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公開文章】成長股投資組合較年初上漲16%,跑贏ARKK略輸大盤,對近期分化市況的觀察

2021/09/0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關於我最新而完整的科技成長股投資組合和持股比例,請參考這篇
最近一兩個月,科技成長股的市況好轉不少。在今年二月高點時候,我美股投資組合的本年回報(YTD)最多曾經賺20%左右(當時SPY只漲5%),其後發生十年期國債殖利率之亂,成長股迎來一波相對深的估值下殺,個股普遍自高點的跌幅在三成到五成之間,我的投資組合也由漲20%,到五月最慘時候倒跌20%
對很多人來說,2021年這波下殺比2020年更不好受。去年是因為疫情,股市全面暴跌,成長股雖跟著大盤一起殺,但更早恢復元氣。今年卻是大盤一片歌舞昇平,只有科技成長股板塊「斯人獨憔悴」,對於滿手成長股的投資人來說非常難熬。
還記得在2021Q1財報季時候,那時候成長股的股價完全沒有在管財報表現的,除非真的毫無挑剔空間,否則股價一律殺到公司像快破產一樣。比方說,TTD發表了一份平淡但表現也不算太差的Q1財報,股價卻是暴跌26%給你看。一家家公司輪番發財報,就好像排隊上斷頭台一樣。
不過,現在回頭來看,那陣子雖然氣氛肅殺,但市場還是亂中有序的。公司短期內的股價表現雖然沒有跟著財報走,但當股價跌到歷史縱向估值水平下緣之後,大抵上就會止跌。等到市場情緒慢慢穩定下來,那些財報表現較堅實的公司,後面幾個月的股價自然會還投資人一個公道。前面肅殺市況,其實為大家提供不錯的投資機會。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時我覺得財報表現不差的公司,現在股價多半已經回來,甚至已不斷在創高當中。像TTD的股價已幾乎回到歷史高點,CRWD由200元漲到280元創新高,ZS由170元漲到280元創新高,DDOG由71元漲到138元創新高。相對少人關注的MDB更由271元漲到507元火箭升空,在Q2財報發布後一夕暴漲26%。原因很簡單,就是佔營收比例已超過一半的Atlas業務營收增長持續加速。這樣很明顯的利好趨勢,我從今年上半年就一直在講,像這篇,如果投資人只看表面上的總營收增長率,就會錯失了這隻低調的長牛股,過去三年年化報酬率接近100%。
MongoDB(MDB)商業模式深度剖析:https://vocus.cc/usinvest/60e6a0e1fd89780001bc8b5b

