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太陽系居民,這段時間我換了一份新工作,工作內容是負責新品牌的跨境電商,操作的平台從蝦皮變成了亞馬遜,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領域,也是一個新挑戰,所以方格子這邊沉寂了一段時間在準備公司新品牌的前期作業。那今天這篇會把重點放在介紹Shopee以及Amazon對於營運新手來說有哪些差別。
基本介紹
Shopee(蝦皮),市場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及台灣,不只提供給品牌賣家上架銷售,許多消費者也會把自己的二手品或其他想賣的東西放上來做交易。在臺灣主打免運吸引買家。
Amazon(亞馬遜),市場版圖橫跨美洲、亞洲、澳洲,為目前全球最知名的網路電商,Prime會員超過兩億人,並且成功打造屬於Prime會員的影音生活圈。
客群差別
Shopee的主要客群約落在15~35歲之間的網路原生族群,受限財力影響,免運的優惠對於學生族群誘因更大;另外,限時特賣折扣及聊聊系統更加深了這族群的黏著度與互動度。
Amazon的主要客群為其人數超過2億的Prime會員,Prime會員享有amazon提供的各種尊榮服務及快速到貨,因此對平台忠誠度更高。
搜尋頁面
以搜尋頁面來說,Shopee對於第三方賣家提供的首圖並沒有強烈規範,所以整體顯示上不一致,對於使用者體驗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單一頁面呈現的產品數較多且有售出數據,可供消費者瀏覽。
Amazon對於產品首圖則有嚴格規範,如產品佔照片的百分比、背景全白等等..。單一頁面呈現產品數較少,但資訊呈現上較易吸收,可清楚看到產品評價數。*評價數為amazon買家重要參考指標
產品頁面
兩者頁面在呈現圖片上我覺得大同小異,但Amazon多了一個隨著滑鼠箭頭放大圖片的功能,體驗上更好;資訊上,在點進Amazon產品頁面後,就會出現產品的資訊以及它的五點描述(Bullet Points),如同子彈一樣,要嘛打中,要嘛打不中。
五點描述打中後,大部分消費者會直接滑到評價的部分去參考,除非你是在北美有註冊品牌的公司,那麼你可以使用它的A+頁面功能,這對於品牌銷售是一個很棒的武器,它擁有豐富的圖文排版工具,可吸引消費者停留更長時間。
至於Shopee,我想比起看一堆文字、數字,你/妳更願意看圖片介紹或是直接聊聊詢問客服,對吧? 不能否認的是,在產品詳情那一欄,Shopee的確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物流金流
對於台灣賣家來說,Shopee的物流主要選擇的還是四大超商,以及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Shopee本身並沒有自己完善的物流系統,但是隨著蝦皮店到店的出現,我相信這個在台灣的橘色電商巨頭很快也會來蠶食物流市場;金流上,信用卡、轉帳、貨到付款、街口支付,大致上涵蓋了臺灣消費者會使用到的付款方式。
Amazon的物流便利程度則是享譽全球,其推出的
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更是受到國外賣家的歡迎,在台灣的賣家只需要將貨運送到北美的FBA倉庫,接下來就會由他們的人員負責處理出貨的問題,而賣家只需要專心於銷售部分;金流上,大致上以信用卡為主,系統也能接受貨到付款訂單,但價格需低於1500美,且會收取額外費用。
Amazon付款方式
總結
在經營Shopee時,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客人盡可能地帶走更多商品,因為有運費$60元的關係,消費者會思考這個訂單的價值是否足夠讓他願意花這筆運費。例如: 消費者只想買一個杯子$35元,但運費卻比產品的售價高,這種情況下就會下意識再多買點東西,直到消費者覺得運費划算。所以經營上必須思考店內的互補品品項是否足夠、商品同質性夠不夠高,且下次需要購買類似物品時,要讓消費者會願意再來光顧。
經營Amazon則相對簡單的多: 1. 持續改善Lisitng 2. 客戶服務。
在這裡,消費者對於商店的印象會很模糊,就算他們買過幾次你的商品,也很可能不會特別去記你的店鋪名字,除非你持續在做品牌推廣。因為對消費者來說他們正在逛「Amazon」這間店,他們在乎的是你給出的產品Lisitng圖片夠不夠吸引人、資訊夠不夠清晰以及其他人給的評價好不好,這才是他們真正決定購買的原因。
感謝你/妳看到這裡,關於行銷工具運用上我也想找時間來整理,接下來是北美的黑五網一活動,若是這次有從中獲得心得的話,預計年底會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也希望能和其他在電商領域打滾的朋友們交流,我是太陽系居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