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秀園簡史:上】-怡然家園開拓溯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關於三秀園

坐落於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的三秀園,為當地望族陸豐張氏的私家園邸。三秀園現存占地約一萬坪,可分成「宅邸」和「庭園」兩個部分:宅邸部分,幾經遷移與重建,現存者為第三代的住屋,為坐北朝南的「二落單伸手」形式的院落,約有八十年歷史。宅邸除房屋正身、護龍以外,尚有老竹管厝、工寮、倉庫、雞舍等外掛式建築。花園的部分,由張氏十五世祖張建廷先生開闢,距今已逾百年。後歷經張際唐、張禎祥、張達聰數代園主的經營、增建,終達到目前的規模。園中格局多出自張氏十七世祖張禎祥的擘畫,俐落大方、不拘小節,反映出園主張禎祥的為人心性。

舊時,園主張禎祥在一次不經意的閑散間,發現了一項隱身在景色表層下的奇觀--在花園裡缺乏日照的潮濕角落中,竟生長了許多天然靈芝。深諳漢文化的園主知道,在中國古典文化中,靈芝始終帶有神祕而祥瑞的意涵;又因為靈芝草一年三次綻放的特色,於是靈芝在文學家的筆下得到了「三秀」此一雅稱。如屈原在《九歌·山鬼》中就寫道:「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敘述了一段探險者深入山中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氏便以此次的發現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夏日敝園即景》 張禎祥
自愛園名秀冠三,林深聊藉隱愚憨。
千條柳外千竿竹,百朵荷邊百樹柑。
水注滿池涼味釀,風吹入座淡香含。
古榕濃影遮簷角,六月炎威尚不諳。
raw-image

秀園創建史

據載,大埤鄉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的荷蘭時代,就已有中國移民入墾。張家原籍廣東惠州府陸豐縣換田鄉羅厝庄,家族遷臺並定居雲林大埤的確切年份尚待考證,但由族譜可知渡臺至少已超過了二百年。

「三秀園張氏」雖為一般平民,但數代以來治產有道,逐漸累積了可觀的田產,據前人回憶:張家坐擁上百甲的農地,租佃的產值相當驚人,堪稱鄉里間的「田僑仔」。傳至張家十四世張明安時(清道光年間),已有相當充裕的家境供子弟讀書,並且培養了十五世張建廷最終獲得「例貢生」資格。至此張家更是從「田僑仔」晉升為「鄉紳」階層,可謂光耀門楣。

raw-image

可惜時局震盪,日本國在甲午海戰中大敗清國,雙方一紙條約就將台灣人的命運改寫。1895乙未年,日本軍隊便浩浩蕩蕩開始「接管」台灣全島。如同島內的其他地區,在雲林、嘉義也出現了許多對抗日本人的戰鬥,日本軍隊的報復性掃蕩席捲了所有反抗的地區,造成了許多的殺傷。據說當時,張建廷背負著八旬老母曾嬌娘,和鄰居、家人一起逃命;最後卻不幸遭到流彈擊中,雙雙殞命;同鄉的人群死傷四十多人。是家族,也是歷史的一場悲劇。

張家十七世祖張禎祥生於西元1896年--其祖父、曾祖母遭遇不測的隔一年。由於張禎祥是家中獨子,背負著傳承的重任,他的父母除了督促他上進,更希望他能承繼家學淵源,於是當他從打貓公學校畢業以後,便送他到新港大儒林維朝的「怡園書院」學習漢學。張禎祥師承洪瑞璋、施梅樵,受當時彰雲嘉地區文章之氣濡染。張氏天性隨和、雅好韻學,在書院求學期間可謂如魚得水,從此一頭栽進了古典詩的創作之路。

所幸者,戰爭陰影逐漸退去,日本對台的民治漸漸步上了常軌。張氏家族的命運也開始轉向光明的一面。西元1930年前後,張家家業可說是蒸蒸日上,張禎祥便開始思考拓展自家園邸的計畫。當時已經娶妻、但膝下無子的張禎祥--甚至將傳宗接代的願望融入員林的設計之中。張禎祥在園中挖掘了一條貫串東西向的長形池塘,然後在水池中段往北挖出一道分岔的水道,使整個水池從空中俯瞰作「丁」字的形狀。池塘取名為「丁字池」,便是取其人丁興旺的意思。

沒想到在丁字池造好的隔一年,張禎祥的正室陳蕊便替他生下了長子--達聰。新園甫成、長子誕生,可謂雙喜臨門。這段期間可能是張氏一輩子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了吧?

raw-image

採菊東籬

西元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撤離臺灣。臺灣社會上留下了非常龐大的人力缺口。當時,較高學歷者或擁有社經地位的人士便會被指派擔任要職,以填補日本撤退後的真空狀態。

張禎祥身為大埤鄉的最大地主,當年就被指派為第一任的鄉長,實為情勢所迫不得不然。張氏生性本愛自然,雖然走馬上任,卻時時刻刻不思念著閒雲野鶴的生活;於是張禎祥任職鄉長不滿一月,就辭官歸隱三秀園。

張禎祥在他短暫的任內,卻留下了一件流傳至今的事蹟。當時,國民政府正在進行行政區域的重劃,鄉長張禎祥有鑑於鄉下地方的地名常常過於俗氣,於是就一一替它們起了文雅的新名稱。比如,張家宅邸所在的聚落,原先為後壁店、舊庄兩個鄰近的村莊,張禎祥索性便將兩庄實質上合而為一,並取名為「怡然村」。大埤鄉境內的所有村莊也都從此有了新的名稱,如南和、聯美、大德、豐田、三結… 等,這些文雅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而在完成這件事情以後,他就瀟灑地脫下了烏紗帽揚長而去了。

