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外戚之亂的開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嚴格來說,宦官則是到東漢後期才真正浮上檯面。

而宦官得權,是因為皇帝已經被外戚逼到無路可走。
前期的東漢宦官,可是以忠臣之姿登場的。

西漢在漢武帝之後,外戚帶來跟首席執政官結合為一體,摧毀了西漢。
劉秀作為人人稱道的「聖君」,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原本的皇后郭聖通,出自河北大族。
光武帝劉秀在河北建立起爭霸天下的基礎,郭聖通背後所帶來的能量,自是非常重要。

把皇后換成陰麗華,不能說劉秀沒有私心。
但這份私心,也確實對於東漢初年的穩固,有所幫助。

在不更動傳統與律法的情況下,防治外戚最好的手段,莫過於選一個沒有野心的皇后與家族。

陰麗華不只沒有野心,更把管理後宮這件事看得非常重。
她的兒子漢明帝,也在她的指示下選后。

既不是因為個人喜好,也不是因為太子所出。

若太子未冠,這件事情從先秦到西漢都很正常。
問題是,漢明帝當時已經三十歲。

劉莊不但沒有任何反對,後來還多次試探自己的馬皇后,對於權力的慾望。
一直到死,劉莊未曾換后。

你看到什麼呢?
我看到劉秀的「家教」。

「明帝聿遵先旨,宮教頗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敝矣。」

東漢初年,明顯演繹了「家天下」的優點。
不管哪種制度都有優有劣啦……獨裁可以出明章,投票也有希特勒。

等到漢明帝駕崩,馬皇后成了馬太后,大臣們紛紛上書,建請太后封爵外戚。
馬太后斷然拒絕,更詔曰:「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陽諸國,常謂『我子不當與先帝子等』。」

所以說,外戚勢力的管理,並不是完全依靠皇后們的品德。
她們,是被劉氏父子皇帝「選」出來的。

劉秀為什麼不改「法」?甚或立法?
范曄老師也感嘆:「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雖御己有度,而防閒未篤,故孝章以下,漸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我認為,那是因為劉秀並不是一個「規矩」的信徒。
兩百年前,劉邦立下「非有功不侯,非劉氏不王」的規則,其實就是在對付外戚了。
結果呢?

結果就是兩百年的西漢,不斷有人在挑戰這個規矩。
甚至劉邦雙腿一伸,他老婆呂氏馬上就要越線了。

百多年後,東漢滅亡,魏明帝曹丕下詔:「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羣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這根本劉邦白馬之盟的白話版了。
結果呢?

結果27年後,有一個名叫司馬懿的人,拿著太后詔令滅了曹氏宗室。

說真的,劉秀靠著家教,讓兩后在位合計約五十年的安定效益,就沒有比劉邦之盟與曹丕之詔差到哪去。
(嚴格說起來,是效果更佳)

而且陰馬二后不只是「自主規制」(笑),就連她們的兄弟,也被管得牢牢的。

可世界上沒有只會生甜美果實的樹。
有法必有破,當大家都看清楚了,皇帝跟皇太后成為緊密組合,沒辦法從皇帝這邊下手進貢美人時……

送上有德行的女孩兒,好好巴結皇太后就成了破口。
君不見,當年馬某也是如此繼承了陰麗華的衣缽?

漢明帝受父親言教身教,又聽老媽的話。
在三十而立的情況下當上皇帝,真可說是理想皇帝型態。

而漢章帝登基一十八。

事實上,馬太后的年紀也沒有很大。
十三歲進宮,這時候大約是三十八歲。

以至於這對皇帝與皇太后,都被騙了。
也進而開啟了東漢的「竇梁」時代。

除了最後的何太后,東漢太后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落在陰鄧竇梁四家手裡。

陰者,陰麗華。
鄧,鄧禹一系。
竇,竇融一系。
梁,梁松是也。

梁松是劉秀的女婿,他的父親是竇融統領河西時的武威太守。
同時也是推行劉秀晚年法律的重要人物之一。

如果還記得《光武傳奇》,陰鄧兩家在劉秀河北起義之前就聯合了。

比起西漢的皇帝選妃,東漢的皇后,非常明顯是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來的政治角力。
持續在圈子裡面鬥爭。

