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班兄班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姓班的誰最有名?
當然是班傑明了(誤)。

當東漢與班家放在一起,只認識班超就太可惜了。
更何況只知道他立下的大功,那根本算不上認識。

班這個姓氏,當然啦,以先秦來說,漢代所留傳的「姓」,在當時多半是「氏」。
姓是起源,氏為分支。

普遍相信,班氏是春秋時期名為「班」的人所留下。
一支源流為楚國令尹(相當於秦國丞相)班。
另一支則是魯國名匠班。

是,後者在《墨子》中稱為公輸班(般)。
但更多的人稱他為魯班,魯國的班。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在魯班家門口賣弄本事。

班超的家族,並非魯班之後,而是楚令尹班的後代。
楚人當時所說的「班」,是老虎的意思。

楚為秦所滅之後,班家或許也相信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以及「亡秦者胡」兩大讖文。
他們往北方移動,定居在代地。
長城內側,漢人最重要的防線。

並以「班」為氏,呈報了給秦朝的戶籍。
秦末漢初,天下爭戰,更有匈奴入侵,班家卻在代地累積了巨大的財富。

是在項羽攻打鉅鹿時有所接觸?
又或者是班家根本站在了匈奴那一邊?

不得而知。

按照班家人的家傳,只知道等到劉邦過世,班家已經是邊疆一豪,連呂后也只能懷柔收買之。
於是,班家從北方的上谷太守幹起,逐步逐步的進入朝廷中央。

文帝以降,邊疆大族的重要性漸漸提高。
終於,在漢成帝的時候,老班家擠入了第二元首候選人名單……這個年代,沒有理由不跟王家對著幹。
結果當然是幹輸啦。

但不論如何,班家也是從邊疆豪族,變成了五陵豪傑的一員。
五陵指的是西漢皇帝所建陵寢,並讓大族居住在周邊,成為長安的衛星市鎮。

主要的區域,都在扶風郡。
這也是兩漢亂世,關中諸將數量特別多的原因。

班超的父親班彪,在【光武傳奇】的年代,也很是活躍了一把。
先在二十多歲就去跟天水霸主隗囂獻策。

班彪滿腹經綸,但隗囂卻認為時代即將改變,復古派的用處不大。

當場辯論無言以對的班彪,就這麼開啟了他的歷史寫手之路。
後來班彪更去河西,為竇融所用。

天下大勢,最後到底班彪算得比隗囂更準:人心思漢,劉氏必復興。

班彪作為河西大將軍手下謀主,在天下一統之後,得到了漢光武帝的青睞。
但未得重用。

誰叫你下錯注,一開始歸順劉秀的話,彪叔的人生可能截然不同。
也幸而班彪多有挫折……吵架吵不贏人,官場又沒能一步登天,就回家寫書吧。

班彪的舉動,開啟了後代士人的明路,也造就了兒子不凡的一生。
他的大兒子班固,就是《漢書》的作者。

班固字孟堅,長子機率高達87%。
不知道孟字可為長子的自己去估狗。

班彪治學嚴謹,涉獵廣泛,給了長子優秀的學習環境。
爸爸如果只喜歡看漫畫,兒子的啟蒙階段自然只有漫畫可看。

班固從小涉獵九流百家,九歲能提筆作文,背誦詩賦……曹丕六歲就會了。
都不說時代,曹丕可是公王之家,班彪?區區一辭官縣令罷了。

更別提同一個年代,漢光武帝劉秀的親親皇太子,十歲能背誦春秋,劉秀就覺得真神童也。

班固吸收能力強,學得又快,班彪也不敢鬆懈,一再的幫長子更換老師。
不求鑽研至深,但要班固明大義即可。

換成項梁只想抽棍子揍呢。

一個人的成功,天賦固然重要,家庭教育更是功不可沒。

班固學得多,但不為傲,性格甚是寬和。
但他的弟弟班超就不一樣了。

在班彪的教育方針下,兩兄弟學東西都是但求大義。
可班固會主動去作細節研究,弟弟班超就不會了。

班固學得越深越謙虛,班超半桶水則是愛和人辯論的不得了。
活脫脫就一槓精。

是說爸爸怎麼想?爸爸也不會苛責他啊。
一個兒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大放光彩,讚。
另一個兒子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努力開墾?也是很讚的。

