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閱讀,是十分鐘前的事,這麼說似乎有些奇怪,畢竟若非年代久遠,似乎就沒有書寫的必要,但這樣的開頭主要想強調:於晚上閱讀極其浪漫,如此習慣,已行之有年。
自五月中旬起,疫情加劇,人們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遠端上課、分流上班、配戴口罩、禁止內用......,起初心情並沒有太大起伏,對一名不擅交際、與人接觸便緊張萬分的人來說,透過螢幕和人溝通,反而更加輕鬆自在,禁止內用的部份,亦可謂福音,像是知名連鎖火鍋店祭出外帶優惠、海產店宅配到府,在家便可享用美食。然而我漏看了一項政策:各縣市圖書館全面關閉。
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如原子彈轟炸我心,頓時內心被掏空,以往除了年節和國定假日,沒有誰能阻止我走進圖書館借還書,那個令人心安的地方,風雨無阻。幸好,還有網路書城能撫慰心靈,我趕緊下訂幾本書,助我度過無數夜晚。
記得某個夜晚,翻閱黑澤泉水的《我適合當人嗎?》,本來預定閱讀完一個章節便就寢,誰知我已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回過神來已近天明,閱讀的過程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審視,書中情節著實撼動人心,幾乎是揪著心翻完整本書,雖然主要探討尼特族、繭居族,但亦涉及人生和哲學問題,「倘若身為人類,卻放棄使用語言,那麼人與草木又有何異。」後來幾個禮拜,腦中衍伸許多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因如此,閱讀了幾本形貌相似、風格各異的書籍,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等,打開一本書,彷彿從萬花筒觀察世界,且試圖從萬花筒中,找尋打開心門的鑰匙。
只要手中有書,便能輕易感受自身的存在,有時寥寥幾行詩,呈現浩瀚生命的脈動,有時幾百頁小說,呈現一個生命的真諦,或許每個人閱讀時的神情、思想,都能成為一個故事,成為一種永恆,以安靜的姿態揮灑青春,以對文字的迷戀掙脫外界的重重枷鎖。
只要一杯牛奶,一本書,便擁有一份踏實安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