麼擴散果效就會被沖走,這對內容創作者來說是很令人沮喪的(何況,我還要付錢開Page)。
事實上,MeWe的Page並沒有FB粉專那麼複雜的後台,它甚至沒有顯示觸及率。它只有非常簡單地顯示你每則發文有多少人回應和點icon。這並不算是一個太鼓勵用戶追求發文內容的設計。
簡潔清新文青風的……後台分析(咦?)

一切都是八卦的原罪

好了,我們回頭想想這個問題:社交平台應該鼓勵用戶追求有質素的內容嗎?
如果用戶真的只是想跟朋友互通消息交流近況,其實沒什麼必要講質素。某某出門撿到十塊錢、某某家的孩子打翻了食物、某某抱怨上司和工作、某某家的貓伸了個懶腰……好,貓是特例先不管,總之親友的人生大小事,只要你在乎就都是大事,按時間排就夠了。
但有了點讚率的比較,人們就會爭相網紅化虛構夢幻的生活假象發佈,這對人類社交來說是好是壞先不討論。問題是FB早已不是單純的社交平台,它的設計既然有利於操作過的內容獲得更多人關注,它的複雜演算法其實早已令它變成一個資訊競逐的平台。
據說FB的用戶平均好友數達到400多人。根據《人類大歷史》裡面提到的「八卦理論」,人類能藉由八卦(交換訊息)的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也就是說如果你好友名單超過150,多出的那些人大抵都不是你可以有效交往的對象。那些可能是你單向追蹤的名人,可能是你想吸引的粉絲,或你的客戶,或你想獲得某些訊息的來源。
如今大部分人使用FB,真正用於跟認識的人社交可能只佔了一半或三份一或更少,更多可能是代替傳統的資訊來源,包括正統的新聞、內容農場、謠言、新知識、笑話、產品資訊、廣告、迷因和貓圖。
或者迷因加貓圖
如果說親友的個人資訊沒必要排內容優劣,那上述的公眾資訊卻確實有優劣之分,只按時間排序確實未必足夠。
所以MeWe可能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它是不是真的有野心想成為FB的替代品?還是它想反樸歸真打造一個純社交平台?
如果是後者,它目前的設計方向就對了。根本就不要太吸引人去追求like和分享數,不要鼓吹操作的內容,廣告和公關沒什麼可操作的空間,對商戶和內容生產者的吸引力也不大。然後留下一個相對乾淨單純的空間的給大家閒話家常,更新近況。
某程度上噗浪走的是類似這樣的路線,維持簡單的時序排列
但這樣我很懷疑它能不能長久營運生存下去?一來是收入問題,二來如果缺乏公眾內容,人們可能會很快對只有親友日常的線上照片簿生厭。
如果它有決心接收FB的用戶,那可能就要在「個人資訊」和「公眾資訊」的處理上再花功夫。FB的成功和極限就在於它把兩者混成一塊。MeWe有意識地增加了一個filter讓用戶快速查看好友和其他的資訊,是個好開始。但會不會增加新的排序選項,例如按發文熱門度排序,之類?