班超身為一個槓精,在父兄都不專精的陌生部分摸索,也養成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笑)

後來,劉秀過世,漢明帝即位。
漢明帝兩大首政,提拔鄧禹跟劉蒼為政軍第一人,並且要求加強官員舉薦選拔制度。

這時,二十多歲的班固,就投了一篇稿子給正在廣開大門召募人才的驃騎將軍劉蒼。
班固先講述選拔的要點,誇讚劉蒼英明神武,再給劉蒼推薦了堪為官員表率的名官宿儒。

半個字也沒提到自己能夠如何為劉蒼帶來價值,卻創造了滿滿的價值。
這他媽還需要面試嗎?

久違的裁判暫停時間。

不要看班固的內容在班彪列傳裡面占了四分之三。
那是因為收錄了《兩都賦》。

事實上,班固的一生相當不詳。

他跟司馬遷很類似,在朝廷屬於幕後官員。
在沒有人特別搜集資料的情況下,這種人不太會出現在官方史料中。

事實上,除了司馬遷跟班固,兩漢的史官你認得幾個?
寫史書的人,往往不是史官。

不要再迷信史書是勝利者所書寫--勝利者有權決定史料在官方記錄中的保留。
但明清之前,就是有著這些認為「歷史應該更清楚,更客觀」的人在努力著,留下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偉大著作。

在學界,在民間流傳。

隨著時間的積累,它們發揮出遠勝於官方記錄的價值。
為什麼關羽在人民的心中,遠大於各朝各代所主祀的武將?
為什麼三國演義這麼膾炙人口?

《漢書》的成就,更是格外有趣。

一開始它被當作妖言,班固甚至被下獄,沒收一切著作。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用偏故事的形態來整理吧。

班彪比劉秀早死三年。
當時班固應該已經是個小公務員。
更何況班固在同郡學圈頗負盛名。

這邊說明一下,班固的卒年,一般會界定在竇憲叛亂的永元四年(西元92年)。
而後漢書記時為六十一歲,常見的班固年紀是由此倒推得出。

至於常見說班固十六歲入太學,不存於原典,應該是後人推導而出。
以《後漢書》為本體的情況下就不採了。

爸爸過世,班固就辭官服喪。
這班家不是一般人,是相當忠誠的古學派。

意思是,班固服喪三年,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當劉蒼受封驃騎,班固上書之時,應當還沒有除喪。
所以班固也沒有因為這封選舉文而就此進入朝廷核心。

相反的,二十出頭的他跟司馬遷一樣,想要好好整理父親所收集的資料,完成一部真正的前漢史記。

如果他乖乖好好的寫,不要趁著改朝之際上書中央,可能就沒那麼多波折了。
班固雖不受徵召,但聲名已入朝堂。

我們都知道,漢代舉薦是按郡縣大小,有一定名額的東西。
除非皇帝(或太后)特開召賢令。

班固闖出了名號,來年孝廉茂才,他能不占一個缺去嗎?
就有人眼紅啦,上書朝廷,說班固「私改國史」。

自己在家裡面寫史也犯法啊?這何等文字獄?

其實,被針對的事情並不是班固父子作史。
問題在「圖讖」。

之前聊過,新莽時代,這種政治預言文風行。
王莽大儒,上行而下效,陰陽儒們紛紛投入了重新檢視史料,尋找圖讖的偉大工作。

劉秀信這個嗎?半疑也半信。
所以東漢採取的對策是,將圖讖國有化。

不是禁絕,而是由官方來研究發布。
你就可以代換出:當時私人研究史料,很容易觸犯這條法規。

劉秀父子怕的不是有人再寫一部史記,而是怕有人再從史料中找出新的「天命所歸」。
直到劉秀一統天下後,這種類型的叛亂仍是在發生:馬援征討越南之前,前往皖城處理的就是這種。

