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民雄,陳實華洋樓,鄉間總統府裡的靜止時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從大學的時候,就知道位在民雄的豐收村裡,有一座迥異於周邊鄉間民宅的豪華宅邸,但始終未曾拜訪過。

畢業四年後,這次再訪民雄的路途中,經過了豐收村,特意彎進村內,才終於見證這個藏身在鄉間的總統府。

藏身鄉間的總統府

為什麼會說這是一間「藏身鄉間的總統府?」,因為這棟氣派而典雅的建築,外型類似總統府(只差中間的高塔),且據說是同一批師傅打造而成的。

總統府完工7年後,就來蓋這棟房子了。 ─ 陳瓊瑤

原先擁有洋樓的陳家第五個孩子陳瓊瑤,這麼跟《中正e報》說。

陳家是民雄在地望族。相傳陳家長工因在院子裡發現以前盜賊埋藏的黃金而致富,故而人稱建立洋樓的大地主陳實華為「阿賊仔舍」。但事實上,他的後代表示,陳家之所以富有,是因為成功開發豐收村一帶水利設施,並與大林新高製糖會社合作展開製糖事業,才能致富。

陳實華做為大地主,靠收租就能致富。而就算如此,他的孩子們也非作為富N代就過得糜爛,像長子與次子都是村內的醫生。

而且正因為長子陳聯彬是醫生的關係,考慮到自己的診所與住家同空間有衛生疑慮,決定將家院分離,於是在1920年代,父子倆聘請了日本的建築師協助設計,建起這棟典雅的洋樓。

也因此,這棟洋樓呈現當時流行的「辰野式」風格,最大的特徵就是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且有塔樓的設計。正面的樣貌有點類似中間縮減的總統府。

共兩層樓高的洋樓,一樓正門廳堂作為神明廳,左右兩側各四間房做為起居室。二樓原先有個塔樓,據傳稱曾做為琴房及繡房使用,主樓後方和式空間則為招待日本賓客用。

從豪宅變公園

縱使蓋起了華麗洋樓,陳家後代並沒有繼續住在這裡。陳實華的孩子們紛紛到外地發展,長居於此的陳瓊瑤,也在30多年前搬出古厝。

如今的陳家洋樓,並未隨著人去樓空而面臨如劉家古宅(民雄鬼屋)般地荒廢命運。陳家人決定賣給當地信仰中心五穀王廟,而五穀王廟也積極的維修保存,成了廟旁的公園。建築本身成了廟方的辦事處,但似乎未見開放。

其實這有點可惜,在缺乏詳細介紹,展示空間等規劃下,很少人會注意到這裡,以及它珍貴的價值。或許因為華麗的外型讓某些戲劇在此取景,但更多時候,這裡鮮為人知,只是在地人的聚會、休閒小空間。

穿越時空發現過往風華

除了正面的建築與前院的古早汲水機外,這裡還藏有更多驚喜。若是沿著建築旁的步道走到建築後方,更讓發現不一樣的面貌。半戶外拱型走廊的綿延,讓人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沉浸在那個老味道,還有圓弧的魅力之中。

目前的洋房雖然結構完整,但其實已非最初興建的原本風貌。像是洋樓前方原有作為醫護所的平房,後方則有作為用餐、浴廁空間的木房,如今皆已拆除。

而庭院裡,也沒有了當年飼養的雞鴨,種植的花果。

靜止的美好時光

我在離開這裡前,再度的瞻仰了一下一旁看似不大,卻擁有鄰近地區一眼望不盡土地的五穀王廟。所謂的五穀王,就是神農大帝。祂是這一帶的大地主,也因為捐獻大部分建校用地給中正大學,而成了全台唯一一個名譽博士神明。