FB的演算法是一種養懶人的資訊吸收法,跟坐在電視前看廣告差不多。如果MeWe和它的用戶真心想擺脫預定演算法,那用戶就必須變得更主動地自己去尋找、篩選和擴散資訊。這恐怕還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達到。
那麼最後,歡迎來加我新鮮出爐的MeWe page:https://mewe.com/p/writingcat
一起來見證這次拓荒能走到多遠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51內容數
船過留痕,貓咪蹓躂踩下貓腳印。偶然按捺不住對時事新聞吐槽就跟吐毛球一樣,是為了身心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透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通常典型的穿越故事都是這樣:主角突然被丟到跟本來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異世界,例如,有惡龍和魔法的世界,因為種種常識不再通行所以鬧出不少危機和笑話。先別說近年好多穿越故事為免老梗直接跳過適應不良的劇情,但經典款大致如此。 如果放大到某個尺度,人類世界其實也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穿越事件。
有件事我遲疑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談論,因為怕會被認識我的人猜出當事人是誰。為免暴露當事人身份請原諒我寫得含糊。 舉個例子,從兩位正義之士的爭執說起……
這座石屎森林(Concrete Jungle),即將關燈進入漫長黑夜。 台灣的朋友,請你們在對岸守護你們的燈塔終日不滅。那會是我們在黑暗中遙望的唯一溫暖,等待光明再臨的路標和印證。
所謂有人就有江湖。在任何群體中都必然會有傾向不同的人,差別只在百份比。如果不打破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觀念,大家會很難前進。我試著做了以下兩個九宮格……
自己沒法玩就看了一點別人的實況,總覺得有滿滿的既視感。倒不是因為想起原作(因為年代太久了,原作劇情還真的忘得七七八八),也不是Cloud那個偷看劇本的回憶閃現,而是想起了自己身處的城市。(以下含少量劇透)
這次武漢肺炎爆發之初,鄰近中國的台灣和香港幾乎是最快有反應的地方。大家往往都歸因於:一,我們都經歷過沙士,自然嚴陣以往。二,我們都深受某政權危害太了解它的德性。官方澄清沒事即是大件事,已經作為常識深入民心。 但我在想也許還有另一個原因:三,我們都使用中文。
通常典型的穿越故事都是這樣:主角突然被丟到跟本來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異世界,例如,有惡龍和魔法的世界,因為種種常識不再通行所以鬧出不少危機和笑話。先別說近年好多穿越故事為免老梗直接跳過適應不良的劇情,但經典款大致如此。 如果放大到某個尺度,人類世界其實也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穿越事件。
有件事我遲疑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談論,因為怕會被認識我的人猜出當事人是誰。為免暴露當事人身份請原諒我寫得含糊。 舉個例子,從兩位正義之士的爭執說起……
這座石屎森林(Concrete Jungle),即將關燈進入漫長黑夜。 台灣的朋友,請你們在對岸守護你們的燈塔終日不滅。那會是我們在黑暗中遙望的唯一溫暖,等待光明再臨的路標和印證。
所謂有人就有江湖。在任何群體中都必然會有傾向不同的人,差別只在百份比。如果不打破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觀念,大家會很難前進。我試著做了以下兩個九宮格……
自己沒法玩就看了一點別人的實況,總覺得有滿滿的既視感。倒不是因為想起原作(因為年代太久了,原作劇情還真的忘得七七八八),也不是Cloud那個偷看劇本的回憶閃現,而是想起了自己身處的城市。(以下含少量劇透)
這次武漢肺炎爆發之初,鄰近中國的台灣和香港幾乎是最快有反應的地方。大家往往都歸因於:一,我們都經歷過沙士,自然嚴陣以往。二,我們都深受某政權危害太了解它的德性。官方澄清沒事即是大件事,已經作為常識深入民心。 但我在想也許還有另一個原因:三,我們都使用中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是各種替代品無法(相對)完美地取代facebook既有的各種功能,還是網絡生態早已被科技巨頭定型得太緊要以致脫離破局要付出的代價俱太高,抑或是大家已乾脆摒棄如facebook的這一種的網絡交流和訊息接收方式?
Thumbnail
對比Facebook的大遷徙,Instagram依然沒有風吹草動。在網絡上搜尋No-Ads, No Algorithm之類的關鍵詞,出現的替代品大概都是MeWe、Mastodon,然後就是VERO。在Instagram朋友的Story亦見過這個App,既然社交圈子亦有朋友使用,我抱着一試無妨的……
Thumbnail
網絡上的「移民」,倘若把網絡使用習慣也換過來,我不知道這是否太痴人說夢,始終好些使用習慣是大勢所趨,但倘若Mewe的港人社群能跟Facebook展現較大的分野,這就會是更完美的景象。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是各種替代品無法(相對)完美地取代facebook既有的各種功能,還是網絡生態早已被科技巨頭定型得太緊要以致脫離破局要付出的代價俱太高,抑或是大家已乾脆摒棄如facebook的這一種的網絡交流和訊息接收方式?
Thumbnail
對比Facebook的大遷徙,Instagram依然沒有風吹草動。在網絡上搜尋No-Ads, No Algorithm之類的關鍵詞,出現的替代品大概都是MeWe、Mastodon,然後就是VERO。在Instagram朋友的Story亦見過這個App,既然社交圈子亦有朋友使用,我抱着一試無妨的……
Thumbnail
網絡上的「移民」,倘若把網絡使用習慣也換過來,我不知道這是否太痴人說夢,始終好些使用習慣是大勢所趨,但倘若Mewe的港人社群能跟Facebook展現較大的分野,這就會是更完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