天命學承接了古貴族血統論,在新莽亂世中拔得頭籌。

而班固被捕前不久,同樣的扶風郡才有人因為圖讖被判處死刑。
跟哥哥同齡的槓精班超知道,哥哥爸爸真偉大,只是都憨慢說話。

一個沒弄好,不要說哥哥被處死,一家老小只怕要跟著賠上。
班超一咬牙,就趕赴洛陽,上書求見皇帝。

漢代來說這真的不算很難,主要就是天高皇帝遠,一般人難以長途跋涉而已。

還好扶風郡離洛陽不是那麼遠,班超又一個堅忍天性。
班超也沒想過自己的文筆能夠打動天子,就是一個勁的求見。

過去的辦事效率沒那麼好,漢明帝又挺忙的……這也是老天爺給了班氏兄弟一個機會。
漢明帝在永平三年底,大興土木,重建洛陽北宮與諸官府。

當時原本鬧旱災,漢明帝打算改改作風,換個新氣象,順便祈個雨。
結果發大水了。

旱災起的時候,收押班固這種妖人剛好而已。
可接著洛陽周遭水災?

按當時人的看法,那必然是三公的政策有了錯誤。

漢明帝當然得換個三公,重新檢查政務刑獄……
於是,班超得到了接見。

即使面對天子,年輕的班超仍是侃侃而談,不失其槓精本色。
漢明帝一邊覺得這個年輕人很奇特,一邊也認真聽了班超所述,父兄的偉大意志。

正巧,由於重審刑獄,扶風郡也把班固的「妖言」送來洛陽。

漢明帝一看之下,不是,這個挺不錯的啊。
當然不錯啦,《漢書》前面七成都是太史公文字改的。

要知道《史記》本為禁書,王公諸侯不得翻閱。
劉莊如果是個草民出身又好學,他搞不好反而讀過。

但才繼任皇帝沒幾年,又春秋多事……永平四年的當下,劉莊可能根本還不知道《史記》裡頭寫了什麼。

不論如何,漢明帝也是隨便翻翻,難道還真的細讀這種不知道哪裡來像個史前文化一樣的無名小卒作品?
漢明帝蓋了章:無罪釋放,文筆不錯,召入校書部為郎。

永平五年,班固在弟弟的努力下,從罪犯翻身為官員。
眼看哥哥進宮了,班超也決定把母親接來洛陽,大家一起有個照應。

在洛陽待了一陣子,班超肯定已經發現,這個天下第一紛亂之地,只怕不是口拙心敏的哥哥應對得來。

其實上面已經提到了,班超雖然是弟弟,但跟班固是同年生的。
要嘛年頭年尾,要嘛,班超其實是庶子。

他的老母,是彪叔的「妾」來著。

班固沒有幫班超奉養母親的義務。
而且他一開始的校書郎,跟後來的校書郎只怕也不太一樣。

校書郎為郎官,正確的名稱應該要叫校書郎中。
給校書郎中打下手的,也叫校書郎。

班固這時應該只是這種下面整理文書資料的「郎吏」。

不過,班固也想辦法幫弟弟介紹到官署打工抄寫文章度日。

有一天,班超寫到一個賭爛,把筆一丟罵道:「身為大丈夫,應該立功異域封侯,怎能一輩子在這邊抄抄寫寫?」
於是班超轉身離開,加入了軍隊,這就是著名的「班超投筆從戎」。

喔,是假的。
跟漢武帝獨尊儒術一樣這麼假。

事實上,班超就是被同事恥笑了一頓結案。
反正不久之後,班超就不用給人家打工了。

因為漢明帝突然決定,要來編寫一個「劉秀故事」。
就想起了班固此人。

班固被提拔為六百石的蘭臺令史,與另外三人合力,開始了光武傳奇的編寫……這也是後來成為《東觀漢記》的首篇。
升職的時候,漢明帝突然想到問班固:「你弟還好嗎?」

班固回答:「他在幫人抄寫文章,奉養母親。」

漢明帝一笑:「大材小用,讓他一起到蘭臺任令史吧。」

令史不是一個主管職,尚書臺的令史就多達十八人,不過薪水只有蘭臺的三分之一。
沒意外的話,蘭臺令史定員應為六人。

跟班固一起主編光武傳奇的,理論上當時都是蘭臺令史。

總之,班家一夕之間,突然就變成年俸一千兩百石的家庭。
發達至此,班超還有需要「投筆從戎」嗎?