繼續閱讀【三秀園簡史:下】-理想寄託與破滅

《受命入大埤庄役場感賦》 張禎祥
令頻難卻又難當,無奈登場暗自傷。
豈為利名移素志,那堪案牘索枯腸。
應時未解施鄉政,避世何如學楚狂。
歸去來兮憑那日,比於靖節莫期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鸞鳳 Phoenix-avatar-img
2021/09/10
很珍貴的歷史資料。我家的祖宅名「石花園」,在貴州赤水大婁山中,我的長篇歷史小說《百年陸沈》三部曲中有宅邸、花園等的描述,也如三秀園一樣經歷了歷史動盪,當然大陸的動盪更加天翻地覆。
avatar-img
薈萃 三秀園的沙龍
9會員
10內容數
2021/09/03
1921年由蔣渭水等菁英發起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距今正好100年。文化協會希望團結全島有志之士,共同致力臺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提升文化」而已。 一百年過去,臺灣的社會又經歷了太多次的變革。我們在不同的專制政府底下遭到壓迫、消聲,我們也在不同的時代失去過自由、失去過自己的語言。
Thumbnail
2021/09/03
1921年由蔣渭水等菁英發起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距今正好100年。文化協會希望團結全島有志之士,共同致力臺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提升文化」而已。 一百年過去,臺灣的社會又經歷了太多次的變革。我們在不同的專制政府底下遭到壓迫、消聲,我們也在不同的時代失去過自由、失去過自己的語言。
Thumbnail
2021/08/22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2021/08/22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2021/08/21
嘉義市的壺仙幼稚園,是當地許多老一輩人的記憶。果樹林中一棟棟日閩折衷式的校舍地下,總是掉滿了鮮美的落果。再往外邊走去,是圓石砌成的蜿蜒水岸、綠釉瓶欄裝飾的水泥橋一座接著一座。如此古趣盎然的一座迷宮,簡直是孩童們的天堂…… 當然,還有那滿池的白蓮花-曾到此一遊的人怎能忘記這個景象呢?
Thumbnail
2021/08/21
嘉義市的壺仙幼稚園,是當地許多老一輩人的記憶。果樹林中一棟棟日閩折衷式的校舍地下,總是掉滿了鮮美的落果。再往外邊走去,是圓石砌成的蜿蜒水岸、綠釉瓶欄裝飾的水泥橋一座接著一座。如此古趣盎然的一座迷宮,簡直是孩童們的天堂…… 當然,還有那滿池的白蓮花-曾到此一遊的人怎能忘記這個景象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3/12/05 林本源園邸→金山老街→獅頭山步道→石門茶山步道→芝蘭平台→飯店
Thumbnail
2023/12/05 林本源園邸→金山老街→獅頭山步道→石門茶山步道→芝蘭平台→飯店
Thumbnail
田中是平埔族所建立的漢人聚落,人群聚居在施厝圳,與八堡圳灌溉水「田」區「中」間,就將地名叫「田中央」,日據時期簡化為日本名字「田中」先生的田中。
Thumbnail
田中是平埔族所建立的漢人聚落,人群聚居在施厝圳,與八堡圳灌溉水「田」區「中」間,就將地名叫「田中央」,日據時期簡化為日本名字「田中」先生的田中。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學甲有三個發展中心,有兩個聚落同樣生產了不少名人,即中州、頭港,來偷走它們的故事吧
Thumbnail
  學甲有三個發展中心,有兩個聚落同樣生產了不少名人,即中州、頭港,來偷走它們的故事吧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Thumbnail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Thumbnail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屈原九歌中敘述了一段探險者入山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家人便以此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三秀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例授貢生張建廷公創建,至今已逾百年。日治時期的三秀園主張禎祥為田園詩人,在家園的擘畫上充滿了詩意的想像與寄託。
Thumbnail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屈原九歌中敘述了一段探險者入山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家人便以此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三秀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例授貢生張建廷公創建,至今已逾百年。日治時期的三秀園主張禎祥為田園詩人,在家園的擘畫上充滿了詩意的想像與寄託。
Thumbnail
距今一百年前,1920年的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歷史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當時,日本總督府統治台灣已歷經二十五年,在一邊認識殖民地的過程中,總督府不斷地嘗試、經歷了許多次的調整。總督府終於在1920年,公告施行「五州二廳」的全新行政區劃,自此台灣才慢慢步上了地方自治歷史的軌跡。
Thumbnail
距今一百年前,1920年的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歷史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當時,日本總督府統治台灣已歷經二十五年,在一邊認識殖民地的過程中,總督府不斷地嘗試、經歷了許多次的調整。總督府終於在1920年,公告施行「五州二廳」的全新行政區劃,自此台灣才慢慢步上了地方自治歷史的軌跡。
Thumbnail
話說日清甲午戰爭之後,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改變了台灣長久的命運。隔年,西元1895年歲次乙未,日本派軍隊前來接收台灣,卻意外遭受台灣軍民的強烈抵抗,釀成長達半年的「乙未戰爭」。這些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台灣多數的反抗者都只是平民百姓,完全無法與日本正規軍相抗衡;日軍在彰化八卦山會
Thumbnail
話說日清甲午戰爭之後,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改變了台灣長久的命運。隔年,西元1895年歲次乙未,日本派軍隊前來接收台灣,卻意外遭受台灣軍民的強烈抵抗,釀成長達半年的「乙未戰爭」。這些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台灣多數的反抗者都只是平民百姓,完全無法與日本正規軍相抗衡;日軍在彰化八卦山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