雖然我看得還不夠深,但完全可以猜。
這個現象絕對持續影響漢明帝所謂的「選舉不實」。

意即東漢大部分的政治權力,在至少一百年間,都集中在某些小團體的手上。
這超級無敵像另一個封建時代。

被劉邦跟劉徹打垮的「血統論」,在劉秀「家天下」的概念下,再次復活了。
上一個封建,帶來了春秋戰國。
這一次封建,催生了三國南北朝。

毫不意外,情理之中。

《後漢書》的皇后紀很有趣,都會寫每個「后」在位多少年。
這都是從她們當上皇后,到成為皇太后死去的時間。

之前在【大漢天威】就推論過,「后」不僅僅是皇帝的妻子,太子的老母。
東漢甚至越來越多太子不是皇后親生。

皇后,皇太后作為第二元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臣子們不再能透過更換太子,來撤換這第二元首。

《後漢書》是這麼描述的:「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
皇統屢絕就是指皇帝沒兒子。

第一個臨朝的,就是漢章帝的皇后竇氏。
當然,得等她成為竇太后。

東漢竇氏,始自竇融。
竇家在西漢時,就有人成為了漢文帝的皇后。

竇后在文帝過世後,掌握了景帝到武帝初期的大權。
所謂的文景盛世,背後其實就是竇后所扶持。

這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太愉快。

於是隨著竇太皇太后的過世,竇家也被逐出了朝廷核心。
更遷往河西世居。

西漢末年,竇融為王莽所提拔,竇家再次光榮。
王莽的權勢沒有持續太久,但機靈的竇融,憑著自己手上一支新朝兵力,與更始政權達成協議,成為河西地區的張掖屬國都尉。

所謂的屬國,是西漢用來安置外邦移民的行政區。

竇融在這裡收服了河西諸郡,形成了一個中外雜處區,與中原群雄抗衡。
最終,竇融決定降於劉秀,並且在劉秀一統天下之後,入朝為官。

這大約是一個孫權投降曹操的等級。
即使孫仲謀未曾入朝,曹孟德也封其為東漢三大之一的驃騎將軍。

竇融的真心臣服,則從漢光武帝手中得到了三公之一的大司空。
那一年,竇融五十三歲。長子竇穆只有十五歲。

數年後,竇融因受牽連遭免,但劉秀仍是待竇家不薄。
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竇穆,以及竇融弟子竇固。

當劉秀過世之時,竇家可說是開國功臣中最顯要的一支。

漢明帝繼續任用竇家管治西羌,但當時負責的竇林因為查驗不實,向朝廷推舉了同一個部族的兩個人為領袖。
劉莊最恨的就是「選舉不實」,不只免了竇林的官,更下詔怪責竇融。

老竇融戰戰兢兢認罪辭官,但他的子姪們就不開心了。
論輩分,劉莊不過和他們平齊,居然敢絲毫不給他們老爸面子?

但鬧得贏嗎?鬧不贏。

竇穆這才明白,原來不是劉莊好大的膽子,而是陰麗華太后在主掌大權。
我們這樣說是輕巧,時人要了解這些政治背後的運作,豈是容易?

