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汗水與眼淚可以設計嗎?石岡瑛子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血液、汗水與眼淚可以設計嗎?換言之,情感可以設計嗎?在我心中的這股火焰,能夠如何透過「設計」這個詞彙傳達給觀者?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誰是石岡瑛子?

1960年代,也被稱為日本海報的黃金年代。在一個仍然以男性設計師為主體的日本社會中,石岡瑛子直接在資生堂宣傳部面試中宣告:「我不是來端茶水的,我要和男人做一樣的工作,有相同的待遇。」

其後,她在1965年便以「symposium・現代的發現」獲得了日宣美賞。這個賞在當年可以說是當時進入日本一流設計師圈子的入場券(在日文中也稱登龍門),而石岡瑛子則是該賞第一個女性受賞者。

石崗在很早的階段就赴美發展了。在那之前,她的作品以平面設計為主,經手過像是資生堂、Parco、角川書店等大公司的委託,她擺脫以往(特別是在資生堂廣告中經常出現)的男性視角,不再將女性視為廣告中的凝視客體,而是看廣告的主體來製作海報。1966年以前田美波里作為主角的資生堂廣告,更是直接顛覆過往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在當時掀起巨大的討論。

(1966年,前田美波里作為主角,石岡瑛子設計的海報)

(1966年,前田美波里作為主角,石岡瑛子設計的海報)

延伸閱讀:「広告ポスターの昭和女優」

而在其後,百貨公司Parco的廣告與角川書店出版的雜誌「野性時代」,也有許多經過瑛子對社會的思考,並想向社會傳達的價值觀蘊含在其中。對性別的摸索,對文化霸權的思考⋯⋯在仍以美式文化與審美為主流的當年,瑛子是少數開始關注日本,乃至於亞洲文化的設計師。

raw-image
在瑛子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這系列為Parco做的廣告

在瑛子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這系列為Parco做的廣告

1980年,在平面設計師的道路上非常成功的瑛子,說了「想要從零開始」後,便放下了日本的工作,來到了美國。也是在美國,她開始與各界的藝文工作者合作,特別是在服裝道具設計上獲得巨大的成功,1993年以擔任《吸血鬼:真愛不死》一片的服裝設計獲得奧斯卡服裝設計獎。

Timeless:超越時代,引領時代

Timeless.這是我對瑛子作品能夠最具體說出來的評價。

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是在ゼミ(研究小組)上課的時候。應該是順便搭上這次的展期,石岡瑛子的人物傳也在今年十一月出版,學校給我們印了其中提到導師的部份ーー兩人是友人,都是1960年代開始活躍,並以自己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為名的大設計師。

再一次聽到她的名字,是聽永井裕明,負責設計這次展覽海報的設計師講課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永井裕明說了一句:「這個海報不好好設計的話,我怕會被她(石岡瑛子)罵。」,當時就想,為什麼這樣一個看起來很有名的設計師,竟然連名字都聽都沒有聽過?

而看完展覽,我被蘊含在其中的情感與力量深深折服。這篇文章是在看完展兩天後寫的,但我仍然記得在看展的當下那種無以名狀的感動。你會知道她的設計並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設計,這其中有她與時代搏鬥的痕跡,有她個人的靈魂與意志宿於其中,有身為設計師對視覺的敏銳,身為女性對於過往的廣告符號的反抗,身為藝術家的前衛與大膽。

我們一個老師說,石岡瑛子要不是是女性的話,絕對會比現在更有名。但我覺得也許正是她的身份,讓她作出了這樣的作品。

這也許跟人總愛假設自己是天才或是億萬富翁日子會多麼好過一樣。我們在設想這樣的情境時,總無意識地帶入現在的自己,期望一個石油王子天降而來解決我們現下的問題,而忽略了假設我們真是不一樣的身份,會過得完全不同的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煩惱。如果瑛子不是女性身份,雖然可能比現在有名,卻也做不出現在這些作品了。

時代與英雄

承接上一段,我留意到我們現在口中的設計大師(至少日本)很多都是在1960–80年代,甚至更之前(包括田中一光,龜倉雄策等人)發光發熱的這一批。這代表年輕一代不再有能力了嗎?

