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流動之書|流浪四方也不離散的十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為了拍照應把倖存的幾本書塞到不合時宜的地方。

為了拍照應把倖存的幾本書塞到不合時宜的地方。

【致始終最親愛的妳】參

現在想來,這絕對是莫名其妙的:竟然有那麼多本書,從台灣被寄送到德國的Freiburg,隨著一台貨車去了柏林,單兵作戰陪妳途經歐亞大陸,然後搭著船又回到屏東,再慢慢一本、一本被攜帶到多倫多。

「為什麼還帶著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很重要啊/因為還想再讀一次/因為我太喜歡了,」妳總是有理由不放手讓書離開你。

我猜,在所有的書本裡,與我們最糾纏不清的,要數出生在昆明的美國學者Benedict Anderson於1983年出版的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妳在研究所第一次讀完它後,恍然大悟所有自己賴以認同的世界觀不過是權力的遊戲,妳得到啟蒙,走向心理上各種意義上的解殖之路,並大膽想像各種權力和Nationalism之間的動態,妳拆解近代德國的國族想像,因此去了德國,後在離鄉背井的路途上,憑著無數次「妳從哪裡來?」的問題,完成自己的國族想像,而在德國殖民青島史的課堂上讀完妳的第一本德文書,是《想像的共同體》(多年後在加拿大讀完的第一本英文書,還是它)。

說來有趣,現在的我會以為當年是《想像的共同體》讓妳一刀把自身和中國這個概念徹底劃開,然回憶容易說謊騙人,其實離間妳和妳的中國想像的,是中國作家章詒和寫的《往事並不如煙》。這本書回憶1957年的反右運動,一段妳最陌生的中國歷史,一段輕如鴻毛的歷史,無論簡體繁體,10年前的妳很難找到相關資料,新中國的右派人士在某個節點就這樣消失了,即使他們也轟轟烈烈地為自己的理想活過,妳感到震驚,反覆地讀、還買了好多本書分送給在德國的中國朋友,然這段歷史就像章詒和比喻的:

歷史不但變得模糊不清,而且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被改寫,這樣的「記憶」像是手握沙子一樣,很快從指縫裡流掉。(摘自〈自序〉)

於是妳開始質疑歷史這麼學科的真實,現在想來,這和多年後的我讀白俄羅斯女記者Svetlana Alexievich的紀實文學是一樣的感受:官方自有一套說法,而真實發生過的人事物卻被抹除。對比妳當年偶然在瑞典的青年旅館讀《車諾比的哀鳴》,《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更叫妳耿耿於懷,這不是妳第一次得知女人在戰爭裡的勇敢,卻是第一次理解女人在戰後的世界竟是如此無聲、無名、無法再回首而致無疾而終,即使Svetlana Alexievich的採訪讓她們的聲音躍然紙上,清晰而響亮,然一旦回到歷史課本,她們恐怕連數據都算不上。

波蘭女詩人Wisława Szymborska不就是這樣註解歷史的嗎?

了解歷史真相的人/得讓路給/不甚了解的人。/以及所知更少的人/最後是那些簡直一無所知的人。(摘自〈結束與開始〉)

既然歷史可以任意被抹除,10年前的妳開始關心此時此刻,關心命運、相遇、旅途、邊境,這類不再需要和誰共同建構的想像。妳把Szymborska的中文翻譯詩集《辛波絲卡》一路帶在身邊,從出生到死亡、從愛情到婚姻、從無名小鎮到喜馬拉雅、從日常生活到國仇家恨,種種可能性,竟都能在這本詩集找到會心一笑。

至今我仍然對本詩集愛不釋手,還在讀,讀金婚、讀葬禮、讀墓誌銘——這是10年前,尚稱得上青春無畏的妳,難以想像的主題,就像如今處於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大瘟疫之年的我,再也無法想像妳那10年的旅程。妳曾像英國牛津大學歷史教授Timothy Garton Ash一樣帶著幾世紀的歐洲史觀走過在歐盟內外的大城小鎮,妳沒能趕上History of the Present: Essays, Sketches, and Dispatches From Europe in the 1990s裡描述的風起雲湧的時光,然書中無名之輩談論的新的歐洲想望卻鼓動妳啟程去探索在民主化第三波方興未艾、極右勢力崛起之前、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歐陸(尤其是那些post-communist states),並模仿他的觀察、模仿他的寫作、以及模仿他在文字裡繪製更真實的歐洲邊界。

