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裡有位父親,在等待浪子回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因為疫情,教會裡照慣例會進行的感恩禮拜由於剛恢復實體聚會,所以並沒有額外的安排。即使沒有活動,也可以利用文字記錄一下過往的反省。記憶猶新但瑣碎,先依循著禮拜程序的進行慢慢講起吧。

以下為2017上半年之回憶。。。

服事的本質

最近聽聞小伙子(親戚小朋友)要參與人生第一場獻詩的伴奏服事,很湊巧的,我有幸能分享一些練習上的經驗,幫他做一點最後衝刺。於是,司琴很順利,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喔不,別傻了,上帝沒這麼簡單。

回想起我的第一次上陣,其實很正常的難免會漏一些音、掉一些拍,一些臨機應變的技巧還有待經驗補足。不過感謝主,長輩們願意給我機會成長,直到現在,有分於服事團隊裡努力。

最近一直在想辦法搞清楚「本質」這東西,服事是什麼、禱告是什麼、甚至我們禱告最後所說的「阿們」是什麼? 我們不能習慣於使用習以為常的宗教用語或行為,卻不知為何要這樣做。

所以到底,要怎麼樣才有具備坐上琴椅的資格? 完美的準備? 高超的琴技? 零失誤的水準? 我想起了聖經裡面的一句話: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除了自身琴藝,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具備?

今天小伙子的成長,一定也讓家長極為感動,另一方面也意識到,教會內部的齒輪是有在轉的、是有在與其他零件配合的,我所能做的,是成為穩固的螺絲釘,與身處的信仰群體互相學習成為肢體,奔跑不放棄。

分享給家長


先說一聲,我不是要批判家長的思維,不是在外面闖闖,多了一些對信仰的想法就有這個資格。不過有篇文章是這樣寫的,邀請大家一起思考:

「別以為你的孩子每星期有上教會,就代表他們住在基督裡面,他們在教會裡成長,不代表他們也在基督裡成長。」

可能有人會認為在教會長大的小孩不會變壞,但如果只是禮拜天聚會時間到了,把孩子帶到教會,希望他們不要變「壞」,但這樣就「好」了嗎? 所以問題在哪? 不是有沒有養成穩定聚會的習慣,是有沒有思考要如何與基督連結。若是前者,那只是一種信仰中的慣性而已。

若不是聖靈感動,沒有人能逼使一個人在眾人面前宣認基督是主。今天有兩位青年夥伴領受堅信禮,一樣回想起約兩年前我也是這個情況。這兩個畫面讓我聯想到我在某一次營會所分享的一個聖經中的比喻:浪子回頭。(參見《路加福音15章11-32節》)

故事重點很自然的圍繞在小兒子如何放蕩、揮霍家產,而後憂傷痛悔回家重回父親懷抱。有穩定教會生活的我們,很容易想著:「我們一起為那些還沒回心轉意、在外面飽受世俗誘惑的浪子代禱,期待他們早日回歸主的懷抱。」不過耶穌這比喻沒那麼簡單,難道教會裡面不會出現浪子? 是有的,而且還不少,我們有時候就正是那「心」迷失的大兒子

沒錯,浪子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比喻裡面說到,大兒子一見聽聞父親因為弟弟回來就殺牲畜慶祝,而在門外「生氣,不肯進去」。而後對父親抗議:「 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最後說: 「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28~31節)

是吧,不管我們在教會圈子生活多久,有時候就會這樣「抗議」。

「我為你做牛做馬,你給了我什麼?」

我們只在乎我們多辛苦,期待應該的回報,卻沒有明白天父的心意。故事是有畫面的,想想看,一個父親被小兒子硬生討走家產,又被大兒子因為沒有得到應得的而惱怒賭氣,不是已經丟進顏面了嗎?