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恰恰相反,包括設計工具的改良、社會對於設計的理解、甚至是社會觀念上的進步,不再像當年一樣限制設計師的性別等因素,能夠表達自己創作想法的人變多了,其中也不乏十分厲害且有想法的設計師,從現在的設計師登龍門JAGDA新人賞來看,每年都會有十分厲害且有個性的新人獲獎。

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實在太多了。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能夠一次看到更多資訊的代價,也是對所有資訊都只能付出少得可憐的時間與注意力。在這樣的時代想要獲得如同上述前輩一樣的名聲或是在行業裡的地位,除了設計本身的才能之外,還有更多的外部因素需要考慮(機遇,行銷能力⋯⋯),也就是對於偶然因素、綜合能力的要求。其實每個行業可能都是如此,大家都說斜槓青年、Y型T型發展曲線,大抵也都蘊含擁有唯一的專業技能可能不是最好(或至少是唯一)的發展路徑的意思在。

你不只要優秀,還要在方方面面都優秀。或(和)很好運。

我還是最喜歡高田唯

我還是最喜歡高田唯

⋯⋯總覺得這樣說起來,可能會有人覺得是在否定之前的設計師。

但是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特徵。有人說牛頓的理論在日後被證實是錯的,並沒有以前的人認為得那麼偉大,這就犯了一個以今天的科技衡量過去的成就的誤區。牛頓最大的成就並不在於那些具體的貢獻(例如力學或二項式定理),而是透過確立機械論,讓人類有了空前的信心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而非單純仰賴神明與信仰。

在設計領域也是如此。

這些大師的厲害之處不純粹在於他們做的作品本身,而是在於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創造先河,改變設計領域,甚至是改變社會。他們的作品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當時對於美的思考,更是一種建造設計這個大廈的過程。當然,設計大廈的建造還在持續,但沒有這些先鋒設計師,我們現在看到的設計界會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另外,設計的發展也得益於像是Parco或是資生堂這樣願意採用新銳設計師,發表具有強烈設計師個人色彩(甚至是想法)的廣告。儘管當時處於一個各個廠家想要透過廣告來做品牌差別化的年代,也不妨礙這些廣告本身不再只是作為商業上的機能,而是更多著重在藝術層面,甚至成為成一種理解當代思想的方式。

換言之,我們可以輕易說出「某某大師做的東西我好像也做得出來」這樣的話,但是這便忽略了設計與社會的發展與脈絡。石岡瑛子展中有展示平面設計的草稿,看到她對於每一個色版、每一處陰影、每一個字的詳細指示,在那個沒有個人電腦的年代,我甚至無法想像這樣的實驗要經過多少次才能讓做出那樣的作品。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設計,藝術,機能,責任

最後想說最近對於設計中的機能與藝術性功能的思考。

這邊說的藝術性功能,指的是傳統美感的機能之外,因為社會關懷而將對社會議題的想法放在作品當中,從而喚起人們對於議題的討論或是想法改變。其實我也不確定把社會性訊息這個功能歸類於藝術性是不是一種正確的分類方式,但特別想要去強調的是跟過去我們認為的商業視覺設計的機能的區別,包括更明白的傳遞資訊等。

我過去認為廣告設計最重要的仍然屬於其機能,這可能跟大學讀的是社會科學領域的背景有關,總是關注於設計能夠直接改變社會的部分(更實際一點的,例如指示牌的文字設計,或是UIUX設計),而忽略了藝術性的要素不只是美感,更可以是對於社會的關注。不只是反映社會現有模樣,而是成為促進社會改變的力量。

