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前天和個朋友喝白酒,喝了六小時。 我很少下午四點開始喝,也很少只跟一個人喝,更沒有過整個店只有兩個人在喝。 實在很奇妙。 這位朋友上個月的公司營收有三百多億,其實,我不太理解那是什麼意思,但,我覺得我們坐在那裡的時候,他喝東西也是從嘴巴進去,他也會喝醉。 還有,雖然他沒說,但我覺得,他也有他的壓力,好像也不小。 看到你敷面膜的線上教學,覺得很好笑。但又真心覺得這有用。 人如果無法對自己有用,才是最大的無用吧? 那天台灣迎來今年最大的颱風,我跟願說,之前大半年都缺水,今天水很多,我讓妳泡澡,好嗎? 她好開心,自己清洗浴缸,一邊唱著歌,一邊自己放水,加上沙威隆,水流下就會產生泡泡,後來,她就待在浴缸裡等著水慢慢的放好,耐心等待,雀躍萬分。 耐心等待,雀躍萬分。 耐心等待,雀躍萬分。 耐心等待,雀躍萬分。 我覺得,真是件難得但卻應當試著經營的事。 我在門外舉著啞鈴,提醒她要注意安全,不可以隨意在溼滑的浴缸裡起身,怕會跌倒撞到頭,有事要大叫。 不可以隨意在溼滑的浴缸裡起身。 怕會跌倒撞到頭。 有事要大叫。 如今我看來,那當然是做父母的無趣提醒,但,若是一句一句去看它,不也可以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 不可以隨意在溼滑的浴缸裡起身。 前提是,你得有浴缸。 許多人家可沒有,就算有,平常可能也是乾燥異常,甚少使用到。 我家的浴缸,平常是拿來放她的浮板,吹好氣的巨大天鵝,還有幾樣都是水上活動的玩具,但周圍並沒有水。 在乾涸的浴缸裡的桃紅色天鵝,頭下腳上,根本就是種隱喻。 我自身的隱喻吧。 當你放大去看每個字句時,理論上,它都會帶來新的啟發, 每個人都該有浴缸,讓自己可以躲入,就像躲進媽媽的子宮裡一樣。 我聽說過,有些人晚上睡覺是睡在浴缸裡,因為充滿了安全感。 而浴缸滿盛的水,有種不言可喻的奢華感。 一種你會想一想「真的可以嗎我耶我有這種資格嗎」的心情下,伸腳踏入,直到全身浸入。 我偏愛連頭都放進水中。 那有一種危險感。 一種自己想溺死自己的放浪。 一種餘裕。 在生死線間,來回跳躍,用單腳。 不太平衡,隨時跌倒,因此而來的自以為是。 那讓人不太安心,並且因此,覺得逃離了現實的枷鎖,那些枷鎖很多時候,我們是攀附其上的,把自己軟爛的身體靠在上頭,看起來好像被鎖住,事實上,那已是你的骨架,把你撐起,好讓世界看見。 那也沒關係,但舒服的倚著欄杆時,就也不用再嫌欄杆硬了。 我吐著氣,費著勁 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做著HIIT,ABS 我期待著運動後的爽感 不用再運動,會不會,就是運動的目的地? 我搞不清楚 簡直跟人生一樣 不過,卻汗流浹背的,讓汗水洗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