得知朝廷秘密的竇穆,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就假造了陰太后的詔令,命鄰國六安的列侯劉盱休妻,改娶自己的女兒。
劉盱也是宗室,不敢有違。
但劉盱的妻子娘家不知道啊。

他們一怒之下,前往洛陽上告御狀。

若詔書真是陰麗華所出,那肯定石沉大海。
但這個情況下,只是讓真相大了一個白。

漢明帝當然是震怒,哪次不震怒的。
除了竇融本人外,竇家連坐盡皆被廢。
不過竇融也過世了,時年七十八。

幾年後,漢明帝又派使者查訪,發現竇家經常在說朝廷的壞話,更有賄賂官吏,就將竇穆等人逮捕治罪。

到這裡,竇家全部覆滅了嗎?
還好,嫁給竇固的公主跟漢明帝的感情還算不差。
第二次入罪時,竇固一家得免。
而漢明帝本人也在母親陰太后過世後,想要來個「武帝故事」。

平四方蠻夷啦。

西涼方向,平羌馬家有一套,但馬援的經歷僅限於關內。
真的要西出玉門,朝廷一致仍是推薦竇固。

竇固應召至隴西徵兵,出塞痛擊匈奴,居功厥偉。
竇家,又起來了。

另一邊,竇穆跟他的兒子竇勳雖死於獄中,但竇勳當年也是娶了光武原太子劉彊的女兒。
生下的長女從小用心栽培,飽讀詩書……那是要搏取富貴來著。

這也是東漢一個奇特的現象。
凡居洛陽者,女子姿色端麗,年十三至二十者,均可選入後宮審查。

查什麼?查德行。
純屬放屁。

女子不同男子,鄉里傳聞難知其人。
詢問家屬?問了等於沒問。

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美少女們,都是入宮考試去的。

西漢時,女子除了美貌,便是藉由歌舞訓練來飛黃騰達。
到了劉秀之後,那叫做「好好讀書,將來當皇后」。

這不是天下公開的祕密,而是掌握在少數貴族手裡的關鍵密碼。

才色兼備的竇小姐,就這麼走上了成功之路。
經過漢章帝的鑑定,以及馬太后的蓋章認可,竇姬一進宮就壓倒群雌,隔年封后。

但竇后生不出蛋來。
當年趙飛燕也生不出。

不過,對東漢朝廷來講,問題不大。
如今在位的馬太后,也生不出來。漢章帝更是從別的貴人手裡過繼來的。

馬后早就準備了親戚宋楊的兩個女兒,嚴加「訓練」,為漢章帝誕下太子。

說時遲那時快(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句),馬太后駕崩了。
請稍稍為往上看一下,竇后的親娘何許人也?

光武原太子劉彊的女兒。

被漢明帝劉莊與陰麗華逼掉的郭聖通血脈。
本應皇家身,今卻為外家的沘陽公主,要求女兒動手。

讓漢章帝不再寵愛宋貴人,換掉太子。

不是,你就算鬥掉人家也不算贏啊?
想贏,至少手上要有奇貨。(不是期貨)