如同瑛子的資生堂廣告中啟用非傳統美的模特兒,廣告也可以是一種對改變的呼籲,最著名的可能是班尼頓的廣告吧。

前陣子日本被炎上的最慘的就是Nike的廣告,片中提到了非日本國籍的孩子在被霸凌之後透過運動找回自信的故事。雖然下面更多的是批評Nike先解決自己血汗工廠問題的日本人(?),但是也不可否認地喚起了許多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

但是,只能說大多數的廣告,仍然並不存在這樣的機能。具有社會訊息的廣告對於行銷而言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安全的牌。即便最符合現今政治正確,一定也會冒犯某些人的價值觀,遑論那些真的具有挑戰現今主流價值觀的廣告,例如上述Nike的廣告,我看到就不禁在思考當年瑛子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種輿論,也許也好在那時候還沒有網路,創作者可能也不用直接第一線面對一些惡意的攻擊與評論吧。對於品牌而言,要不是原先就具有這樣的一種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要真的去做出挑戰主流價值觀的廣告其實並不容易。現在的廣告設計的決策過程可能也比起以往更複雜,不再是設計師一人的主張或想法能夠影響廣告設計的時代了。

沒有條理地說了這麼多,其實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其自由與限制。瑛子的厲害是時代所造,卻也是她將時代刻畫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姆的沙龍
25會員
18內容數
分享一些在日本做UX或是產品設計的事。在科技公司的雜草堆角落做田野調查。現學現賣專家。 關注人的心理健康,認知心理學。希望能夠用設計的力量讓世界更好。 使用者設計/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Mental wellbeing/Vulnerability
山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07
包容與排除並不存在先天的好與壞 但是在一個憲法中明文規定平等權利與機會的社會,在達成實質平等的目標之前存在的障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作為個體與一名設計師,包容性設計是一種對於平等與反對歧視的追求 消極意義上,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無意識的偏見,進而使自己設計出來的產品或是解決方案有無意識的排他或歧視
Thumbnail
2021/10/07
包容與排除並不存在先天的好與壞 但是在一個憲法中明文規定平等權利與機會的社會,在達成實質平等的目標之前存在的障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作為個體與一名設計師,包容性設計是一種對於平等與反對歧視的追求 消極意義上,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無意識的偏見,進而使自己設計出來的產品或是解決方案有無意識的排他或歧視
Thumbnail
2021/09/20
規則無處不在地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每天微小的買東西、坐車,到工作中與人合作,直至人生大事中的婚姻。人們每天遵循著不管是如法律一樣的明文規則,或是因為人際關係、文化或是歷史形成的潛規則,這些規則是怎麼形成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這次主策展人之一的水野祐,作為律師的他試圖從設計的角度去重新觀察與思
Thumbnail
2021/09/20
規則無處不在地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每天微小的買東西、坐車,到工作中與人合作,直至人生大事中的婚姻。人們每天遵循著不管是如法律一樣的明文規則,或是因為人際關係、文化或是歷史形成的潛規則,這些規則是怎麼形成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這次主策展人之一的水野祐,作為律師的他試圖從設計的角度去重新觀察與思
Thumbnail
2021/09/18
我們並不先天擅長與我們不同的人相處 「排外」也許只是一種我們不知道怎麼與不同的人相處所產生的反應 因為有作為族群少數的經驗,使我更容易對被長期排除在社會之外的人產生共情,進而想要在鑽研這個領域
