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禁書目錄|當革新派在文革的大火中灰飛煙滅: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烟》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禁書目錄|當革新派在文革的大火中灰飛煙滅: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在人文筆記類項下,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之讀書筆記。本篇為禁書目錄第一篇。

本書因政治理由遭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版。至今尚未解禁。
吉光片羽灑過,僅能窺其靈爍。此為 2016 年舊文,於 2022 年改寫重刊。
raw-image

雖然在大學時曾經擁有中文系雙主修的修課身份,但由於後期時間不足,我一定程度擱置了我對中國文學的探討與研究:僅存部分古典的持續輸入,比如歐麗娟教授的紅樓夢劉少雄教授的東坡詞。現代中國的作品一方面並不是台大的課程主流,另一方面也是礙於我對現代中國的輪廓認知淺薄:台灣政府充滿政治宣告的視點雖然佔據要角,但中國政府的歷史粉飾更是撲朔迷離。官方的史學敘事如此,只能轉以個人經驗的切角進行拆解。也因此,當助教聽聞我這個需求,即推薦章詒和。

章詒和除了是當代中國戲曲藝術研究者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人,章家也本來就是民國初期的文藝之家。家學淵源之下,不僅章詒和,其父母輩多與藝文界來往,有不少京劇巔峰時期看戲、學戲的經驗基礎。而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這本《往事並不如煙》,或是港版《最後的貴族》,從下標也可以窺見章詒和對這段歷史的態度:無論深淺皆是哀傷的一筆。

助教推薦我此書時曾說:「留在中國的知識份子家族,比如章家,就算相信新中國的理想,亦沒有迎來皆大歡喜的結局。反倒從顛頗中可以窺見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氣節。」如此老派的評論不禁讓我充滿好奇心:溫潤的知識份子氣節,一則過於傳統,不見容於新中國社會;二則過於唯心,衝突於共產唯物主義。章詒和的記憶之書若諸多與主旋律相異之筆,究竟她記憶裡的知識份子都是誰?而這些知識份子而後又如何在歷史中隱去?而當她的書至今依舊遭禁,是不是也是因為其記憶勾勒出過於危險的暗示,讓人物即便在時間的刷洗下,依舊留有壯麗與輝煌,足以成為鼓吹人心的災禍?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從她書裏,一起看見故人的身影。


撐得了內戰,防不了清算:引蛇出洞的知識份子殲滅行動

這次整風運動,應該是一次既嚴肅認真又和風細雨的思想教育運動,應該是一個恰如其分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運動。——《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1957 年

《往事並不如煙》撰寫時間極晚,可算是章詒和的暮年之作。全書以回憶錄形式撰寫之外,也以傳記式方式,聚焦於特定人物,使這些變動時局之中的溫厚身影充滿層次。也正因為每篇主角不同,即便在同一時代也有因為其身份而導致的視點參差,反倒讓我對於中共建國後,直至文革這二三十年時間的內部變遷,有更豐富且細緻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我原先對於祖父母這代中國知識份子群像的視野偏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16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無鴉片評論|光影咖啡館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喬記洋行的沙龍
947會員
90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喬記洋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奴役,並非臣服於主人之下,日夜受人所控;而是當你已經脫離枷鎖,卻寧願轉頭跪地,懇求主人再度從你手中贖走自由。《公羊的盛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的經典之作,是對於極權與正義最幽深的控訴。拉美的悲劇或許難以挽回,但我們或許能從中學習:面對極權的盛宴,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喝下斟滿鮮血的酒杯?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要能讀懂喬伊斯,一方面要理解愛爾蘭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時經歷的政治動盪;一方面也要處理喬伊斯本身的視點問題:他是見證喬伊斯家族家道中落的世代。而當我終於將脈絡補齊,理解愛爾蘭的國族認同,「喬伊斯」以及「都柏林人」,也才終於從疏散的輪廓變成了有血肉的實相。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閱讀都柏林人了嗎?
真正的奴役,並非臣服於主人之下,日夜受人所控;而是當你已經脫離枷鎖,卻寧願轉頭跪地,懇求主人再度從你手中贖走自由。《公羊的盛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的經典之作,是對於極權與正義最幽深的控訴。拉美的悲劇或許難以挽回,但我們或許能從中學習:面對極權的盛宴,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喝下斟滿鮮血的酒杯?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要能讀懂喬伊斯,一方面要理解愛爾蘭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時經歷的政治動盪;一方面也要處理喬伊斯本身的視點問題:他是見證喬伊斯家族家道中落的世代。而當我終於將脈絡補齊,理解愛爾蘭的國族認同,「喬伊斯」以及「都柏林人」,也才終於從疏散的輪廓變成了有血肉的實相。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閱讀都柏林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