是華陽夫人的異人。
是明德馬皇后的前母姊女子。

是的,竇后在下手之前,就已經過繼了乾兒子。

這孩子為梁貴人所出。
梁貴人是梁統的孫女。

梁統當年跟竇融共居河西,當更始政權覆滅,河西推選領導人時,梁統實為正選。
但梁統拒絕了,才推給竇融。

待到竇融入朝,梁統也一塊去了。

梁老爺子的專長,是刑名之法。
當光武帝劉秀有感寬政不足以御下時,梁統站出來力排眾議,提倡了光武變法。

但梁統的建議太激進,劉秀終是沒有採用。
沒有採用不表示劉秀認為施以嚴刑峻法就是錯的。

從光武帝紀中,我們可以看到劉秀的政治傾向,隨著晚年加大重法的趨勢。
梁統的兒子梁松,更是受到劉秀寵愛。

娶了公主,誣陷了馬援,光武帝臨終時,還頒布遺詔,命梁松輔政。

梁家尊貴大發?
可劉秀究竟是死了。

而陰太后幫兒子選了馬家女兒當皇后。

這是個后宮當道的年代。
無巧不巧,梁松被拔官到叛死的罪名跟流程,和竇穆一模沒有兩樣。

是誰有意識的在消滅竇梁兩家於朝廷核心的權力?
或者我們不說竇梁兩家,說河西派吧。

更加一模一樣的是,竇家竇固一線被放過了。
梁松的弟弟梁竦,也被放過了。

梁竦是個文人,當時頗有雅舉佳作,連《漢書》作者班固也是讚譽有加。

竇家汲汲營營於重回皇宮,梁竦自然也不放鬆。
梁竦的女兒雖然沒有得到馬太后的青睞……這邊套用馬梁世仇來看就可以了。
但卻誕下了皇子。

竇梁再次戰術聯盟,竇家出皇后,梁家出兒子。
梁竦表示開心,私下辦了慶功宴。

可沘陽公主覺得不妙啦。

為什麼不妙?因為他們並不是像馬皇后認乾兒子……竇梁二家是偷龍轉鳳,貍貓換太子啊。

竇后謊稱有孕,瞞過章帝。
待到小梁貴人產子,後宮記為死胎,反倒是竇后那裡出了龍種。

梁竦確認這是個男孩,計策完成了大半自然開心。
可你應該要哀傷啊!

竇后母女登時發現,梁竦此人不能共成大事。
便聯手弄死梁貴人姊妹,又陷罪梁竦。

梁竦連發生甚麼事情都還沒弄明白,就枉死在獄中。

這一段滿滿抄襲西漢風格的故事,還沒結束。
漢章帝在位十二三年過世,竇后的假兒子名正言順繼承了皇帝位置。

竇太后成為東漢最有實權的執政者後……她的哥哥,大將軍竇憲打算篡位。

竇憲之亂五年後,竇太后過世。

梁貴人親族上書求正名,才踢爆了竇太后過去的種種醜事。
大臣們紛紛上書,認為應該廢其后位,逐出宗廟。

但漢和帝表示:「她或許是個不守法的妃子,卻無愧於后職……以前上官太后也沒有被廢黜,大家就不要再提了。」

上官太后何許人也?
就是漢昭帝的皇后。
漢宣帝時代的太后。

霍光的外孫女。

上官太后牽扯到自己的父兄的叛亂,這部分跟竇太后很像沒錯。
可竇氏反亂之案,早在五年前結了。
這個時候的討論,要是拿趙飛燕趙太后出來說嘴還容易懂。

漢和帝為何提及上官太后?