Thumbnail
2021/09/18
我們並不先天擅長與我們不同的人相處 「排外」也許只是一種我們不知道怎麼與不同的人相處所產生的反應 因為有作為族群少數的經驗,使我更容易對被長期排除在社會之外的人產生共情,進而想要在鑽研這個領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導演的創作脈絡是如此清晰可見,喜愛度也累積疊加直抵電影當中的那道「石門」,推開了石牆之後,觀眾或許將迎來擁抱女性的新世界。特別崇拜黃驥和大塚龍治導演夫妻如此浪漫的創作精神,我由衷敬佩黃驥導演,願意在故事裡侃侃而談自己作為女性相對傷感的生命經驗,大塚龍治導演則在傾聽妻子的話之後透過攝影機將內容具象化。
Thumbnail
導演的創作脈絡是如此清晰可見,喜愛度也累積疊加直抵電影當中的那道「石門」,推開了石牆之後,觀眾或許將迎來擁抱女性的新世界。特別崇拜黃驥和大塚龍治導演夫妻如此浪漫的創作精神,我由衷敬佩黃驥導演,願意在故事裡侃侃而談自己作為女性相對傷感的生命經驗,大塚龍治導演則在傾聽妻子的話之後透過攝影機將內容具象化。
Thumbnail
近日看完的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作者 宮尾登美子,曾獲得女流文學賞、直木賞、太宰治賞等多項文學大獎,大河劇 義經、 篤姬 也是由她的原著小說改編拍攝製作的,在日本是很有份量的女性作家。 我看過多部由她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以導演 五社英雄 拍攝的女性三部曲,鬼龍院花子的一生、櫂、陽暉樓 這三部電
Thumbnail
近日看完的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作者 宮尾登美子,曾獲得女流文學賞、直木賞、太宰治賞等多項文學大獎,大河劇 義經、 篤姬 也是由她的原著小說改編拍攝製作的,在日本是很有份量的女性作家。 我看過多部由她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以導演 五社英雄 拍攝的女性三部曲,鬼龍院花子的一生、櫂、陽暉樓 這三部電
Thumbnail
京都的方言“はんなり”是一種怎樣的時尚?...
Thumbnail
京都的方言“はんなり”是一種怎樣的時尚?...
Thumbnail
2022.11.30 (記錄2022.07.29 於亞紀畫廊/台北)
Thumbnail
2022.11.30 (記錄2022.07.29 於亞紀畫廊/台北)
Thumbnail
📣📣📣「摩登女子映像」徵文活動即日起展開啦!本次徵文由方格子與釀電影合作舉辦,參與過的老格友們應該不陌生,新格友也千萬不要錯過!當然還有眾所期盼的釀電影雜誌獎品喔!!光是擁有奧黛麗赫本的封面就值得各位格友們收藏!
Thumbnail
📣📣📣「摩登女子映像」徵文活動即日起展開啦!本次徵文由方格子與釀電影合作舉辦,參與過的老格友們應該不陌生,新格友也千萬不要錯過!當然還有眾所期盼的釀電影雜誌獎品喔!!光是擁有奧黛麗赫本的封面就值得各位格友們收藏!
Thumbnail
輕蔑自由吧、輕蔑貞節吧、輕蔑希望吧 輕蔑喜悅吧、輕蔑悲劇吧、輕蔑休息吧 輕蔑溫柔吧、輕蔑光芒吧 沒錯,我已經做出了選擇。 最能象徵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當代漫畫名家——岡崎京子 封筆前最高傑作!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
Thumbnail
輕蔑自由吧、輕蔑貞節吧、輕蔑希望吧 輕蔑喜悅吧、輕蔑悲劇吧、輕蔑休息吧 輕蔑溫柔吧、輕蔑光芒吧 沒錯,我已經做出了選擇。 最能象徵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當代漫畫名家——岡崎京子 封筆前最高傑作!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
Thumbnail
「血液、汗水與眼淚可以設計嗎?換言之,情感可以設計嗎?在我心中的這股火焰,能夠如何透過「設計」這個詞彙傳達給觀者?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誰是石岡瑛子? 1960年代,也被稱為日本海報
Thumbnail
「血液、汗水與眼淚可以設計嗎?換言之,情感可以設計嗎?在我心中的這股火焰,能夠如何透過「設計」這個詞彙傳達給觀者?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誰是石岡瑛子? 1960年代,也被稱為日本海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