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2021/09/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09.04-05
不幸的是,我得承認另一項事實:絕大部份需要提出並解決的事都是灰色的。
人類因為擁有大腦以及複雜的神經迴路而得以進行不同規模的思考,每當發生一件事,人便會開始解剖事件的來龍去脈、嘗試去解釋,或是預測。然而,正是因為思考,理性常常陷入追求解釋的迴圈裡:大腦不斷重播事件,接著解釋,再預測,若是覺得如此應對不可行,便會再次重播、解釋、預測。
此時,如果將注意力拉遠一些,就會發現:每當我身處解釋的迴圈時,總是抱著某種「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的渴望。而這種積極想解決一切的渴望正是建立在「我確信總有那麼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之上。因此,為了印證這個信念,我開始一一確認每個細節,大腦不斷重播、解釋、預測。
我得承認:非黑即白的確定性使我安心,應該說,這是身處灰色地帶的人都渴望的絕對性,因為對於解決一件事情來說,灰色是模糊的、不可預知的。灰色是痛苦的。
在這個概念之下,即便我現在無法掌握絕對性,那找到這個絕對性便是首要任務了,不是嗎?又或,如果我找到一個完美解答,那只要去執行就好,完整的執行能避免一切紕漏,何樂而不為?
不幸的是,我得承認另一項事實:絕大部份需要提出並解決的事都是灰色的。換句話說,它不會有單一、絕對的解答,它不是一個完美數據或是詞語填空。一切將通往未知而去。
那還能怎麼辦?
感受。
並不是說事後的分析和討論是無效的,我是指,光是分析和討論是不夠的。
感受是重要的。感受比解釋更重要。時間逕自流淌,這些灰色的事和其他瑣事一樣,都曾經是環境的一部份,都將隨著時間持續堆疊,而在我受邀作為事件的主角時,灰色也即刻成為我的一部份,也因為我親臨事件中,我知道我有能力感知周遭的環境如何變動,以及心和思緒是如何因事件發酵而流動。
尤其,正是我使它無效的。我經驗了這個無效,而非預測它無效。
透過事後的解構和討論,我將發現下一次可以怎麼應對無效,或是避免事態走向無效。然而,此時我也坦承任何一種應對都不一定是最適切、最平衡的,也理解原則並非一體適用,而剩下的,就是感受。
粉碎了解答的硬殼,心的感受作為一種覺察,暗夜裡它點燃一盞燭火,忽明忽滅,我依著火光前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Jun Weng
    Jun Weng
    翁宜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