投資組合配置

當然,上面提到的這五隻股票,雖然都是較重倉者,但我的投資組合更分散許多,原則上我不會主動把股票加到超過10%以上,目前倉位最重的MDB佔比13.64%,只是它自己厲害漲上去的,跟我無關,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我的投資系統。如果年初我把資金分成五份,上面提到的這五隻各押20%進去,那麼今年本年回報(YTD)應該會比現在的16%漂亮得多。不過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目前的做法更適合自己。
現在的投資組合共持有19隻股票,持股偏多,裡面有小部位短線賺零花錢的,有新投資機會先丟小部位進去試水溫的,也有看好長線潛力而不介意其股價短線陷入低潮的。我覺得應該要朝精簡到15隻的目標前進,但很難再少,原因如下:
第一,目前放在市場上的資金偏多,10%比例對我來說已經夠大了,很難像年輕時候那樣一隻個股買到30%甚至50%的。科技成長股的股價波幅本來就偏大,像上面提到的TTD可以在沒甚麼大問題的情況下一天暴跌26%,當時持倉約一成左右已經夠驚心動魄,如果比例是20%甚至30%,小弟心臟不夠強可能難以承受。
第二,在目前組合當中,前六大持倉佔比約六成,算是核心持倉。在核心之外的13隻股票分攤其餘的四成比例。它們同樣扮演重要功能,第一,發掘新的投資機會;第二,長線布局;第三,短線操作;第四,更全面觀察市況;第五,分散風險。
關於分散風險這點,有些人可能覺得調整起來科技成長股都差不多樣子,並不能真正做到避險。我自己倒不是這樣看。我個人是不怕因市場板塊調整而導致的大跌,雖然每天的金額虧損都很誇張,但個股的基本面多半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只要有耐心一點忍一段時間,少則數月多則一年,股價多半就會回來。我真正怕的是個別公司的營運出現問題,可能是被競爭對手超越、可能是財報表現突然下滑、可能是面對一些政治或監管風險,甚至是公司的靈魂人物突有異動,潛在的黑天鵝因素可謂數不勝數。
對很多股價表現優異的科技成長股來說,創始人或是領導者的角色都十分重要,著名者如TSLA的Elon Musk和SQ的Jack Dorsey,其他雖沒那麼廣為人知,但對公司同樣很重要的則有TTD的Jeff Green、TWLO的Jeff Lawson,CRWD的George Kurtz和OKTA的Todd McKinnon等等。早有研究指出,由創始人領導的公司,股價表現通常會優於其他個股,原因包括更具創新性、而且也更有可能進行大膽投資和隨環境變化調整公司的商業模式。如果這些領導人離職或死亡,對公司打撃將極其沉重。