事實正是如此,這就是我們這些大小浪子對天父做的事。

可是他依然堅定地等待我們回轉,一看到我們回心轉意,馬上跑過來用慈愛的雙手擁抱我們,沒錯,聖經真的是用「跑」這個動作形容這位父親。他不是威權式的站在門口拿著鞭子等待處罰迷失的我們,而是馬上丟下一切跑來迎接失而復得的孩子,即使我們滿身髒亂、千瘡百孔又汙穢不堪,他依然讓我們穿上上等的袍子,對我們說:「我所擁有的,都是你的。」

「孩子們,回來吧!」

不管這聲音是出自父親或母親,甚至是天父上帝,就因為有迷失,才有失而復得。不管是人迷失還是心迷失,羊兒總會認得牧羊人的聲音,趁著節日,我們不彷想想,要如何傾聽長輩的聲音,要如何回應那慈愛、溫柔的聲音,如何觸碰到上帝的心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信仰心得&鋼琴伴奏教學
3會員
24內容數
教育現況相關—以現職教師的經驗,分享在教育現場所出現的各種狀況,希望透過文字的記錄能夠幫助到同樣在教育界打拼的教師們。 信仰相關—以現職長老教會執事的經驗,分享教會事工與基督信仰的心得。 YT頻道相關(思琴空間)—這個頻道是分享聖詩或詩歌的改編、伴奏概念與伴奏的演示。希望能藉由這些主題幫助到在教會司琴的音樂服事者。
2025/01/21
多年前,因為想把出外學習到的信仰帶回家鄉,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暑假期間突然積極 向教會提出想為會內的小孩舉辦靈修營的想法。當初的主題是:「如果耶穌有臉書?」 如果是現在要辦,主題名稱大概不是臉書應該是IG或是TikTok吧~ 那時候腦中冒出好幾個問號:聖經故事能不能不只是聖經故事?
Thumbnail
2025/01/21
多年前,因為想把出外學習到的信仰帶回家鄉,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暑假期間突然積極 向教會提出想為會內的小孩舉辦靈修營的想法。當初的主題是:「如果耶穌有臉書?」 如果是現在要辦,主題名稱大概不是臉書應該是IG或是TikTok吧~ 那時候腦中冒出好幾個問號:聖經故事能不能不只是聖經故事?
Thumbnail
2025/01/19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張原境,一位同志基督徒記者,因教會反同氛圍及自身躁鬱症,最終自殺身亡的故事。內容探討同志身分與基督信仰的衝突,以及教會對同志族群的包容性不足。 這部片不僅記錄了張原境的故事,並呈現了其他同志基督徒的經歷和觀點,反思教會應如何更好地接納和支持LGBTQ+信徒。
Thumbnail
2025/01/19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張原境,一位同志基督徒記者,因教會反同氛圍及自身躁鬱症,最終自殺身亡的故事。內容探討同志身分與基督信仰的衝突,以及教會對同志族群的包容性不足。 這部片不僅記錄了張原境的故事,並呈現了其他同志基督徒的經歷和觀點,反思教會應如何更好地接納和支持LGBTQ+信徒。
Thumbnail
2025/01/17
這篇文章是上一篇詩歌伴奏教學文章的延續,今天你會學到的是和弦的判讀及它們的組成音,在之後判讀譜上的和弦代號會很有幫助喔。
Thumbnail
2025/01/17
這篇文章是上一篇詩歌伴奏教學文章的延續,今天你會學到的是和弦的判讀及它們的組成音,在之後判讀譜上的和弦代號會很有幫助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他說道他們一家都是基督教信徒,並分享了後期聖徒教會的故事淵源,我也分享了禮物經濟的各種概念,他讚許我的作為,但同時也提到後期聖徒重視的是家庭,只是當我聽到「聖父與聖子」的基督教教義,我就完全確認基督教自古至今都非常父權,其以男性為主導的內涵只要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地傳頌。父權社會就無鬆動的可能。
Thumbnail
他說道他們一家都是基督教信徒,並分享了後期聖徒教會的故事淵源,我也分享了禮物經濟的各種概念,他讚許我的作為,但同時也提到後期聖徒重視的是家庭,只是當我聽到「聖父與聖子」的基督教教義,我就完全確認基督教自古至今都非常父權,其以男性為主導的內涵只要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地傳頌。父權社會就無鬆動的可能。
Thumbnail
路加福音16:10「一個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會忠心」
Thumbnail
路加福音16:10「一個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會忠心」
Thumbnail
