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另一個三秀園】嘉義壺仙花果園的白蓮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嘉義市的壺仙幼稚園,是當地許多老一輩人的記憶。果樹林中一棟棟日閩折衷式的校舍地下,總是掉滿了鮮美的落果。再往外邊走去,是圓石砌成的蜿蜒水岸、綠釉瓶欄裝飾的水泥橋一座接著一座。如此古趣盎然的一座迷宮,簡直是孩童們的天堂…… 當然,還有那滿池的白蓮花-曾到此一遊的人怎能忘記這個景象呢?

raw-image

話說幼稚園的前身,叫做「壺仙花果園」,由日治時期大名鼎鼎的賴雨若(1878~1941)先生闢建。賴雨若出身書香門第,曾赴日留學,返臺後通過考試成為臺南州史上第一位辯護士(律師),學識淵博、為嘉義街最聞名人士之一。此外,賴雨若更雅好古典詩詞書畫,自號「壺仙」顯示出其詩酒風流的一面。

raw-image

賴氏於1926年(大正十五年)在當時的嘉義南門外開設了壺仙花果園,距今已近百年。花果園除了邀宴文人雅士,賴雨若也善盡社會責任,開辦「花果園修養會」(即「壺仙義塾」),教授四書五經、近代時文、詩詞歌賦。賴雨若過世多年後,這些教學活動也未停歇,花果園後來成為了壺仙幼稚園。而幼稚園也最終在1976年(民國六十五年)關閉,結束了它曾經的韶光年華,園區也漸漸走向凋蔽。

raw-image

儘管物換星移、人事盡非,不過在本文附圖「修養會」及「幼稚園」的兩張老照片裡,我們可以看見當時那盈池的白蓮花-是如此的醒目。而一幅深藏在三秀園舊書櫃底的老掛軸,竟在多年後道出了花果園白蓮花的身世。

raw-image

這件事要從詩社「嘉社」談起。賴雨若為嘉社創社社員,曾以嘉社專務的身分舉辦全島詩人聯吟大會-也足見其在嘉義詩壇地位之崇高。而三秀園主張禎祥同樣是嘉社一員,其年紀較賴雨若、林玉書等前輩小了十多歲,算是社中的小老弟,兩人在聚會中應時常相遇。

raw-image

大概是1938年前後,壺仙花果園建設方興未艾之時,張禎祥也正在著手改造家族的三秀園;這一老一少的兩位園主,想必對造園一事多有交流、互通有無。某次聚會中,兩人談起水池植栽之事,張禎祥允諾以三秀園的白蓮花苗相贈。

次年春,賴雨若為了感謝張禎祥依約贈蓮,於是親筆題寫了此一卷軸回禮;此中勾勒了此次贈蓮的始末輪廓,讓原先毫不相干的圖像,從此有了意義上的連結,不禁讓人感嘆世事之巧合美妙。

此詩亦收錄於賴雨若遺輯《壺仙詩集》之中。

raw-image

採訪後記:

當初從成堆的「回收物」中,認出了壺仙賴雨若先生的手書卷軸,已經過了幾年了。前年在因緣際會下,我們得知賴雨若之孫—賴辰雄醫師自美國返台,在高雄醫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我們才冒昧致電與他聯繫,並前往高醫拜訪老教授,分享其祖父的手稿掃描檔案。

raw-image

後來,三秀園舉辦的年度音樂會,我們給賴教授送去了請柬。但因賴醫師已高齡八十多、又路途遙遠,我們本來也不抱著老人家必定出席的期望。沒想到活動當天上午,就見到賴醫師盛裝蒞臨,親切地在園區門口向我們欠身施禮。

