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合金分類與熱處理說明-讓你一腳快速跨入鋁合金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陣子一位朋友和我抱怨在某個公開場合遇見一位官方鋁合金生產廠的資深員工,於某個話題交談的過程中強調鋁合金T5處理即是已經包含固溶處理程序,該強者我朋友被其多次強調該論述不禁也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記憶衰退導致誤會,因此當下也立馬電話與我聯繫確認其正確性;一直認為該熱處理程序定義是理所當然的我也開始懷疑人生,翻了一下資料證明自己並非記憶退化的早期帶原者。

就鋁合金材料而言,可經由熱處理強化的牌號為2XXX、6XXX、7XXX、8XXX(為無法歸類或特殊牌號,我沒遇到過也沒使用過),所謂的熱處理不外乎固溶處理與時效處理,都是屬於鋁合金析出硬化的一個過程,原理就是把其他除了鋁之外的小顆粒金屬材料卡在鋁合金基地的原子中間,白話一點說明:鋁合金受到外力的變形,就像透過馬達帶動一個大齒輪傳遞動力到另一個大齒輪並使它開始轉動的一個過程,在正常狀態下馬達只要出一半的力就可以讓它轉動,但當兩個大齒輪的中間有顆很小的螺絲,馬達必須出盡全力才能輾過那一顆螺絲再讓兩個大齒輪持續轉動,這個馬達出力就是如同讓鋁合金變形的最大外力,鋁合金可以承受的變形外力越大,就表示該鋁合金的強度越高,那顆螺絲就是除了鋁合金外的其他金屬原子(常見的大部分是銅、鎂、鋅)。

那將越多螺絲卡進兩個齒輪中間,馬達所需要的出力就會越大,換言之鋁合金的強度也會越高,而將螺絲放進齒輪箱的過程就稱為固溶處理;以材料而言每個晶格就像一個馬達和一對大齒輪的齒輪箱,如果這些螺絲都在齒輪箱外部就無法對大齒輪造成阻礙(常態下多數在外部),因此要想辦法把螺絲弄進這個齒輪箱裡。

回到正常描述,鋁合金每個晶格可以容納的其他金屬原子有固定的數量,但這些固定數量的原子無法對鋁合金強度有太大提升,就像一杯水加了鹽,無論怎麼攪拌無法溶解的鹽就會沉澱在杯子底面,而聰明的前輩就想到了把水加熱,加熱後的水提高了鹽的溶解度,水的濃度的就增加,如同鋁合金的晶格內可以儲存更多的原子,但問題來了,水總是要冷卻,冷卻後水的溶解度又會降低而使得鹽重新固化沉澱在杯底,這時候超聰明的前輩又神來一筆,把含鹽的熱水急速冷凍,鹽就不會另外再重新固化降低溶解度了,就如同鍛造後的鋁合金加溫到535°C再迅速丟進水裡的一樣,這就是固溶處理的大致概念。

時效處理僅是讓這些在鋁合金基地的其他金屬原子均勻的析出分佈,就像把齒輪箱的小螺絲均勻地放置兩顆大齒輪的每個齒谷里,這樣阻抗的變形力就會更高,一般而言,固溶處理後把鍛件放置常溫72小時後就會開始自然時效的過程,而以商業角度而言,速度無法匹配生產程序,因此又發展出了加速的過程,也就是將固溶化後的鍛件加溫到175°C並在20小時內將次原子析出在鋁合金的基地上(加熱催化作用),也就是人工時效。

