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漫長眼前的這個人真的是那個對的人嗎
《開放性關係》描述一對打從出生就認識的青梅竹馬在愛情長跑多年後,在女主角安娜即將拿到博士學位、新居即將落成,一切看似那麼美好之際,兩人決定挑戰一夫一妻制,嘗試開放性關係。裡頭有《Before Sunrise》裡傑西在火車上邀請席琳跳下火車共遊維也納的味道。
「假想十年、二十年後妳已婚的光景,妳的婚姻不再像當年那樣的充滿熱情,妳因此開始責備妳的老公,妳也開始回想過去遇到的男子,以及假想當初跟其中一位交往的後果,我就是那其中的一位,就是我,所以妳可以把這一段旅程當作未來回到現今,來檢討妳曾經可能錯過的東西,這麼做其實對妳和妳將來的丈夫都很有利,妳將來不會因為曾經錯過某些人而責怪他,我也許跟他一樣是個敗類,整天無精打采又無趣,而妳則做了正確的決定,沒有一絲遺憾。」
是呀,世界那麼大,生活如此多樣,誰又不曾探問過自己和懷裡的人究竟是不是天生一對呢?更別提從小就在一起的安娜和威爾了。更何況如果真心相愛,那這其實都不是問題對吧?愛情難道會因為一次的器官碰撞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嗎?
#愛情的條件
懷持著這樣的推論,安娜和威爾開始尋找各自的性伴侶,從第一次的忐忑不安,到後來的深陷其中,電影就在幾場開放性關係裡,帶出安娜和威爾之間的隱性問題。看到這裡,也讓人自問什麼樣的條件能構成長相廝守之必要條件?幽默風趣的個性?相同的興趣?身體的契合度?而些這真的是衡量對方是否是我們願意共度一輩子的人的標準嗎?許多人因共同的興趣而在一起,但要長遠的在一起只有相同的興趣遠遠不夠。當鉛華洗盡,究竟什麼樣的人是我們想走到最後的人呢?電影裡男主角的拘謹,作曲家的奔放,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特質,我們不是村上春樹,遇不見百分百的女孩,沒有一種特質是百分百的好。那答案會是什麼呢?電影裡沒有明確告訴我們,但結局似乎暗示著我們什麼。
#成長過後遇見趨近百分百的你
相對主線以開放性關係作為一段感情的引爆點,電影裡穿插的同志愛情,則以收養孩子的爭執作為分手的原因。海爾和里斯同為一對長跑多年的同志伴侶,儘管對於電影的喜好不盡相同、對於在半夜跳舞的不同調,都不妨礙兩人在一起,因為在彼此身邊他們能夠感到舒服。但這樣的兩人終究因為收養孩子的問題而分開。海爾渴望有個孩子,但里斯總是不願意溝通,不斷躲避著海爾的幸福期盼,他還沒準備好呀,準備好這習慣已久的兩人世界突然多個孩子。其內心的掙扎大概和托爾斯泰筆下的康斯坦丁.列文面對自己兒子出生時的惶恐相去不遠。
於是海爾決然離開,當里斯找到他想為了他收養個孩子時,海爾卻拒絕了。「我想要有個孩子,但不是和你一起。」畢竟對方不是真的想,而是為了讓自己高興才有我們想要他有的想法,這是不論怎麼努力也彌補不了的事情。
這其實挺無奈,戀人為了讓我們高興,所以即便他們不願意,他們仍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這樣的犧牲不也正是愛的一種展現嗎?這不禁讓人想到電影《花椒之味》裡頭,鄭秀文問劉德華的那句:「你到底想不想跟我在一起」?劉德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可以啊。」這句話千古誤會的話。原來你只是「可以」和我在一起,而不是「想」和我在一起?!但若理解成「因為你想,所以我可以和你在一起。」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但弔詭的也是這裡,里斯可以接受領養孩子了,但那樣的想卻不是出自他的意願,所以海爾看清了,他明白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沒有孩子就不會快樂,但同時他也不想讓里斯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所以他選擇結束這段關係。兩人同樣都是為了彼此著想,一個是放手,一個是退讓,二者同為愛的展現,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這也是為何海爾最後會說「成長是解釋不了的。」愛情裡影響愛的條件太多太多了,有時一件小事就是無法再一起走下去的理由,即便很愛很愛你;但或許也是因為太愛你了所以才不想綁住你吧,一如從劉若英那清淨嗓音中透出的無奈: 「很愛很愛你,所以願意,捨得讓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
愛情豈只是兩難?它太難太難太難了。
和支線相同的是,主線同樣強調成長。當房子完工後,威爾興奮地拉著安娜來看房子,希望他走進兩人的未來,冷風裡,安娜站在門口猶豫了。開放性關係的旅途讓他看清了自己和威爾的不適合,他對威爾說:「你曾對我說:『沒了妳,我不知道我是誰。』但你不想知道自己是誰嗎?」僅這一句話讓觀眾明白了,原來威爾從不認識自己。當我們不認識自己,我們從何談愛情?安娜看清了這點,所以他選擇離開威爾,同樣是一種成長,一種放手,這是在原本封閉性關係的世界裡看不見的事情。
開放式關係從不是這部電影的主軸,它不過是表達愛情分合的媒介。那打破一夫一妻制的特殊關係讓人想到《雲端情人》中愛上電腦的西奧多;愛情的分合讓人想到《愛在午夜希臘時》裡永遠在爭吵的傑西與席琳,但幸好他們都有個暫時美好的結局。而當然不是每個愛情故事的主角都能有幸像《王牌冤家》裡頭的喬爾迸出那句It’s ok.
威爾和安娜兩人關係的結束則讓人想到《戀夏500日》的唱片行裡,終於看完電影《畢業生》,拿著Ringo唱片試圖討Summer歡心的Tom,更讓人想到心痛的《藍色情人節》中的狄恩離開辛蒂時那落寞的背影。這些無不是刻劃愛情真實面貌深入至極的作品。
套句戀夏的旁白,This is not a sex story.This is story about love.。而或許這部電影的原名Permission更貼近這部電影的主旨。Permission,允許、許可,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並願意讓對方去做,讓雙方都感到舒服的相處方式,才是在愛情關係裡的相處之道。而在許可之前,我們得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慢慢在愛情裡磨合出屬於我們的那趨近於百分百的女孩/男孩。
——刊於二零二零十二月八日師大人文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