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水位重要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過去我們提過,用於投資理財的本金應該持續挹注,也曾經說過個人也必須因應生活上的現金流需求而準備額外的資金,但我們還沒提過投資部位的操作上現金水位重要與否,也就是說在證券資產帳戶中要預留多少現金

在這裡我引述霍華‧馬克斯在《掌握市場週期》中對風險的看法,投資人無法同時消除虧錢的風險錯失機會的風險,取而代之的是,必須對這兩者做權衡。只是,書中將這點用於因應市場週期的變化,而這裡將其另作它用。

這裡探討兩個影響證券資產帳戶現金水位的面向:經驗與技術的累積,以及價格的漲跌或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



經驗與技術累積


我認為這點每個人在踏入股市時至少要面對一次,例如學習現貨操作時一次、搭配期貨操作時再一次。而操作的金額隨技術和經驗累積而逐步放大,最後達到資產帳戶本金的總額。(也可以一開始只先在證券帳戶中投入較小的本金,之後再逐次轉帳來拉升本金總額,這個方式較能避免規則被打破。)

這裡考慮的是:當技術和經驗不足時,應看重虧損的風險勝過於錯過機會的風險,在累積投資實力的過程中雖然放棄了大幅獲利的可能,但也避開了本金受重創的致命傷。


在還是新手時,可能有些人動不動就是一次買個幾張「護國神山」台積電,多數時候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儘管買在合適的時間點(例如2020年3月中旬,為疫情爆發以來股市的低點)而持有至今會帶來可觀的獲利,但這樣的時機並不常見,可能數年來也就一次。

這個行為只表示知道如何買好標的,但錯失了買好價格的訓練。如果你堅稱自己不對未來做揣測,不追求成長性只追求價值,那麼在下單之前,是否真的親自評估過這交易物超所值?還是只是因為大家說它物超所值?或是認為大到不能倒、有領先技術的公司隨時買都物超所值?有價值的好公司,還是挑個好價錢買它吧,這是「讓你們長期穩定發展」而不成為「怨偶」的關鍵。


我認為用頻繁的下小單來訓練主動投資的交易技巧是必要的,但每一單的金額也不要小到支付過高比例的手續費,例如以目前台股龍頭券商電子下單六折與低消20元來計算,每一單金額至少要達25000 (25000*0.001425*0.6 = 21.4)。如果每一單交易金額為3萬,持有的時間長度不超過一季,在本金只有30萬的情況下一年買進與賣出的次數各約為40次。當然這只是概算而不需要嚴格遵從,應自行隨市況、交易標的的選擇、使用的交易策略等變因做調整。

當使用上述所提的小單經過大量交易,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對於價量走勢、股價與市場消息的連動,以及各種股市中的細部規定(例如令人頭痛的處置股票措施)會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另外,這樣頻繁的下小單也可以用來嘗試感興趣的交易策略(例如應用財報資料、技術指標、大戶籌碼,或是這些方法的結合),感受真槍實彈和模擬單之間的差距,尤其在持倉後的心理面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這樣的過程中可能有過度交易的問題存在,且可能蝕本,然而如果能從這些過程好好地吸收經驗和累積實力,並訓練自身的思考能力,這些成本也就只是待日後賺回的學費罷了。另外,學習過程只操作了較小的本金,當有了技術和經驗之後可透過拉高後的本金再賺回來


最後要提兩個注意事項:

其一是避免學習到錯誤教訓!也就是說在行情大好的時候誤以為自己具備了高超的技術,當本金打滿時卻遇到行情反轉而受重創。這樣的故事非常常聽到,也是應該戒慎恐懼避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反之,避免逆境求生的經驗與教訓限縮了對市場的想像力,而過早放棄了大好行情的潛在獲利。如同今年網路鄉民們所感慨的那樣,常說魚尾留給高手賺,但這次行情的魚尾也未免太大太肥美了!

其二,小單交易只是訓練的過程,在拉升本金之後還是必須逐步轉變操作策略,例如考慮適合的高價權值股、提高看漲低價股的持有股數等,去習慣單一標的更大幅度的損益變動,並學著避免過早停利與過晚停損。然後,如果你有幸滾出八位數以上的資產,那麼就要開始習慣呼風喚雨的感覺了:你的進出會造成市價波動,甚至容易被跟單而左右了當日該個股的行情!