然後妳帶著德國詩人/小說家Hermann HesseSiddhartha : eine indische Dichtung(流浪者之歌)回到我們小時候曾經視為畏途的東南亞和南亞。有段時間,妳以為是妳帶著這本120頁的德語小書流浪,但直到現在,我才領悟到,是這本書領著我們一路跟隨主角悉達多去體驗那些或可避免又無可避免的大悲大喜,得因緣際會坐上那條湖中小船,終能聆聽內在流水之聲,找到自己一生的安定。最後,儘管這個悉達多不是我們佛經裡的悉達多太子,然從第一次在去清邁的火車上讀它,這本書就隱約為妳指出我們今生終將抵達尼印邊境上的小鎮蘭毗尼,並成為《近乎佛教徒》。

而十年後再看十年前開始學藏文、還信誓旦旦地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個走向朝聖之路的妳時,不免覺得可愛,妳怎會沒有意識到:在我們把不丹祖古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近乎佛教徒》列為最愛的佛法書時,就以預示我們無法走向成佛之路。儘管這本書談的也是佛法義理(是過去著名大師們的原創想法和教法的集大成),然我們更醉心於在這本書裡紮實描述的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證悟的(哲學)概念,妳用十年游走於大乘、小乘、藏傳各教派的經歷去驗證了仁波切的觀點:佛學論述是一貫不變的,就是當年悉達多證悟的那一個。而我們還透過《近乎佛教徒》,在仁波切信手捻來、各種正在世界各角落發生之事例裡習得如何看透世事變化本質的本領,在無常裡守住本心。

寫到這裡,題外話:妳這十年來的旅程獨漏了柬埔寨的吳哥窟——或者妳曾經在邊境口暗忖,現在的我會不會反對妳當下做出那個今生不去吳哥窟的決定?我只想讓妳知道:不會,我們永遠不可能在讀過《旅行的異議: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美國記者Elizabeth Becker描述的柬埔寨觀光業下當地人失學失業甚或流離失所的故事後,還能若無其事地到當地去完成自己的冒險。如果說前幾本書驅動妳年少的旅程,那《旅行的異議》讓妳(物理上)放緩步伐,開始辨別旅遊和觀光業之間的差異,開始去質疑和辯論妳眼前的繁華或落後。

回到無常世事,10多年來流浪四方的妳決計不可能料到,這個世界有一天會因為一場瘟疫,流動全然停止了,坐困愁城,我被迫重複翻閱那些自從開始閱讀英文書以後就塵封的中文書,我才發現當年妳堅持把美國短篇小作家Raymond Carver《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投寄到加拿大是有先見之明的——儘管當時有手邊有Carver的數本中譯,妳卻只帶它飄洋過海,或許妳著迷於書中所有故事裡的主人翁都有著在破敗生活雪上加霜的悲慘際遇?畢竟無論是當年的妳還是現在的我,都迫不及待想證明即使人世間沒有什麼圓滿,然,書中的人物似乎又各自以一種讀者無法窺探結局的方式,若無其事的繼續生活下去,這讓目前人生幾乎已經下定論的我深深著迷。

當然,我知道妳若能預見未來,必定會嘲笑我竟然寫出「人生已經下定論」這種可笑的句子,因為十年前妳也未曾想過自己會放棄再撐一下就能到手的學位,打包離開歐洲。

還記得離開歐洲前妳已經早一步寄出手邊所有的中文書——它們再次和妳一起遷徙,妳唯獨把台灣散文作家、兼傳播學教授柯裕棻《青春無法歸類》留在德國。妳曾如此熱烈以為自己必定能夠走完裡描寫的〈行路難〉,這本你從還在台北生活時就奉為輕熟女生活指南的散文集,字裡行間以退為進,安撫妳對是否要就算得孤獨生活也要完成該完成之事的游移不定,甚至讓妳義無反顧的最終選擇出國讀書,必在很多次妳快要放棄時又拉了一把,直到妳終於認輸,

出國唸博士像一場賭局,必須把在台灣的一切放下,拿自己堅持的理想和孤注一擲的青春跟人生對賭,要是成了,也許有個未來﹔要是失敗了,到了三十歲仍一無所有。(摘自〈行路難〉

一無所有,這四個字太過刺眼,於是妳賭氣不願意帶走這本書,儘管它已經跟著妳至此。而這本書,和另外九本書一樣,它們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當然不是每一本書都得以在妳的人生中旅程中倖存,被擺到我的書架上,可是我們卻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它們之於妳,何其有重要?

