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給十年前的自己一封信
方格精選

你沒有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給十年前的自己一封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燈:

我是你。十年後的你。

不用懷疑,除了我以外,誰會無聊到寫信給你?你以為呢?

很遺憾的告訴你,十年後,你並沒有成為知名的大作家、大編劇,也沒有拿到電影金像奬,對,金馬獎、金雞獎都沒有。

幸好,稿酬一直在漲,也為你帶來了第一桶金,卻因為八年後的一次社會運動,以及超過兩年的全球疫情(是的,到今天還沒停遏),工作停擺,要過好一段勒緊褲帶的日子……

你應該不至於太震驚吧?

打從決定以寫作為終身職業的那一刻,早就有心理準備,未來的你,將與「穩定」二字絕交,走上一條三更窮五更富的不歸路。

習慣無拘無束的你,很難再回到朝九晚五勤奮加班為了每年12天有薪假期1個月雙糧的小日子。

未來十年,你依然在自由自在與漂泊無根之間徘徊,偶然會想:不如找份工作,安定下來;但過不了多久,你又會推翻自己、鼓勵自己:「再熬一下吧⋯⋯說不定,下一個劇本就是我的代表作!

十年一覺,你仍然是你;我,依然固我。
十年後,你會離開北京,到地球的另一端闖蕩(Photo by Onelight)

十年後,你會離開北京,到地球的另一端闖蕩(Photo by Onelight)

不要誤會,寫這封信給你,不是因為懊悔,更無責怪你的意思,反而,我想給你一個肯定——肯定你的抉擇是對的

你會有許多同流合污、攀附權貴的機會,但你沒有「珍惜」,反而堅持走自己的路。你不會、也不喜歡與所謂的「大腕」打交道,更不屑於天天跑局,在酒色財氣、觥籌交錯中拉關係、攀高枝。

因為你的「不會做人」,你會少了好多好多機會,也因為這樣,你沒有被污染、被洗腦,如99%北上的香港影視從業員般,成為「護旗手」。

即使那場運動,會害你失去了好多寫劇本的機會,但你沒有一刻埋怨過,因為你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知道,哪一邊才是正義的

今天,寫信給你,是因為我有臉告訴你:

我沒有變成你最討厭的人,這是你一直堅持下來的成果。

我也要感謝你,感謝你戒了煙、開始培養鍛身體的習慣。

十年後,你會知道,面對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疫情,身體壯健與抵抗能力,比世上一切財富和名氣都重要。

而且,因為生活健康,很少人可以從外表看出你的實際年齡。

我們往往鬥不過世上的惡人,但保持有用之身,活得比他們長命、健康、快樂,不也是一種消極的報仇嗎?

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得失成敗,十年間,很多事情都會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前的你,一定不會想到,香港會變成1950的上海;更不會猜到,現在上映的漫威英雄電影,主角不單是華人,更與某主席長得一模一樣......

最後,也請向你身邊的她問好,趁她熟睡時,在她耳邊悄悄告訴她,未來的日子,你們會不斷的吵架、鬧分手,但十年後,你們還在一起,休戚與共。

你,仍然像現在一樣愛她

這一點,我向你保證。

變成大叔的一燈

2021年9月7日

(P.S. 麻煩幫我買3000個Bitcoin,別問我那是什麼,買就對了。買了之後千萬別碰它,答應我!)



avatar-img
Samson一燈的沙龍
85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amson一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你收集資料時,想的不是這條資料該放在哪,而是,可以怎樣利用這條資料。這樣去分類,才能物盡其用。
想法、興趣、理想、目標都是無窮無盡的,若我們把所有收集回來的資訊平鋪開來,將會多得讓我們無從著手,所以,第二腦袋的第二個功能:Oraganise整理,就是當中的關鍵。 Tiago Forte(「創建第二大腦」課程的創辦人)於是提出了一套整理資訊的方法:PARA Method.
我們既然不會和汽車比速度,和超重機比力量,我們也不應和電腦比聰明、比快捷;要把電腦以至 AI 當成工具,處理我們不想處理的事,藉此空出我們腦袋的「處理能力」,去做我們人類最擅長,AI暫時仍未能取代的事情——創作。 為了好好培養上述的能力,我們需要一個「第二腦袋」。
過去一年,我驚訝地發現,小粉紅這種令人莫名奇妙的生物,已遍佈華人圈。 最初,我以為小粉紅等同於五毛黨,如電腦病毒般只能生存於網絡世界,直至他們在不經不覺之間,入侵了我的工作圈、朋友圈,甚至生活圈,令我覺得不勝其擾⋯⋯ 我說的小粉紅,指的是「盲目守護政權,堅信我黨是宇宙唯一真理標準」的人⋯⋯
每天寫作,你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趕着交稿,等不及靈感來到已經寫完了。 每次有人這樣問我,我通常都這樣回答。 有太多人以為,寫作靠的都是靈感,於是,很多人為了等待傳說中的繆思而遲遲未開始;更多人把自己一直未能動筆的原因,歸咎於靈感的欠缺。但作為全職寫手,「沒靈感」是不被允許的拖稿藉口⋯⋯
自小唸教會學校,受《聖經・創世紀》的影響,創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神奇過程。 以前的我深信,只要盯着一張白紙的時間夠長,靈感就會如鬼魅般浮現,瞬間把白紙填滿,形成傑作。 就如偉大的畫作,本來都是一張張雪白的畫布;曠世的雕塑,來自一塊塊樸素的石頭⋯⋯ 事實並非如此!
當你收集資料時,想的不是這條資料該放在哪,而是,可以怎樣利用這條資料。這樣去分類,才能物盡其用。
想法、興趣、理想、目標都是無窮無盡的,若我們把所有收集回來的資訊平鋪開來,將會多得讓我們無從著手,所以,第二腦袋的第二個功能:Oraganise整理,就是當中的關鍵。 Tiago Forte(「創建第二大腦」課程的創辦人)於是提出了一套整理資訊的方法:PARA Method.
我們既然不會和汽車比速度,和超重機比力量,我們也不應和電腦比聰明、比快捷;要把電腦以至 AI 當成工具,處理我們不想處理的事,藉此空出我們腦袋的「處理能力」,去做我們人類最擅長,AI暫時仍未能取代的事情——創作。 為了好好培養上述的能力,我們需要一個「第二腦袋」。
過去一年,我驚訝地發現,小粉紅這種令人莫名奇妙的生物,已遍佈華人圈。 最初,我以為小粉紅等同於五毛黨,如電腦病毒般只能生存於網絡世界,直至他們在不經不覺之間,入侵了我的工作圈、朋友圈,甚至生活圈,令我覺得不勝其擾⋯⋯ 我說的小粉紅,指的是「盲目守護政權,堅信我黨是宇宙唯一真理標準」的人⋯⋯
每天寫作,你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趕着交稿,等不及靈感來到已經寫完了。 每次有人這樣問我,我通常都這樣回答。 有太多人以為,寫作靠的都是靈感,於是,很多人為了等待傳說中的繆思而遲遲未開始;更多人把自己一直未能動筆的原因,歸咎於靈感的欠缺。但作為全職寫手,「沒靈感」是不被允許的拖稿藉口⋯⋯
自小唸教會學校,受《聖經・創世紀》的影響,創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神奇過程。 以前的我深信,只要盯着一張白紙的時間夠長,靈感就會如鬼魅般浮現,瞬間把白紙填滿,形成傑作。 就如偉大的畫作,本來都是一張張雪白的畫布;曠世的雕塑,來自一塊塊樸素的石頭⋯⋯ 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