事情並非一帆風順。
不知過了多久,班超「坐事免官」,班固則「遷為郎,典校祕書」。

遷的用法不一定是降職(沒聽過升遷?),問題是,比蘭臺令史更高薪的郎官還真沒見過。
事實上,這個祕書郎,跟班固之前的校書郎,應該是同一個官職。

所以班固被貶?
倒也未必。

班固有一個好朋友傅毅,在漢章帝的時候才出仕。
以毅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

簡單說,傅毅的經歷顯示出,蘭臺令史可以加掛郎中,並典校書。
可以說,此郎非彼郎也。

為什麼要加掛郎中?
郎中以上,就有議論的資格。

也就是班固不但參與編撰國史,更掌管皇帝的圖書文件,並有資格對朝政提出意見。
是的,當弟弟班超失官,班固卻成了漢明帝的親信。

至此,漢明帝也下令,讓班固可以開始完成自己的著作:《漢書》。
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餘年,至建初中乃成。

永平有十八年,建初只有八年,可見得班固是在最晚永平六年就受詔了。
永平五年,他才剛入宮呢。

才高八斗的班固,憑實力從奇怪的角度,切入了朝廷核心。

接下來,班家兄弟的傳記,都進入了神隱期。
一個內朝文書官,一個庶民,官方資料自然沒他們的影。

十年過去,班超出現在了外屬竇固的身旁。
站上了討伐匈奴的戰場。

欲知詳情如何,請待下回分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1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劉秀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進而採取儒家的「潛規則」,來挑選好的皇后。 就這樣,展開了全新的王朝機制……
伏波將軍,是漢代的將軍稱號。 凡有此封,則表示朝廷希望你去攻打「江南」地區。 數百年後富庶的魚米之鄉,如今只是化外蠻族所居。 東漢共有三名伏波,分別是夏侯惇,陳登,跟馬援。 有兩個都是曹操封的,意在東吳不言而喻。 而身為東漢第一屆伏波將軍的馬援,任務可要重得多。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政權的穩定轉移,來自軍派大老的支持。 深得劉秀信賴的鄧禹,隨之成為東漢第一高官,日後,劉莊更立以鄧禹為首之雲台二十八將。 看起來走在父親鋪好的路上,劉莊,也有自己的理想……
天下已定。 光是施行德政,不足以讓一個國家運作。 從戰亂到和平,如何分配權力與權利,是領導者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制度與法律。 劉秀從軍十多年,軍法自是駕輕就熟。 然而國法與軍法不同。 一套全新的「戰爭方式」,擺在了劉秀的面前。 即將影響這個國家後續兩百年的發展……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演義傳奇結束了。 那麼,他是否承為了一個「想像中」的好皇帝呢? 好與壞究竟是什麼? 我們這邊稍微看一下劉秀一統天下後發布的命令,來看他如何完成「夢想」。 首先注意到的是,劉秀開始大量釋放罪犯,赦免奴隸。 百廢待舉的新漢朝,需要的是什麼?
【光武傳奇】的演義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 四十五回,十六萬字。 突然的完結。 我想要不透過我的文字,來呈現出「統一天下」這件事的荒謬感。 犧牲,屠殺,空虛。 一切都沒有變得比較好,從來不會比較好。 不管統一的是秦始皇,劉秀,或是晉武帝司馬炎。 希望有興趣的你,能陪著我一起繼續往未來前進。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劉秀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進而採取儒家的「潛規則」,來挑選好的皇后。 就這樣,展開了全新的王朝機制……
伏波將軍,是漢代的將軍稱號。 凡有此封,則表示朝廷希望你去攻打「江南」地區。 數百年後富庶的魚米之鄉,如今只是化外蠻族所居。 東漢共有三名伏波,分別是夏侯惇,陳登,跟馬援。 有兩個都是曹操封的,意在東吳不言而喻。 而身為東漢第一屆伏波將軍的馬援,任務可要重得多。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政權的穩定轉移,來自軍派大老的支持。 深得劉秀信賴的鄧禹,隨之成為東漢第一高官,日後,劉莊更立以鄧禹為首之雲台二十八將。 看起來走在父親鋪好的路上,劉莊,也有自己的理想……