科技成長股的分化市況

最近科技成長股的市況雖然改善不少,部分個股的表現更是強得誇張,如果今年有重倉押對備受市場追捧的的熱門股,據觀察有些投資人的本年回報(YTD)甚至可能已經超越五成。但與此同時,現在的市況又不像今年年初那樣雞犬升天,甚麼股只要有故事都可以狂漲。到目前為止,表現很好的股票可以批評說它們估值很貴,但不能說它們的財務表現不好。
如果大家有在追蹤我的投資紀錄,可以留意到我在八月的買賣相當不少,主要就是為了因應當前分化市況進行一些倉位調整,汰弱留強,還有納入一些我覺得值得投資的新成員。大致上來說,經歷過這半年之後,不同類型科技成長股的表現可說一些在天堂、一些在地獄,如果從年初至今重倉持有錯誤類別的科技成長股,現在大概還趴在谷底掙扎。
我自己也沒有能夠完全避掉這些錯誤的類別,但還好倉位不算重,雖然有拖累了一些整體表現,但因為重倉股表現強勁,目前本年回報還是幾乎要回到二月時的高點,已經幾乎要達成年初時候設定本年回報20%就滿意的目標(現在標普500回報20%)。
大致上來說,第一,今年商業模式為B2B的科技成長股,特別是軟體公司表現佳,而
因疫情限制措施鬆綁而導致用戶活躍度出現疑慮的B2C公司則沉淪不起;第二,不管故事說得再好,公司若繳不出像樣的財報表現,股價就是起不來;第三,財報好的公司股價和估值一路往上狂推,到貴不可攀;而財報有憂慮者,則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當瞭解了上述三點,就可以理解為何目前ARKK的本年回報只有0.47%。
ARKK_20210906
剛查了一下,目前ARKK的前十大持倉分別是:
TSLA、TDOC、ROKU、COIN、U、ZM、SHOP、SQ、SPOT、TWLO
其中TSLA去年真的漲太多了,今年自然表現平平。TDOC、ROKU和ZM這三隻,多少有受到一些疫情限制措施鬆綁的影響(不管是實質還是市場心理)。U、COIN的估值之前是貴得誇張,最近調回來之後股價才比較回到正軌發展。SHOP和SQ的問題較少,SPOT我沒意見,最後TWLO雖然股價表現沒有很差,財報也不錯,但在軟體股普遍走強的情況下,其表現還是相對偏弱,也是令我覺得滿奇怪的。不知道是不是真如一些人所說,因為ARKK被太多人做空,所以它重倉持有的股票也會承受較大的股價壓力。
但光從上述這些持股就可以看到,ARKK的操盤方式是幾乎沒有在管短期逆風的,這個「短期」有可能是一到兩年。也就是說,它今天的投資是直接看三、五年之後的結果,而幾乎不太會管中間的過程。從他們每日的買賣紀錄來看,他們也常常賣掉表現好的股票,然後低撈股價弱勢的公司,但這種操作方式在今年會比較難受一點。
再來,就是ARKK買股似乎也不是非常在乎財報和估值,像是有一隻他們倉位也算重的PATH,在它發布2021Q1財報時,我就寫文章分析過,當時覺得PATH的財報表現有點走下坡,而且估值也十分昂貴,不太看好後續的股價表現。給我的話,即使看好它的長期發展潛力,可能也會等到財報表現有改善跡象時候再考慮進場。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ARKK在PATH發布Q1財報後馬上買進,當時股價在70塊上下,後來果然繼續反覆下跌,最低跌到剩50幾塊,現在還在60塊左右掙扎。
長線來看,ARKK可能是正確的,本年回報(YTD)的確很多時候也不代表甚麼,但無可否認的是,實際回報還是衡量投資方向是否正確的重要指標,不能完全不管。我自己是採用折中路線,即投資組合不妨分散,也不介意持有一些要看到三、五年後的部位,但控制在較低比例,防止出錯。操作方式我傾向尊重市場,汰弱留強,不太會賣掉表現好的股票而低撈弱勢股,並且每一季嚴格審視財報與估值情況,也會密切觀察持股的營運狀況是否繼續向好或有別的隱憂。目前來看,我的這種辦法在防雷方面效果滿不錯的,但因為較少大舉「換馬」,可能會錯失一些當紅熱股,惟長線的整體投資表現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
如果有看本站一篇比較早期的文章(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四):為甚麼說落袋為安是虛,長持股票是實?),我曾闡述自己的投資理念,是堅信一旦買到對的公司,並堅定持有,投資回報的效率是可以隨著時間過去而愈滾愈大的,當時我曾舉了一個簡單的數學觀念來作說明:
假設你長期持有一隻股票,而那隻股票又是股價一直往上的成長股,它每一次上漲都是以你的「本金+盈利」作為基數來上漲的。例如本金投入1萬元,股價若上漲10%,你獲得1,000元盈利。當盈利累積到10,000元,股價同樣上漲10%,連同本金你的盈利卻變成2,000元,以本金計算等同獲利20%。換言之,一旦獲利跨過翻倍門檻,不但你的本金翻倍,重點是你的獲利效率同樣加速一倍。假設到某一天股價十倍成長,你最初的1萬元變成10萬元後,屆時股價只要再上漲10%,就等同本金直接翻倍。
近期最好的例子就是MDB了,上周它發布財報一天暴漲26%之後,已經成為我的最大持倉,也是投資組合當中獲利最厚的一家公司(不管是百分比還是實際金額)。之所以效率這麼誇張,就是因為我從2018年買入至今,在MDB大漲26%前的總回報率其實已經超過500%。而在大漲26%當天,那時一天漲的金額已經超過我當年多次加碼後全部相加的總成本。對於這種經歷過市場長期考驗留下來的贏家,只要未來發展空間還在,不管獲利多厚,我都會盡量保留所有持股,讓雪球愈滾愈大,這才是我推動投資組合成長的最主要方式。
  • 美股投資十日談」是一個致力成為成長型科技股投資指南和市場溫度計的投資專欄。每月有許多文章深度剖析歷年財報和企業的經營模式,當追蹤的企業發布新財報後更會撰寫「財報分析」點評表現,並幫助追蹤關鍵的經濟指標數據明白機遇和風險所在。對新手來說,也有許多投資心法供入門參考,歡迎訂閱,每月只需125元台幣,可說是投資回報率相當超值的服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3K會員
538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