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面對畢業的壓力,當寒假時,滑動臉書同學的臉書發文,不再純粹是旅遊的打卡畫面,而是許多實習的心得文。不同科系都如最遙遠的兩端距離,有人走上設計之路、有人走上保險的金融業、有些開始創業、還有出國研讀研究所在機場的送別照,同學都踏上人生另一個新旅程,甚至在國外闖出一片天,回想四年前,我們都還是坐在高中教室一起考國文小考的同學,互相改小考成績,如今他們都展翅高飛,好像再自然不過了
我想我心裡的孩子似乎還未長大去面對著成熟的人生。像是開始有自己的銀行帳戶、信用卡序號、每個月自己繳手機帳單、租房以經不用家長簽名 、開始投資股票,沒想過這麼快的步調,我們曾經放學去補習班,下課偷買一杯手搖都開心不過,如今的快樂是在國外享受生活,這差距太大,我還在適應。
avatar-img
4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時後,可能生活比較簡單,所以可以預見一些事。 但是年紀越大,感覺這項能力就不見了🤣 後來才慢慢了解,因為這世界變量太多,所以也很難知道,短暫的未來是什麼。 也因為人生一直卡關,慢慢理解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原來卡關才是普遍的。 不過,今天真是令我驚訝。 不是小孩去畢業旅行了,而
Thumbnail
進入社會之後,許多人面臨著內心的不適與外界的衝擊。本文探討了年輕人在面對社會期待和個人理想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在此過程中進行自我接納的成長。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並非單一的線性發展,而是充滿了掙扎、疑惑、迷茫、重建與持續轉變的旅程。最終,這是一個如何在世俗中保持真實自我的探索過程
大學開學第二週...... 在你剛滿十八歲的那年,你以為成年也不過如此,似乎一切都並沒有什麼不同,當時一切生活的重心都在學測,無暇他顧,雖然偶爾也會擔憂,但總不如現在矛盾與侷促,或許吧!但也許只是你忘記了........自己一直都是這樣子的人:膽怯又糟糕。 總是興致勃勃開始下筆,(也不知道能撐多
Thumbnail
我的年紀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應該都算小。但活著活著,也要23歲了。 爸爸早逝,單親且不富裕的成長環境,讓我比大部分人來得要早熟。高中畢業後的半工讀、自力更生的生活,讓我半隻腳先提早踏入社會,但真正成為一名社會人後,才真的慢慢有感,所謂的「大人」是怎麼一回事。 過著每天重複的生活,在鬧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而我的經歷令我成長,你的父母、你的寵物、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上司等等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成長對象。但到底什麼是成長? 我們已經一天一天地長大,那不就是成長中? 事實並不如此的,有很多人在年齡上,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但他們的行為、思想仍停留在小朋友階段,不是說他們的
小時候期待趕快長大,長大了又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單純,出社會要開始面對壓力甚至開始一堆煩惱的事出現,開始學著換個心態跟角度去面對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但如果不夠強大,就會開始關閉在自己的圈圈裡面,不想讓人靠近。 就好比~曾經的我是個很開朗又愛笑的女孩,喜歡認識朋友,因此對友情非常的重視。但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時後,可能生活比較簡單,所以可以預見一些事。 但是年紀越大,感覺這項能力就不見了🤣 後來才慢慢了解,因為這世界變量太多,所以也很難知道,短暫的未來是什麼。 也因為人生一直卡關,慢慢理解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原來卡關才是普遍的。 不過,今天真是令我驚訝。 不是小孩去畢業旅行了,而
Thumbnail
進入社會之後,許多人面臨著內心的不適與外界的衝擊。本文探討了年輕人在面對社會期待和個人理想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在此過程中進行自我接納的成長。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並非單一的線性發展,而是充滿了掙扎、疑惑、迷茫、重建與持續轉變的旅程。最終,這是一個如何在世俗中保持真實自我的探索過程
大學開學第二週...... 在你剛滿十八歲的那年,你以為成年也不過如此,似乎一切都並沒有什麼不同,當時一切生活的重心都在學測,無暇他顧,雖然偶爾也會擔憂,但總不如現在矛盾與侷促,或許吧!但也許只是你忘記了........自己一直都是這樣子的人:膽怯又糟糕。 總是興致勃勃開始下筆,(也不知道能撐多
Thumbnail
我的年紀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應該都算小。但活著活著,也要23歲了。 爸爸早逝,單親且不富裕的成長環境,讓我比大部分人來得要早熟。高中畢業後的半工讀、自力更生的生活,讓我半隻腳先提早踏入社會,但真正成為一名社會人後,才真的慢慢有感,所謂的「大人」是怎麼一回事。 過著每天重複的生活,在鬧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而我的經歷令我成長,你的父母、你的寵物、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上司等等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成長對象。但到底什麼是成長? 我們已經一天一天地長大,那不就是成長中? 事實並不如此的,有很多人在年齡上,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但他們的行為、思想仍停留在小朋友階段,不是說他們的
小時候期待趕快長大,長大了又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單純,出社會要開始面對壓力甚至開始一堆煩惱的事出現,開始學著換個心態跟角度去面對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但如果不夠強大,就會開始關閉在自己的圈圈裡面,不想讓人靠近。 就好比~曾經的我是個很開朗又愛笑的女孩,喜歡認識朋友,因此對友情非常的重視。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