原文發表於捲,在加寫字

十本好書書單

我必須承認這幾本書稱得上最愛,但未必是前十大,更精確來說是「最放不了手的十本最愛之書」。

  1. Benedict Anderson (美),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中文: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2. 章詒和(中),《往事並不如煙》(簡體字版:《往事并不如烟》
  3. Svetlana Alexievich(白俄羅斯),呂寧思譯,《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
  4. Wisława Szymborska(波蘭)陳黎、張芬齡譯,《辛波絲卡》
  5. Timothy Garton Ash(英國).History of the Present: Essays, Sketches, and Dispatches From Europe in the 1990s(無中譯本)
  6. Hermann Hesse (德國), Siddhartha: eine indische Dichtung(中文:柯晏邾譯,《流浪者之歌》)
  7.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不丹),姚仁喜譯,《近乎佛教徒》
  8. Elizabeth Becker(美),吳緯疆譯,《旅行的異議: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9. Raymond Carver(美國),余國芳譯《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
  10. 柯裕棻(台灣),《青春無法歸類》(已絕版〉
【流動之書】是在年屆不惑因緣際會來到眼前的一個寫作主題,以「流動」為主題、以及「寫信給數年前的自己」的方式串起人生旅途裡的某些主題,題目以Matters上的社區提案為主,日後不定會發展出更多主題?又或無疾而終?且走且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捲|YZ的沙龍
52會員
47內容數
寫奇幻學術旅程上的所見所聞,會盡量不清議時事(我說盡量),並保持理智而幽默的書寫,若鬱期來襲,則文字可能會極度感性。
捲|Y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5
Jasminko Halilovic,一個16歲就開始創業的青年企業家,憑靠著一則網路問題發想出一整個博物館:戰爭童年博物館,從此在戰爭裡被破壞的童年記憶有了新的歸宿。
Thumbnail
2021/11/05
Jasminko Halilovic,一個16歲就開始創業的青年企業家,憑靠著一則網路問題發想出一整個博物館:戰爭童年博物館,從此在戰爭裡被破壞的童年記憶有了新的歸宿。
Thumbnail
2021/11/02
他們不過是在旅途上數百擦身而過的一組遊客,卻以一種可愛又緬懷的情感始繾卷在我心。
Thumbnail
2021/11/02
他們不過是在旅途上數百擦身而過的一組遊客,卻以一種可愛又緬懷的情感始繾卷在我心。
Thumbnail
2021/11/01
睽違 612 天,在經歷NBA停賽、迪士尼泡泡圈的季後賽、到災難性的坦帕作客一年後,多倫多暴龍隊終於在主場拿下例行賽的勝利。就像球隊主將之一 Fred VanVleet說的:「直到你回到多倫多才知道你有多喜歡這個城市。」之於暴龍球迷也是,直到球隊回到城市,我們才覺得完整。
Thumbnail
2021/11/01
睽違 612 天,在經歷NBA停賽、迪士尼泡泡圈的季後賽、到災難性的坦帕作客一年後,多倫多暴龍隊終於在主場拿下例行賽的勝利。就像球隊主將之一 Fred VanVleet說的:「直到你回到多倫多才知道你有多喜歡這個城市。」之於暴龍球迷也是,直到球隊回到城市,我們才覺得完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誰是鍾理和?國文老師,對不起!  
Thumbnail
誰是鍾理和?國文老師,對不起!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而《往事並不如煙》裡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
Thumbnail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而《往事並不如煙》裡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
Thumbnail
五星評價 ★☆☆☆☆ ★★☆☆☆ ★★★☆☆ ★★★★☆ ★★★★★
Thumbnail
五星評價 ★☆☆☆☆ ★★☆☆☆ ★★★☆☆ ★★★★☆ ★★★★★
Thumbnail
【流動之書】這十本書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而我們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
Thumbnail
【流動之書】這十本書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而我們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
Thumbnail
昔日「西方/北方」走錯的路,似乎不分軒輊的在「東方」再錯一次。
Thumbnail
昔日「西方/北方」走錯的路,似乎不分軒輊的在「東方」再錯一次。
Thumbnail
2020共讀完51本書,終於把心繫念念多年的《百年追求》系列讀完,還追加了何清漣關於中國的觀察書寫,對於整年籠罩全球的武漢肺炎病毒,似乎、恰巧也成為了另一種紅色滲透。
Thumbnail
2020共讀完51本書,終於把心繫念念多年的《百年追求》系列讀完,還追加了何清漣關於中國的觀察書寫,對於整年籠罩全球的武漢肺炎病毒,似乎、恰巧也成為了另一種紅色滲透。
Thumbnail
H大學前世紀文學流行研究論文集 《1984》作者是喬治.歐威爾,是著名反烏托邦小說。講述在老大哥監控之下的社會,其中提及到某些控制手段,令人反思。其著作還有《動物農莊》⋯⋯ 「我都不知道有這幾本書呢。」 在當代,閱讀與網路都是公民權利的一環。只要透過智能手環連結,就可從國家圖書館下載世界上任何一個
Thumbnail
H大學前世紀文學流行研究論文集 《1984》作者是喬治.歐威爾,是著名反烏托邦小說。講述在老大哥監控之下的社會,其中提及到某些控制手段,令人反思。其著作還有《動物農莊》⋯⋯ 「我都不知道有這幾本書呢。」 在當代,閱讀與網路都是公民權利的一環。只要透過智能手環連結,就可從國家圖書館下載世界上任何一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