價格的漲跌,或是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


這個應該是所謂價差交易的核心了,那最難實現的四字箴言:低買高賣

我們希望在股價高漲時偏重虧錢的風險,在股價低迷時偏重錯過機會的風險,而證券資產帳戶中的現金就是為了買低而存在,但我們總是不知道股價的底部頭部何在。

由於頭部與底部的不可預測,我們可以採用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的思維,試圖去靠攏它們。

  • 左側交易:在價格跌至進場目標價以下買進,在上漲至出場目標價以上賣出。左側交易相關的思維模式是價值投資(看的是當下)、均值回歸(認為物極必反)。
  • 右側交易:在價格達到底部並確認反轉上漲後買進,在達到頭部並確認反轉下跌後賣出。右側交易的相關思維模式是成長投資投機(看的是未來)、趨勢動能(認為走勢會延續)。

以下為兩者的示意圖,其中紅色上三角形表示買進點,綠色下三角形表示賣出點,橫虛線表示評估的合理價格或是進出場的價格邊界,黃色區塊表示觀察反轉訊號的區間。這裡以做多來示例,做空的情形可以自行類推。


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理想情境示意圖(本文作者繪製)。

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理想情境示意圖(本文作者繪製)。


上圖是理想情境圖,注意實際的獲利空間(淺藍色區塊)會因為我們不知道頭部與底部的位置而較為限縮,這是很合理的。不過注意左側與右側交易的差別:左側交易會主動給定一系列價格(有可能是對價值或合理價的乖離率、或是透過不同的本益比算出)來進行買賣;右側交易者則是透過設定確認趨勢反轉的方式來進行買賣,有可能是底部起漲或頭部起跌後的某個百分比,或是透過均線理論、價量關係來決定。

以下是比較糟糕的情境,不論是左側或右側交易者都會面臨。當遇到這個時候,對於左側交易者而言要反省的是合理價格的估算是否有誤,例如該個股所屬產業其實是步入衰退的而先前評估時沒有察覺到;對於右側交易者,則是有了不當的成長性預期,或是未辨識出技術面的假訊號。圖上顯示的是買進的時機錯誤,同樣地也可以類推賣出所遇到的錯誤情形,這裡不再贅述。


失敗的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示意圖(本文作者繪製)。

失敗的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示意圖(本文作者繪製)。


最後,我個人認為有一種因應這情形的方式,就是將資金拆成兩半,透過左右側交易的合併來降低失誤率,也利用個股打底或做頭的時間來更仔細地去評估它,當發現這標的不如預期時,手邊仍保留了部分現金可作它用。

要說這個方法的缺點的話,大概就是需要兩倍的心力和時間投入研究,對於任一方式的交易都只用了一半的資金去實現,心力付出的效率只有1/2。另外,這樣對同一標的進行複數策略的操作可能不好掌握,儘管我將其視為鍛鍊思考能力的一個方式。

就我個人而言,同一標的也是常常會同時持有短線部位和長線部位,儘管進出的依據不同,但這算是類似的道理吧。重新檢視下圖可以看到右側買進與左側賣出的搭配相當於短線部位,而左側買進與右側賣出的搭配相當於長線部位,在此做這樣的論述或許會混淆觀念,但我的目的只是希望能藉機刺激出一些新的想法以活用習知的交易策略。


增加容錯性的方法(本文作者繪製)。

增加容錯性的方法(本文作者繪製)。


這裡提到了幾種保留現金的理由和原則,然而或許還是有人會認為抱持現金是效率低落的行為,持有現金不如用來操作空單,或是選擇完全不留現金而全部做多並不斷換股操作。老實說我認為這是因時因地制宜的,但在沒有太多想法可以運用的情況下減碼是最理想的,適時幫自己預留沉澱自身的時間心力是必要的。


最後提兩點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

  • 持有部位的大小還有操作的方式都不應該影響每晚的睡眠品質。睡眠不足會容易躁進也降低思考的品質,高機率導致錯誤決策,衍生的帳戶虧損與心態不穩可能引發惡性循環。
  • 要隨時能控制好自己的看盤和操作頻率,步調節奏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遇到不如意時要能壓制想交易的衝動,心有不安時要能淡出市場。在砍單時,弱勢持股、交投過熱的持股、短線部位(融資交易、空單等)都是優先對象。



總結


  1. 對於投資新手而言,操作的本金大小應逐步放大,並考慮透過小單的大量交易累積經驗、技巧,和思考能力。隨著投資能力增長,為此保留的現金可以逐步減少,風險控管從避免虧損為主過渡到避免機會錯失為主
  2. 在行情高點時應保留較多現金避開虧損風險,而行情低迷時主動出擊來降低錯失機會的風險,不論左側交易或右側交易都是可考慮的模式,而不要試著去摸頭猜底
  3. 操作的部位大小不要超過身心的負荷程度,交易的節奏也務必掌握在自己手中。個人才是投資和交易的核心。