是不是上官太后也跟竇氏一樣,隱瞞了繼承皇帝的真正出身呢?
稍做檢查,應該不是指從路邊撿回來的皇曾孫劉病已。


由趙婕妤懷胎十四個月才誕下的漢昭帝,才是滿滿的可疑……很可能是「父親並非漢武帝」。
這就天大的醜聞了。

這在【大漢天威】也說過,霍光很可能就知道這件事,故而不讓漢昭帝有任何「生小孩」的機會。
當時也推論,應該是上官家告訴霍光的。

題外話就說到這。

竇氏這一次的內鬥敗亡,要到漢桓帝時才會捲土重來。
但竇氏的陰謀,在此時被公諸天下,必然也影響了接下來數十年的幼帝太后大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9會員
95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鄧太后與漢安帝所面對的時代轉折,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東漢最大的衝擊。 鄧太后大體上是一個好皇帝(無誤),面對天災兵禍不斷的時代,她穩住了局勢,拔擢了人才。 那漢安帝有什麼特別?他把宦官玩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 皇帝的第一個媽媽,有外戚幫襯。 而宦官之所以能抗衡外戚,就是因為皇帝的「第二個媽媽」。
Thumbnail
鄧太后與漢安帝所面對的時代轉折,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東漢最大的衝擊。 鄧太后大體上是一個好皇帝(無誤),面對天災兵禍不斷的時代,她穩住了局勢,拔擢了人才。 那漢安帝有什麼特別?他把宦官玩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 皇帝的第一個媽媽,有外戚幫襯。 而宦官之所以能抗衡外戚,就是因為皇帝的「第二個媽媽」。
Thumbnail
東漢的歷史,一個皇帝接一個皇帝的意義不大。 一個太后接一個太后,才是更容易理解的讀法。 皇后,相當於兩漢的「備位元首」,當皇帝不能履行其職責,皇后將會變身成「皇太后」,作為「暫代元首」。 所以東漢皇室,首重選后。 而鄧太后,更是站在東漢歷史轉折處的堅強女性。
Thumbnail
東漢的歷史,一個皇帝接一個皇帝的意義不大。 一個太后接一個太后,才是更容易理解的讀法。 皇后,相當於兩漢的「備位元首」,當皇帝不能履行其職責,皇后將會變身成「皇太后」,作為「暫代元首」。 所以東漢皇室,首重選后。 而鄧太后,更是站在東漢歷史轉折處的堅強女性。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劉秀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進而採取儒家的「潛規則」,來挑選好的皇后。 就這樣,展開了全新的王朝機制……
Thumbnail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劉秀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進而採取儒家的「潛規則」,來挑選好的皇后。 就這樣,展開了全新的王朝機制……
Thumbnail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政權的穩定轉移,來自軍派大老的支持。 深得劉秀信賴的鄧禹,隨之成為東漢第一高官,日後,劉莊更立以鄧禹為首之雲台二十八將。 看起來走在父親鋪好的路上,劉莊,也有自己的理想……
Thumbnail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政權的穩定轉移,來自軍派大老的支持。 深得劉秀信賴的鄧禹,隨之成為東漢第一高官,日後,劉莊更立以鄧禹為首之雲台二十八將。 看起來走在父親鋪好的路上,劉莊,也有自己的理想……
Thumbnail
三國演義跟光武帝傳奇,始終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劉秀小長安救姐妹,活脫脫就是趙子龍長阪救主的原型。 此外,劉秀邯鄲燒信,跟曹操官渡燒信差相彷彿。 劉秀所建立的河北一國,與曹操也是同出一轍。 當此之時,赤眉西入長安,更是開啟了東漢初年的三國時代。 天下分三國,劉秀的政權底下,同樣是派系林立……
Thumbnail
三國演義跟光武帝傳奇,始終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劉秀小長安救姐妹,活脫脫就是趙子龍長阪救主的原型。 此外,劉秀邯鄲燒信,跟曹操官渡燒信差相彷彿。 劉秀所建立的河北一國,與曹操也是同出一轍。 當此之時,赤眉西入長安,更是開啟了東漢初年的三國時代。 天下分三國,劉秀的政權底下,同樣是派系林立……
Thumbnail
西漢,延伸自春秋戰國時代的傳統,其「后」的地位,在中國歷代中可說是達到了頂峰。 劉邦負責開國,呂后穩固政權治理天下。 而西漢的滅亡,也同樣是皇后開的大門。 這個最關鍵,在《漢書》中享有獨立傳地位的皇后,就是漢元帝的正室。故稱「元后」。 「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
Thumbnail
西漢,延伸自春秋戰國時代的傳統,其「后」的地位,在中國歷代中可說是達到了頂峰。 劉邦負責開國,呂后穩固政權治理天下。 而西漢的滅亡,也同樣是皇后開的大門。 這個最關鍵,在《漢書》中享有獨立傳地位的皇后,就是漢元帝的正室。故稱「元后」。 「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
Thumbnail
外戚,在漢朝政治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戰國時代,后族跟外戚,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春秋開始,太后攝政的潛規則就已經出現了。 但秦始皇首先想要改變這個情況。 執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不立皇后,自然也不會有衍生的外戚。 劉邦蕭何也知道這個弊端,可當時情況大不相同。 畢竟劉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子……
Thumbnail
外戚,在漢朝政治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戰國時代,后族跟外戚,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春秋開始,太后攝政的潛規則就已經出現了。 但秦始皇首先想要改變這個情況。 執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不立皇后,自然也不會有衍生的外戚。 劉邦蕭何也知道這個弊端,可當時情況大不相同。 畢竟劉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子……
Thumbnail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Thumbnail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