天下已定。 光是施行德政,不足以讓一個國家運作。 從戰亂到和平,如何分配權力與權利,是領導者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制度與法律。 劉秀從軍十多年,軍法自是駕輕就熟。 然而國法與軍法不同。 一套全新的「戰爭方式」,擺在了劉秀的面前。 即將影響這個國家後續兩百年的發展……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演義傳奇結束了。 那麼,他是否承為了一個「想像中」的好皇帝呢? 好與壞究竟是什麼? 我們這邊稍微看一下劉秀一統天下後發布的命令,來看他如何完成「夢想」。 首先注意到的是,劉秀開始大量釋放罪犯,赦免奴隸。 百廢待舉的新漢朝,需要的是什麼?
【光武傳奇】的演義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 四十五回,十六萬字。 突然的完結。 我想要不透過我的文字,來呈現出「統一天下」這件事的荒謬感。 犧牲,屠殺,空虛。 一切都沒有變得比較好,從來不會比較好。 不管統一的是秦始皇,劉秀,或是晉武帝司馬炎。 希望有興趣的你,能陪著我一起繼續往未來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皇帝初代目,巴卑爾先生。他家世顯赫:父系是曾經稱霸中亞的帖木兒帝國直系。母系是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巴卑爾也長期以「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為政治號召。 但跟漂亮的家族背景相比,巴卑爾年輕時代的政治前景十分慘淡。首先,「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的人數很多,所以這個招
Thumbnail
班婕妤原受到漢成帝寵幸,奈何趙飛燕姊妹入宮之後與之爭寵,班婕妤落敗受到排擠,於是,自請供奉皇太后於長信宮,並移居長信宮。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辭賦兩篇:《自傷賦》、《搗素賦》、五言詩一首即《怨歌行》,題材都與她的宮廷生活內容有關。
Thumbnail
公元101年,班超落葉歸根。 接替班超的是鄧皇后父親鄧訓的門下弟子任尚。 任尚問班超:「君侯在西域三十餘年,臨行前給小輩兒個建議吧。」 班超說:「咱們手下的西域基層公務員全都不是孝子賢孫,好人是不會來這的,全都是因罪給發配到這的;你打交道的這幫蠻夷則跟野生動物一樣,養不熟,愛咬人;您性子嚴格嫉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91年十二月,東漢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和戊校尉、己校尉,將班超任命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 班超受降龜茲後廢掉了匈奴傀儡的原國王打包發回洛陽養老,改立漢朝的龜茲侍子白霸為新國王。 班超的西域都護府隨後設在龜茲的它乾城,徐幹則駐紮西面咽喉疏勒。 此時只有焉耆、危須、尉犁三國,因十多年前曾
Thumbnail
于闐王作為此戰班超的最大股東比較焦慮,強弱太過於懸殊,人家光是援軍就比咱多一倍,這杖可咋打? 班超比較淡定,差一倍根本就不是問題,這些年你看見我哪次人多了? 人再多也得看跟著誰,咱這兩萬多人滅他們夠夠的了! 咱先佯裝撤退,你往東撤,我往西撤,讓他們以為咱們撤軍回國了,誘使龜茲分兵埋伏咱,等到夜
Thumbnail
東漢新領導班子的「全盤棄西」使得此時本來一派大好氣象的班秘書長比較撓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匈奴人家胡漢三又回來了。 雖然這位胡漢三比較掉價,只要東漢一出來就交出被狂屠的成績單,但問題是東漢表態往後不出來了。 此時已經失去了北方屏障,班超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蔚為艱難。 龜茲、姑墨兩國在去年耿恭被圍
Thumbnail
話說當年王莽篡漢後天下大亂,有一個才子叫做班彪,扶風安陵豪族。 作為關中豪族避難路線的首選,班彪來到了天水隗囂處。 同樣也和廣大關中豪族的前途訴求一樣,當更粗的大腿劉秀那邊中興氣質大顯後,班彪做了《王命論》的思漢命題作文來感化隗囂。 沒成功。 班彪隨後出門北走來到了嚷嚷要回歸母親懷抱的竇融處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過後,匈奴人最終讓出了塞北草原的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遙遠的西域上演了大漢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巔峰。 開篇,還是要最後夸劉秀一次。 這位大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東漢的血槽頂到了頭。 他不僅僅是給那個時代兜底的,還給整個東漢