文章縮圖來源:咖啡柚子

本文最新版本:2021.9.3

本文初版發布:2021.9.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咖啡柚子的沙龍
15會員
36內容數
這裡沒有致富聖杯與操盤建議,有的是一套分析決策的心法用以面對龐大雜亂的資訊量。點滴取自於個人經歷的歸納整合,灌溉於股票理財,以期日後在投資績效與人生成就上結實纍纍。
咖啡柚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7
八個很常聽到的問題,以及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2021/09/27
八個很常聽到的問題,以及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2021/09/22
這一篇來談談常見的投機交易策略與行為,以相對鮮為人知的觀點視之。
Thumbnail
2021/09/22
這一篇來談談常見的投機交易策略與行為,以相對鮮為人知的觀點視之。
Thumbnail
2021/09/15
過去的內容中多次提及到經驗的累積,本篇略為說明我個人對於累積經驗的看法。如果要將經驗有效地累積,就必須要先有記錄它的方法,還有衡量它的方法。
Thumbnail
2021/09/15
過去的內容中多次提及到經驗的累積,本篇略為說明我個人對於累積經驗的看法。如果要將經驗有效地累積,就必須要先有記錄它的方法,還有衡量它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朋友近期傳了一句話給我 本大、利小、利不小。 本小、利大、利不大。 以公式來看。當大本金時,報酬率低時,所獲得的利潤不大。 當小本金時,報酬率高時,所獲得的利潤依舊不大。 看起來是一條非常合乎常理的數學算式。 但這是對的嗎? 大多數人的本金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只有小部份的人是從繼承、贈與得到。 當
Thumbnail
我朋友近期傳了一句話給我 本大、利小、利不小。 本小、利大、利不大。 以公式來看。當大本金時,報酬率低時,所獲得的利潤不大。 當小本金時,報酬率高時,所獲得的利潤依舊不大。 看起來是一條非常合乎常理的數學算式。 但這是對的嗎? 大多數人的本金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只有小部份的人是從繼承、贈與得到。 當
Thumbnail
做回測,有時光機誰都能找出最佳解,但面對未來,我們得靠資產配置、產業佈局以及資金控管的方式,來面對前方未知的行清。 也就是說在做投資佈局前,就要先假設如果遇上最壞情況該怎麼辦? 而目前的規劃如果在最壞情況發生時會嚴重影響到自己,那就不要如此集中資金在此投資組合身上。 也就是說,如果您會擔心金融股的配
Thumbnail
做回測,有時光機誰都能找出最佳解,但面對未來,我們得靠資產配置、產業佈局以及資金控管的方式,來面對前方未知的行清。 也就是說在做投資佈局前,就要先假設如果遇上最壞情況該怎麼辦? 而目前的規劃如果在最壞情況發生時會嚴重影響到自己,那就不要如此集中資金在此投資組合身上。 也就是說,如果您會擔心金融股的配
Thumbnail
在你用成功的策略、少量的資金投入市場,並完成策略最後一哩路的修正,也修煉了心態後,你已經成功的踏出了第一步,但是這樣就夠了嗎? 把風險放在利益之前 做好資金控管 重點在於,學會使用資金去控管風險,而不是讓風險去掌握你的資金,是資金控管的精隨。 保持照表操課的紀律 投資,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賺到錢。
Thumbnail
在你用成功的策略、少量的資金投入市場,並完成策略最後一哩路的修正,也修煉了心態後,你已經成功的踏出了第一步,但是這樣就夠了嗎? 把風險放在利益之前 做好資金控管 重點在於,學會使用資金去控管風險,而不是讓風險去掌握你的資金,是資金控管的精隨。 保持照表操課的紀律 投資,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賺到錢。
Thumbnail
儘管還有許多想說的,但在那之前,我想把過去說過的先做個整理。以下是目前所有文章的總摘要。
Thumbnail
儘管還有許多想說的,但在那之前,我想把過去說過的先做個整理。以下是目前所有文章的總摘要。
Thumbnail
嗨各位,我又來了 繼上次跟大家分享的三點,在文字上有些強硬、誤會,用類似訓人的方式表達,這不是我的本意,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人說過我的文章、文字太生硬(沒有顏文字空虛又不可愛ಠ_ಠ)才導致有這樣的誤會,請大家多包容,我也會努力呈現出口語化的表達方式,讓大家不要那麼有敵意😣😣 在下面跟各位介紹進入
Thumbnail
嗨各位,我又來了 繼上次跟大家分享的三點,在文字上有些強硬、誤會,用類似訓人的方式表達,這不是我的本意,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人說過我的文章、文字太生硬(沒有顏文字空虛又不可愛ಠ_ಠ)才導致有這樣的誤會,請大家多包容,我也會努力呈現出口語化的表達方式,讓大家不要那麼有敵意😣😣 在下面跟各位介紹進入
Thumbnail
因應國內新冠疫情趨緩,降級微解封之後這幾週的時間,都在忙於戶外健行的活動,得以重新接觸大自然真的是很幸福的恩典,也耽擱好一陣子投資知識整理的工作,先跟大家說聲抱歉,最近的天氣型態常常是上午燥熱不堪,下午又容易突發性強降雨,所以就重新回到室內,將躍動的心情沈澱下來,再好好省思投資這件小事/大事。
Thumbnail
因應國內新冠疫情趨緩,降級微解封之後這幾週的時間,都在忙於戶外健行的活動,得以重新接觸大自然真的是很幸福的恩典,也耽擱好一陣子投資知識整理的工作,先跟大家說聲抱歉,最近的天氣型態常常是上午燥熱不堪,下午又容易突發性強降雨,所以就重新回到室內,將躍動的心情沈澱下來,再好好省思投資這件小事/大事。
Thumbnail
這裡探討兩個影響證券資產帳戶現金水位的面向:經驗與技術的累積,以及價格的漲跌或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裡探討兩個影響證券資產帳戶現金水位的面向:經驗與技術的累積,以及價格的漲跌或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