2020 啟動幸福人生的密碼:阿爸父為你設計的精品人生 作者:王兆鴻 https://blog.xuite.net/masterenglish2018/twblog/589317424
Thumbnail
2020 啟動幸福人生的密碼:阿爸父為你設計的精品人生 作者:王兆鴻 https://blog.xuite.net/masterenglish2018/twblog/589317424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1 本來只想寫一兩篇的,但資料越查越多,所以就變成很多篇了。 本系列純屬慕道興趣自由研究日記,研究過程免不了會出錯, 如覺得被冒犯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1 本來只想寫一兩篇的,但資料越查越多,所以就變成很多篇了。 本系列純屬慕道興趣自由研究日記,研究過程免不了會出錯, 如覺得被冒犯
Thumbnail
聖經說我們不論斷人,以免被論斷,你們誰沒有罪就拿這個石頭打死這個女人,結果沒有人敢拿石頭打死這個犯了姦淫的女人,反而每一個人都離開了,最後主耶穌基督赦免了這個女人的罪,說女人去吧,不要再犯罪,後面這句話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你犯了罪得到赦免,不管是在地上或者是得到天上的赦免,但是你卻又再次犯了
Thumbnail
聖經說我們不論斷人,以免被論斷,你們誰沒有罪就拿這個石頭打死這個女人,結果沒有人敢拿石頭打死這個犯了姦淫的女人,反而每一個人都離開了,最後主耶穌基督赦免了這個女人的罪,說女人去吧,不要再犯罪,後面這句話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你犯了罪得到赦免,不管是在地上或者是得到天上的赦免,但是你卻又再次犯了
Thumbnail
這次要來介紹深深令我著迷的作家。他曾任教於哈佛、耶魯等一流大學;他也致力於美國的反戰、反核武與黑人民權運動,為真理與正義發聲。但是,就在事業與成就蒸蒸日上時,他卻毅然決然辭去教職,將人生的最後階段都奉獻在照顧重度身心障礙者的「方舟團體」。他是盧雲(Henri Nouwen),一位非常有才華、極具影響
Thumbnail
這次要來介紹深深令我著迷的作家。他曾任教於哈佛、耶魯等一流大學;他也致力於美國的反戰、反核武與黑人民權運動,為真理與正義發聲。但是,就在事業與成就蒸蒸日上時,他卻毅然決然辭去教職,將人生的最後階段都奉獻在照顧重度身心障礙者的「方舟團體」。他是盧雲(Henri Nouwen),一位非常有才華、極具影響
Thumbnail
天上的父不同於地上的父,地上的父親會犯罪、會失職、會傷害自己的兒女,天上父親卻不會這樣......
Thumbnail
天上的父不同於地上的父,地上的父親會犯罪、會失職、會傷害自己的兒女,天上父親卻不會這樣......
Thumbnail
事實總是傷人的,因為我們喜於自欺。
Thumbnail
事實總是傷人的,因為我們喜於自欺。
Thumbnail
那天是安息日。小孩依舊在教堂裡跑來跑去、跑進跑出的。聖餐聚會時,他們待在位子上的時間不多,除了跑出去會堂外,也在椅子底下爬來爬去,一個人爬,另一個人在原地等那個人「闖關」成功。 我,雖然都可以理解他們的需求,但總是會在要或不要放棄之間徘徊。 放棄什麼呢?放棄成為一個培養聖徒的媽媽,但同時放棄成為一個
Thumbnail
那天是安息日。小孩依舊在教堂裡跑來跑去、跑進跑出的。聖餐聚會時,他們待在位子上的時間不多,除了跑出去會堂外,也在椅子底下爬來爬去,一個人爬,另一個人在原地等那個人「闖關」成功。 我,雖然都可以理解他們的需求,但總是會在要或不要放棄之間徘徊。 放棄什麼呢?放棄成為一個培養聖徒的媽媽,但同時放棄成為一個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一個英國廣播節目,聽到了一篇對於聖經中「浪子回頭」比喻的一個新見解。 大家都知道聖經中,耶穌曾經做了一個比喻:一位父親,有著負責任但表現主義的大兒子,以及貪好玩樂天真樂觀的小兒子,小兒子白目的拿走了父親的一半遺產,跑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直到家財耗盡,到別人的農舍討一個餵豬的工作,直到那一刻,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一個英國廣播節目,聽到了一篇對於聖經中「浪子回頭」比喻的一個新見解。 大家都知道聖經中,耶穌曾經做了一個比喻:一位父親,有著負責任但表現主義的大兒子,以及貪好玩樂天真樂觀的小兒子,小兒子白目的拿走了父親的一半遺產,跑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直到家財耗盡,到別人的農舍討一個餵豬的工作,直到那一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