這位大地主,又或者說廟方,非常的無私,也很有心經營、維護地方,因為祂,因為他們,我才會有那段在嘉義的青春歲月。

時間過得很快,快得像是急流,把青春迅速沖走。但來到豐收村,看著這近百年的氣派建築,感受鄉村得悠閒步調,讓人覺得,原本匆匆流逝的時間,似乎就這樣靜止了。

靜止在那段最美好的時光,只有豐收的滿足,還有快樂的笑容。

*參考資料來源:民雄學,學民雄─重構大學路

陳實華洋樓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豐收村88號

更多角落故事

笨港縣丞署:追憶那開台要港輝煌的曾經
基隆許梓桑古厝─隱身於鬧市的殘破建築,藏著雨都的一段故事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敘事圈 StoryCircle
21會員
56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敘事圈 StoryCircle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新北投車站,見證北投溫泉鄉百年歷史,從日治時期的浴場支線車站到幾經波折的遷移與重建,如今以全新樣貌重現,不僅保存了百年木造建築之美,更完整呈現北投的文化底蘊,是認識北投歷史文化的最佳起點。
Thumbnail
2025/02/27
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新北投車站,見證北投溫泉鄉百年歷史,從日治時期的浴場支線車站到幾經波折的遷移與重建,如今以全新樣貌重現,不僅保存了百年木造建築之美,更完整呈現北投的文化底蘊,是認識北投歷史文化的最佳起點。
Thumbnail
2024/11/07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
Thumbnail
2024/11/07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
Thumbnail
2024/08/18
中壢市的壢小故事森林展現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風格及當地的生活記憶。這些老建築濃縮了中壢的過去,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Thumbnail
2024/08/18
中壢市的壢小故事森林展現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風格及當地的生活記憶。這些老建築濃縮了中壢的過去,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所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於2012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並於2020年7月修復完成,2021年12月正式對外營運。
Thumbnail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所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於2012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並於2020年7月修復完成,2021年12月正式對外營運。
Thumbnail
提到鹿港,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鹿港老街和天后宮等古蹟建築(台灣古蹟巡禮(十三)~鹿港古蹟一日遊:天后宮|龍山寺|文武廟 )。這篇要來介紹的雖然未列入古蹟,但也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辜家舊居『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當地語稱:大和大厝、民俗館)。
Thumbnail
提到鹿港,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鹿港老街和天后宮等古蹟建築(台灣古蹟巡禮(十三)~鹿港古蹟一日遊:天后宮|龍山寺|文武廟 )。這篇要來介紹的雖然未列入古蹟,但也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辜家舊居『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當地語稱:大和大厝、民俗館)。
Thumbnail
古佳冬因獨有的海港條件,客家開墾先民因經商,出現不少盛名世家,在地方興建大宅聚落和富麗堂皇的祠堂,使得佳冬鄉的大宅院比其他客家鄉鎮要多。 佳冬大戶人家賢人輩出,地方傳聞與宅第風水有關,漫步佳冬的老厝、宗祠中,欣賞客家建築的雕梁畫棟之美,也可研究房舍的坐向,一探早期大戶人家地理風水的祕密。
Thumbnail
古佳冬因獨有的海港條件,客家開墾先民因經商,出現不少盛名世家,在地方興建大宅聚落和富麗堂皇的祠堂,使得佳冬鄉的大宅院比其他客家鄉鎮要多。 佳冬大戶人家賢人輩出,地方傳聞與宅第風水有關,漫步佳冬的老厝、宗祠中,欣賞客家建築的雕梁畫棟之美,也可研究房舍的坐向,一探早期大戶人家地理風水的祕密。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傳統大街(中山路)後面的舊巷底,外型為一幢華麗壯觀的三層紅磚洋樓,混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與日本明治維新末期風格,屋頂仿效法式風格圍繞精緻鐵欄杆,搭配中央山牆浮雕上繁複華麗的草花,兩側各為一座對稱八角圓頂衙樓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傳統大街(中山路)後面的舊巷底,外型為一幢華麗壯觀的三層紅磚洋樓,混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與日本明治維新末期風格,屋頂仿效法式風格圍繞精緻鐵欄杆,搭配中央山牆浮雕上繁複華麗的草花,兩側各為一座對稱八角圓頂衙樓
Thumbnail
位於台中烏日區的聚奎居,約於1930-1940年間興建,是座結合巴洛克式洋樓及傳統三合院的建築。其正身山牆上立著「穎川」「聚奎居」堂號,所謂奎是指文曲星,因原屋主陳紹宗家族,曾在清朝出過貢生及秀才,為此希望後代能人輩出。 台中,聚奎居,一德洋樓,皆曾斑駁在舊時光裡,如今歸來,再展風華。
Thumbnail
位於台中烏日區的聚奎居,約於1930-1940年間興建,是座結合巴洛克式洋樓及傳統三合院的建築。其正身山牆上立著「穎川」「聚奎居」堂號,所謂奎是指文曲星,因原屋主陳紹宗家族,曾在清朝出過貢生及秀才,為此希望後代能人輩出。 台中,聚奎居,一德洋樓,皆曾斑駁在舊時光裡,如今歸來,再展風華。
Thumbnail
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寄住爺爺家,那是台鐵配發的宿舍。連棟的二層平房、淺灰色外牆、漆成紅色的木門成為我對老家的印象。 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失樓臺〉有段文字:「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長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樓閣。」 那是王鼎鈞先生記憶中的老家,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座樓閣。
Thumbnail
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寄住爺爺家,那是台鐵配發的宿舍。連棟的二層平房、淺灰色外牆、漆成紅色的木門成為我對老家的印象。 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失樓臺〉有段文字:「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長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樓閣。」 那是王鼎鈞先生記憶中的老家,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座樓閣。
Thumbnail
文華綢莊創立於1940年,是新街歷史最悠久的布莊。這家店是不住在檳島的我爸年輕時就熟知的店,他以前還曾有同學在這裡打工。
Thumbnail
文華綢莊創立於1940年,是新街歷史最悠久的布莊。這家店是不住在檳島的我爸年輕時就熟知的店,他以前還曾有同學在這裡打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