Thumbnail
班固《詠史》一詩,許多文學史書都提到:是中國文學史第一首文人創作的五言古詩。比如早期的文學史家羅根澤《樂府文學史》、當代學者葉慶炳《中國文學史》都如此主張。 班固《詠史》有何歷史意義與價值?是本文所要回應的主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皇帝初代目,巴卑爾先生。他家世顯赫:父系是曾經稱霸中亞的帖木兒帝國直系。母系是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巴卑爾也長期以「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為政治號召。 但跟漂亮的家族背景相比,巴卑爾年輕時代的政治前景十分慘淡。首先,「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的人數很多,所以這個招
Thumbnail
班婕妤原受到漢成帝寵幸,奈何趙飛燕姊妹入宮之後與之爭寵,班婕妤落敗受到排擠,於是,自請供奉皇太后於長信宮,並移居長信宮。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辭賦兩篇:《自傷賦》、《搗素賦》、五言詩一首即《怨歌行》,題材都與她的宮廷生活內容有關。
Thumbnail
公元101年,班超落葉歸根。 接替班超的是鄧皇后父親鄧訓的門下弟子任尚。 任尚問班超:「君侯在西域三十餘年,臨行前給小輩兒個建議吧。」 班超說:「咱們手下的西域基層公務員全都不是孝子賢孫,好人是不會來這的,全都是因罪給發配到這的;你打交道的這幫蠻夷則跟野生動物一樣,養不熟,愛咬人;您性子嚴格嫉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91年十二月,東漢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和戊校尉、己校尉,將班超任命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 班超受降龜茲後廢掉了匈奴傀儡的原國王打包發回洛陽養老,改立漢朝的龜茲侍子白霸為新國王。 班超的西域都護府隨後設在龜茲的它乾城,徐幹則駐紮西面咽喉疏勒。 此時只有焉耆、危須、尉犁三國,因十多年前曾
Thumbnail
于闐王作為此戰班超的最大股東比較焦慮,強弱太過於懸殊,人家光是援軍就比咱多一倍,這杖可咋打? 班超比較淡定,差一倍根本就不是問題,這些年你看見我哪次人多了? 人再多也得看跟著誰,咱這兩萬多人滅他們夠夠的了! 咱先佯裝撤退,你往東撤,我往西撤,讓他們以為咱們撤軍回國了,誘使龜茲分兵埋伏咱,等到夜
Thumbnail
東漢新領導班子的「全盤棄西」使得此時本來一派大好氣象的班秘書長比較撓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匈奴人家胡漢三又回來了。 雖然這位胡漢三比較掉價,只要東漢一出來就交出被狂屠的成績單,但問題是東漢表態往後不出來了。 此時已經失去了北方屏障,班超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蔚為艱難。 龜茲、姑墨兩國在去年耿恭被圍
Thumbnail
話說當年王莽篡漢後天下大亂,有一個才子叫做班彪,扶風安陵豪族。 作為關中豪族避難路線的首選,班彪來到了天水隗囂處。 同樣也和廣大關中豪族的前途訴求一樣,當更粗的大腿劉秀那邊中興氣質大顯後,班彪做了《王命論》的思漢命題作文來感化隗囂。 沒成功。 班彪隨後出門北走來到了嚷嚷要回歸母親懷抱的竇融處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過後,匈奴人最終讓出了塞北草原的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遙遠的西域上演了大漢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巔峰。 開篇,還是要最後夸劉秀一次。 這位大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東漢的血槽頂到了頭。 他不僅僅是給那個時代兜底的,還給整個東漢
Thumbnail
班固《詠史》一詩,許多文學史書都提到:是中國文學史第一首文人創作的五言古詩。比如早期的文學史家羅根澤《樂府文學史》、當代學者葉慶炳《中國文學史》都如此主張。 班固《詠史》有何歷史意義與價值?是本文所要回應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