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République站】|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年半後,她幾乎忘了這個男孩,卻收到他傳來的Messenger:「你好嗎?」。她想,畢竟是他有愧於她才想傳訊息詢問她現況。
附了一張十年前拍的照片,是RER月台而不是地鐵
雖然早已不在乎這男孩,卻也想著不要讓他太好受,他是有些受到良心譴責,希望從女孩這邊得到原諒,才在一年半後傳訊息給她吧?
男孩比她年紀小三、四歲,是個在時尚圈工作的標準巴黎男孩,我的意思是他集結了所有外地人對巴黎男孩或男人的刻板印象,不論好的或壞的。
男孩很白,好像永遠曬不黑的那種白皮膚;男孩有運動的習慣,看起來卻很纖細(因為那些年巴黎人並不追求肌肉);他有將近一米九的身高,就像人們對巴黎人的印象——瘦高、頹廢;男孩在時尚品牌miu miu工作,即使只穿牛仔褲搭配T-shirt都能非常有型;男孩聲稱自己沒煙癮,但他其實是個老菸槍。
至少他在女孩面前會控制抽菸的頻率。
男孩懂文化,他拿的是藝術文憑,知道哪裡產地葡萄酒應該搭配哪種起司,能說流利的英文和西班牙文;男孩的外型很搶眼,並不比時尚男模差,他每天的outfit都能街拍上傳instagram當KOL。
男孩也很傲慢,一種骨子裡的高傲,或許是對於法國文化的自豪,也可能因為他有出眾的外表。如同大部分的巴黎男人,懂得說很多漂亮話,表面上是謙虛有禮的,但你會不禁懷疑他的真心。他也是個很世故的人,年紀輕輕就在miu miu擔任重要職位,米蘭時尚週的casting他也要出席。
不可否認,他很有魅力但不是女孩理想的對象,她原先還有點「知識份子的傲慢」,並不欣賞在時尚圈的男人。他們不是同一個圈子的人,也沒想著要混入彼此的世界。
女孩從沒想過自己會喜歡上他,其實她一直也不認為自己喜歡他,只是那一點點身為外地女孩的虛榮心,無法輕易拒絕一個擁有亮麗外型的男孩,和他一起走在巴黎的路上是有想像空間的,或是由他帶領著去時尚酒吧……
男孩被她吸引是因為彼此的背景差異,男孩也喜歡女孩談論著他不熟悉的另一個世界,還有她身上的「異國風情」——只是這詞通常都是女孩對其他人的形容,沒想過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約在République站出口。
男孩提早到了,他聽著音樂、面向地鐵出口,等著她走上地面的出口。那天風有點大,看著最先冒出她被吹亂的黑髮,立即知道是她,於是把耳機收起來不再聽音樂。他準備好一個正確的姿勢迎接女孩,隨興慵懶的樣子,好像他只是剛好站在這裡,並不是刻意地等待女孩。
相較於女孩被風吹散的瀏海,艱難的邊走上樓,邊拉著自己的絲巾,男孩顯得過於優雅。女孩的出場只有狼狽可以形容。那天她顯得有點不自在,雖然他沒注意到。
他們一起走到了附近的可麗餅專賣店吃晚餐,共享一瓶白酒。晚餐間,男孩談了很多工作上的事,那是女孩不熟悉的領域,她還是很有禮貌的適時提問、回應。他們分享了彼此的旅遊經驗,他們的青少年時期都曾在海外生活一年,這是他們少有的共同話題,女孩第一次發現男孩其實很幽默,對他的好感增加了不少。
晚餐結束後,他替她叫了uber。
一回到住處,她收到他傳來的訊息,說他很喜歡她,希望很快再見面。但不久後,男孩消失了,女孩傳了一兩次訊息給他,不想自討沒趣,於是也沒再聯絡他。
一年半後,男孩主動聯絡女孩,希望女孩因為他的消失原諒他,甚至說他希望有機會能重新認識女孩。她知道,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的虛榮心,因此並沒有再給他任何機會。甚至有次女孩到了巴黎而他從米蘭飛來找她,都沒和他見面。
男孩說,他這一年多的時間重複想著自己對女孩犯的錯,又是巴黎男孩的傲慢猜想女孩深受其害。他的道歉只是為了自己好過,
女孩這些日子也沒有想起他,只是好奇問:「為什麼現在聯絡我?」
他說,這天手機隨機播放的曲子剛好是在共和廣場等女孩出現時的那首歌,他突然想起自己曾經期待著與她見面的時刻,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後來不再連絡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有個獨特的名字,一個正體中文字筆畫不到10劃的單名,卻有99%的台灣人都會把我的名字讀錯,從小到大的中文老師也沒唸正確。我有著非常普遍的中國姓氏,但至今還沒遇到姓和名與我一樣的台灣人。(網路上也就找到一個中國言情小說的名字和我一樣)
「我永遠都是愛你的,但你卻像個『燈』。有時開,有時關」這是另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的。  
Mohammed,我承諾要去史特拉斯堡看你,要辭去台北的工作,可以跟你擠在大學城裡的公寓閣樓。我說,這樣很浪漫,就像瑪麗居禮在巴黎做研究時一樣,而她是我童年時的偶像,我一直幻想著自己為了追求夢想到喜愛的城市,願意拋下一切的物質需求。
女孩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哭了,明明是很輕快的旋律,卻感受到有種抑鬱、說不出口的痛。歌唱者是女歌手是珍.柏金(Jane Birkin),女孩覺得柏金的表情很哀傷,跨越了四十年的時空,似乎在對她吟唱著。
男人一直善於觀察,或許和他的專業有關,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取得生物及資訊工程的碩士。前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而後者通常擁有數理及思考邏輯。
男孩曾說:「你知道的,我們都不想再和其他人擁有這樣的關係。」那不是對她的承諾,而是他在自我解讀兩人的關係。
我有個獨特的名字,一個正體中文字筆畫不到10劃的單名,卻有99%的台灣人都會把我的名字讀錯,從小到大的中文老師也沒唸正確。我有著非常普遍的中國姓氏,但至今還沒遇到姓和名與我一樣的台灣人。(網路上也就找到一個中國言情小說的名字和我一樣)