所以在熱間鍛造後,T4:固溶處理+自然時效、T5:僅有人工時效、T6:就是固溶+人工時效處理。

僅是個人認知

鋁合金熱處理的強化原理

鋁合金熱處理的強化原理

鋁合金的材質分類與代號的意義

鋁合金的材質分類與代號的意義

鋁合金熱處理的代號與說明

鋁合金熱處理的代號與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IKO的沙龍
53會員
61內容數
鑒於多數產品開發屬於連續製程,常需串連各類成形工法達成客戶要求,當前成形技術研究大都著重單點項目,以鍛造、沖壓、加工為主;因此將整合各項固態金屬成形技術與資源(涵蓋鍛造、擠型、軋延、抽製、旋壓/鍛、沖壓、液壓鼓脹、CAE),協助在職者或有興趣的朋友一同深入討論。
HIK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3
等通道轉角擠型(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ECAE)是來自嚴重塑性變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的一種技術,用於生產超細晶粒(Ultra Fine Grained-UFG)材料。
Thumbnail
2023/06/13
等通道轉角擠型(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ECAE)是來自嚴重塑性變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的一種技術,用於生產超細晶粒(Ultra Fine Grained-UFG)材料。
Thumbnail
2021/12/23
PVD是利用電弧或電漿的物理能量轟擊位於陰極靶材的表面,使得靶材的原子獲得動能溢出並附著欲鍍膜的基板上,因此靶材又分為電弧靶與濺鍍靶(電漿靶),材質通常為99.99%以上的純金屬或化合物,外型上有圓形、正方形、長條型或管狀。
Thumbnail
2021/12/23
PVD是利用電弧或電漿的物理能量轟擊位於陰極靶材的表面,使得靶材的原子獲得動能溢出並附著欲鍍膜的基板上,因此靶材又分為電弧靶與濺鍍靶(電漿靶),材質通常為99.99%以上的純金屬或化合物,外型上有圓形、正方形、長條型或管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感應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絕緣處理:感應馬達僅在定子矽鋼片才需進行此工序,採用絕緣塑膠槽紙裹住矽鋼片,以達到絕緣的效果。但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絕緣處理會受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限制,要符合販售國家當地法規才行。由於只在矽鋼片槽內有做絕緣保護,上下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感應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絕緣處理:感應馬達僅在定子矽鋼片才需進行此工序,採用絕緣塑膠槽紙裹住矽鋼片,以達到絕緣的效果。但需要特別注意,由於絕緣處理會受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限制,要符合販售國家當地法規才行。由於只在矽鋼片槽內有做絕緣保護,上下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感應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感應馬達主要的特徵就是轉子採用導電材料,以利感應磁場的生產,目前普遍採用鋁轉子的工藝,少數針對高效率的感應馬達,會使用銅轉子的技術。 下圖為感應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串激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串激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直流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接續上文,本文將繼續說明直流馬達的生產及檢測工序。 橘色框中的生產程序說明如下: 1. 軸心壓入:由於軸心是馬達轉矩主要的輸出機構,若壓入不準確,就會導致馬達輸出轉矩下降。另外最常見的是軸心打滑,代表軸心與轉子矽鋼片脫離,使得轉子上的轉矩及轉速,無法傳遞到軸心;一般會使用定位銷設計來避免打滑。 2.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永磁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 下圖為永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為檢測工序,最終馬達產出為綠色框。 首先針對黑色匡,馬達材料的部份進行說明: 1. 矽鋼片:為馬達磁力載體,會分為定子及轉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永磁馬達生產的製程,但由於各家的馬達細節設計會有所不同,在此是以最基本的生產模式為主。 下圖為永磁馬達的生產製程,其中黑色框的部份為材料,橘色框的部份為生產工序,藍色則為檢測工序,最終馬達產出為綠色框。 首先針對黑色匡,馬達材料的部份進行說明: 1. 矽鋼片:為馬達磁力載體,會分為定子及轉
Thumbnail
本文來介紹矽鋼片堆疊固定的方式。目前有三種模式,焊接、鉚接、鉚點、自黏,將各別說明。 鉚點: 為目前的主流,但因一個鉚點大約可以承載1公斤的重量,對大型馬達而言,連結強度不足;拿取時最好從下方抱起,不然偶爾會遇到矽鋼片分離的情況。 重點整理: 製程工藝能優化產品特性的例子,或是說,僅是恢復正常?
Thumbnail
本文來介紹矽鋼片堆疊固定的方式。目前有三種模式,焊接、鉚接、鉚點、自黏,將各別說明。 鉚點: 為目前的主流,但因一個鉚點大約可以承載1公斤的重量,對大型馬達而言,連結強度不足;拿取時最好從下方抱起,不然偶爾會遇到矽鋼片分離的情況。 重點整理: 製程工藝能優化產品特性的例子,或是說,僅是恢復正常?
Thumbnail
本文的來源是想要知道,若將原本軸承蓋的材質,由鋁材改成塑膠材質後,強度會衰減多少? 因此筆者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一個快速的模擬分析,大約耗時5~10分鐘即可產出一份分析報告提交給客戶。
Thumbnail
本文的來源是想要知道,若將原本軸承蓋的材質,由鋁材改成塑膠材質後,強度會衰減多少? 因此筆者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一個快速的模擬分析,大約耗時5~10分鐘即可產出一份分析報告提交給客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