raw-image

我們帶著賴醫師遊覽三秀園,經過宅邸、假山和花徑,賴醫師顯得興致盎然,不斷地讚賞和詢問。從豁然橋經過的時候,他卻突然若有所思,駐足不前。問起原因,賴醫師語重心長地說:「這橋使我想起壺仙花果園,阮嘛有仝款的一座橋。」 兩個詩人庭園,因贈白蓮花的一首詩,八十年過去重新牽起了兩家祖父輩的緣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薈萃 三秀園的沙龍
9會員
10內容數
2021/09/03
1921年由蔣渭水等菁英發起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距今正好100年。文化協會希望團結全島有志之士,共同致力臺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提升文化」而已。 一百年過去,臺灣的社會又經歷了太多次的變革。我們在不同的專制政府底下遭到壓迫、消聲,我們也在不同的時代失去過自由、失去過自己的語言。
Thumbnail
2021/09/03
1921年由蔣渭水等菁英發起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距今正好100年。文化協會希望團結全島有志之士,共同致力臺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提升文化」而已。 一百年過去,臺灣的社會又經歷了太多次的變革。我們在不同的專制政府底下遭到壓迫、消聲,我們也在不同的時代失去過自由、失去過自己的語言。
Thumbnail
2021/08/22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2021/08/22
三秀園歷經兩次時代鼎革、台灣的社會有著巨大的轉變。老園主張禎祥曾於二戰後,受國民政府任命為大埤鄉的第一任鄉長,但生性浪漫崇尚自然的詩人又豈能勝任? 歸隱田園的張禎祥與自家三秀園雖然對大時代「置身事外」,但政治經濟的艱難處境加上土地改革的挑戰,使得維護家園、擁有與世無爭的一片淨土變得愈加困難。
Thumbnail
2021/08/22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屈原九歌中敘述了一段探險者入山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家人便以此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三秀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例授貢生張建廷公創建,至今已逾百年。日治時期的三秀園主張禎祥為田園詩人,在家園的擘畫上充滿了詩意的想像與寄託。
Thumbnail
2021/08/22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屈原九歌中敘述了一段探險者入山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家人便以此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三秀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例授貢生張建廷公創建,至今已逾百年。日治時期的三秀園主張禎祥為田園詩人,在家園的擘畫上充滿了詩意的想像與寄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吳濁流故屋,文人總是多情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五鄰大茅埔10號,吳濁流曾定居於此。 我與朋友Y一同相約走飛龍步道,而飛龍步道的起始端便可看見吳濁流的故居,當天下雨,我們想等待雨勢微微後再登爬,因此簡單晃了一下吳濁流的故居。 天色尚早,吳濁流故居的營業時間還未開始,但工作人員並未阻止我們進
Thumbnail
吳濁流故屋,文人總是多情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五鄰大茅埔10號,吳濁流曾定居於此。 我與朋友Y一同相約走飛龍步道,而飛龍步道的起始端便可看見吳濁流的故居,當天下雨,我們想等待雨勢微微後再登爬,因此簡單晃了一下吳濁流的故居。 天色尚早,吳濁流故居的營業時間還未開始,但工作人員並未阻止我們進
Thumbnail
霧峰一日遊-2:望月峰獻堂登山步道 -- 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五桂樓、飛觴醉月亭、林氏祖塋、石頭公、林獻堂博物館) -- 霧峰林家頤圃花園
Thumbnail
霧峰一日遊-2:望月峰獻堂登山步道 -- 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五桂樓、飛觴醉月亭、林氏祖塋、石頭公、林獻堂博物館) -- 霧峰林家頤圃花園
Thumbnail
#027/ 瑞祥國小 . 從大溪離開後,繼續咱的「浪漫台3線」行旅。 不知何年始,台地瘋起落羽松,這種原生北美溼地的樹,在冬季,樹葉會變成橙褐色,相應一片枯葉或常綠喬木綠,相當特殊,一時之間只要那邊有點落羽松,就變成網紅快地,商人也嗅覺敏感,遍地開花到處種植。 這樣一來,地圖上的「落羽松秘境」、「
Thumbnail
#027/ 瑞祥國小 . 從大溪離開後,繼續咱的「浪漫台3線」行旅。 不知何年始,台地瘋起落羽松,這種原生北美溼地的樹,在冬季,樹葉會變成橙褐色,相應一片枯葉或常綠喬木綠,相當特殊,一時之間只要那邊有點落羽松,就變成網紅快地,商人也嗅覺敏感,遍地開花到處種植。 這樣一來,地圖上的「落羽松秘境」、「
Thumbnail
我記得第一次踏進宮保第時,感受到的那份沉靜與開拓一直在我心頭縈繞不散,久久不能忘懷。而這一次再到霧峰,再訪林家,我野心勃勃想用一整天的時間造訪林獻堂博物館、萊園、景薰樓、頤圃,以及宮保第,一次將霧峰林家允文允武,跨越三個時代的歷史痕跡盡數閱覽。
Thumbnail
我記得第一次踏進宮保第時,感受到的那份沉靜與開拓一直在我心頭縈繞不散,久久不能忘懷。而這一次再到霧峰,再訪林家,我野心勃勃想用一整天的時間造訪林獻堂博物館、萊園、景薰樓、頤圃,以及宮保第,一次將霧峰林家允文允武,跨越三個時代的歷史痕跡盡數閱覽。
Thumbnail
不禁想,早年這些文人雅士互相交流時會不會帶伴手禮,如果會,有地利之便的嘉義縣金長利新港飴是否選項之一?
Thumbnail
不禁想,早年這些文人雅士互相交流時會不會帶伴手禮,如果會,有地利之便的嘉義縣金長利新港飴是否選項之一?
Thumbnail
嘉義市的壺仙幼稚園,是當地許多老一輩人的記憶。果樹林中一棟棟日閩折衷式的校舍地下,總是掉滿了鮮美的落果。再往外邊走去,是圓石砌成的蜿蜒水岸、綠釉瓶欄裝飾的水泥橋一座接著一座。如此古趣盎然的一座迷宮,簡直是孩童們的天堂…… 當然,還有那滿池的白蓮花-曾到此一遊的人怎能忘記這個景象呢?
Thumbnail
嘉義市的壺仙幼稚園,是當地許多老一輩人的記憶。果樹林中一棟棟日閩折衷式的校舍地下,總是掉滿了鮮美的落果。再往外邊走去,是圓石砌成的蜿蜒水岸、綠釉瓶欄裝飾的水泥橋一座接著一座。如此古趣盎然的一座迷宮,簡直是孩童們的天堂…… 當然,還有那滿池的白蓮花-曾到此一遊的人怎能忘記這個景象呢?
Thumbnail
蓮華寺最特別的是以入舟樣式,意寓淨土世界不在對岸,就在此處現世。
Thumbnail
蓮華寺最特別的是以入舟樣式,意寓淨土世界不在對岸,就在此處現世。
Thumbnail
女郎花狀如檜扇,又名「相思草」,自古深受喜愛的花朵,奈良時期的歌人山上憶良吟詠秋之七草。
Thumbnail
女郎花狀如檜扇,又名「相思草」,自古深受喜愛的花朵,奈良時期的歌人山上憶良吟詠秋之七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