「我永遠都是愛你的,但你卻像個『燈』。有時開,有時關」這是另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的。  
Mohammed,我承諾要去史特拉斯堡看你,要辭去台北的工作,可以跟你擠在大學城裡的公寓閣樓。我說,這樣很浪漫,就像瑪麗居禮在巴黎做研究時一樣,而她是我童年時的偶像,我一直幻想著自己為了追求夢想到喜愛的城市,願意拋下一切的物質需求。
女孩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哭了,明明是很輕快的旋律,卻感受到有種抑鬱、說不出口的痛。歌唱者是女歌手是珍.柏金(Jane Birkin),女孩覺得柏金的表情很哀傷,跨越了四十年的時空,似乎在對她吟唱著。
男人一直善於觀察,或許和他的專業有關,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取得生物及資訊工程的碩士。前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而後者通常擁有數理及思考邏輯。
男孩曾說:「你知道的,我們都不想再和其他人擁有這樣的關係。」那不是對她的承諾,而是他在自我解讀兩人的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2019 年底新冠疫情在亞洲爆發,疫情繼續延燒,2020 三月歐洲疫情大爆發,全球開始受疫情破壞,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旅遊也因此中段,大家無法出遊的日子,"Staycation" 這個字因應而生,各地國內旅遊意外地得到了新生命。 而國外旅遊的部份呢? 既然出不了國,那大家也只能暫時網上旅遊了。
第四章 環狀地鐵事件   「新聞快報!新聞快報!昨天發生離奇的車禍事件,死者是一位莫約30初頭的男子,而撞死死者的竟是昨天失竊的智慧型電動車,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來問問在地人…」  新聞台一如以往的繼續他的呱噪…  然而,世勳,承志,仲文一行人卻是一如反常的低氣壓。    「我確認過了,他的確是
Thumbnail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推特上宣布新一季倫敦觀光宣傳計畫,知名英籍畫家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設計的倫敦地鐵公共藝術引起熱議。 民眾反應並不熱情,並紛紛表示這件作品「他們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形容成「像是7歲小孩贏得繪畫冠軍」...重點是,作品背後的論述為何?
Thumbnail
這天的夢頗神奇,現在回想還是覺得有趣,而且還很累。 地鐵是很神奇的地方,我們活在地上,地鐵運行在地下。 但也或許,地底下真的有住人? 這個我倒是不太清楚了,總之不會是剛好地鐵開過他們家,讓他們可以一開門直接上車吧。 每個城市的地鐵都有它的特色,比如說台灣的地鐵乾淨,倫敦的地鐵髒亂。或許太表象了些,
Thumbnail
剛開始會好佩服倫敦人熱愛閱讀的行為,也受到激勵下定決心要好好把握零碎搭車時間閱讀,畢竟倫敦地大,出門搭個半小時地鐵算是近了,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通上如果只是白白浪費也是可惜,但待久了後才慢慢發現這個熱愛閱讀行為背後有個更重大的成因。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2019 年底新冠疫情在亞洲爆發,疫情繼續延燒,2020 三月歐洲疫情大爆發,全球開始受疫情破壞,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旅遊也因此中段,大家無法出遊的日子,"Staycation" 這個字因應而生,各地國內旅遊意外地得到了新生命。 而國外旅遊的部份呢? 既然出不了國,那大家也只能暫時網上旅遊了。
第四章 環狀地鐵事件   「新聞快報!新聞快報!昨天發生離奇的車禍事件,死者是一位莫約30初頭的男子,而撞死死者的竟是昨天失竊的智慧型電動車,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來問問在地人…」  新聞台一如以往的繼續他的呱噪…  然而,世勳,承志,仲文一行人卻是一如反常的低氣壓。    「我確認過了,他的確是
Thumbnail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推特上宣布新一季倫敦觀光宣傳計畫,知名英籍畫家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設計的倫敦地鐵公共藝術引起熱議。 民眾反應並不熱情,並紛紛表示這件作品「他們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形容成「像是7歲小孩贏得繪畫冠軍」...重點是,作品背後的論述為何?
Thumbnail
這天的夢頗神奇,現在回想還是覺得有趣,而且還很累。 地鐵是很神奇的地方,我們活在地上,地鐵運行在地下。 但也或許,地底下真的有住人? 這個我倒是不太清楚了,總之不會是剛好地鐵開過他們家,讓他們可以一開門直接上車吧。 每個城市的地鐵都有它的特色,比如說台灣的地鐵乾淨,倫敦的地鐵髒亂。或許太表象了些,
Thumbnail
剛開始會好佩服倫敦人熱愛閱讀的行為,也受到激勵下定決心要好好把握零碎搭車時間閱讀,畢竟倫敦地大,出門搭個半小時地鐵算是近了,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通上如果只是白白浪費也是可惜,但待久了後才慢慢發現這個熱愛閱讀行為背後有個更重大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