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片斷人間》|人生片斷間的孤獨與相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本社會學家岸政彥(Kishi Masahiko)的散文集《片斷人間》有個稍長的書名副標「貓、酒店公關與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作者在書中簡述自己的工作是傾聽人們的「生活史」,透過社會學的理論框架去分析和詮釋這些調查和收集來的故事,並據此去思考「社會」的涵義。然而他真正喜歡的,是那些無法分析也無法解釋的事物,那些無法放進社會學論文和報告的觀察與體悟;於是集結、出版了這本精巧的小書。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站
作者的工作需要訪問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絕大部分的受訪者和作者都只有短暫的交集,通常只有採訪的那一、兩個小時。身為一名社會學家,作者有這樣的自覺:「記錄這種片斷性邂逅中所談到的片斷性人生,然後直接將其普遍性地、整體性地視為對方的人生,或詮釋為對方所屬的族群的命運,這其實是一種暴力。」一方面,作者認為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是每位社會學家自身的課題;另一方面,我認為這應該是世間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面貌和眾多面向,會發生數不清的大小事蹟,遇上不同的個人或群體又會衍生出新的反應和因果;而人生就是片片斷斷的組合。然而,見到他人人生的幾個片斷就為對方下定論,是許多人不自覺的習慣;也就是說這種「暴力」充斥著世間。不希望被這種暴力相待的人們,極有可能也會以這種暴力待人。雖說沒有人是全知的,但也正因如此,岸政彥無疑指出了一個並不專屬於社會學家所該意識到的盲點。
作者在這本書中訴說了許多虛構和非虛構的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四口之家的真實事蹟。在父親入獄,母親人間蒸發,孩子們被送至安置機構之後,住在這一家人正下方的公寓鄰居向當地的自治組織抱怨,說樓上似乎成了垃圾屋,出現大量害蟲。樓下住戶的天花板因而出現黑斑,黑斑附近還散發惡臭。在鄰居抗議了幾次之後,相關人等在公寓管理公司的陪同之下,打開了那間已無人居住的屋子的門。眼前出現的,是一間沒有任何傢俱,空蕩蕩的乾凈屋子。
這則故事的驚人轉折也是其收束之處,跟我讀到前三分之二時的延伸想像截然不同;嘎然而止的結束方式,帶給我一種「撕裂感」,但撕裂的是我自己而非故事本身。故事自有其生命,而生命沒有公式。
岸政彥說:「我們不僅透過搜集故事,塑造自己。我們也透過搜集故事,來理解這個世界。」事實上,我們也藉由搜集故事,來和他人產生各種意義上的相遇。我認為他對孤獨的理解十分通透:「我們都是孤獨的。在腦中,我們特別孤獨。再怎麼相愛的情人,再怎麼親密的朋友,都不會來我們腦中作客。」與他人建立某種連結的渴望,似乎早已刻寫在每個人的DNA。也許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然而故事(或說搜集故事的過程)讓我們不至於寂寞。
《片斷人間》裡的文章沒有統一的主題,也並非按照時間順序編排,比較類似作者岸政彥將其工作內容(包含大量的訪談和調查)過篩之後,那些可作為學術發表以外的「遺留物」,在日常生活中積存、發酵而成的隨筆。孤獨與相遇,看來都是人生所不可避免。
*感謝 MPlus|云閱讀 網站刊登本文
歡迎光臨靜靜的生活臉書粉絲頁
avatar-img
12會員
24內容數
閱讀書籍後的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靜靜的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獨裁者們的造神運動無論再怎麼成功,他們終究無法讓自己不吃不喝也能過活,如同真神那般。
透過化學藥品,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將自己的外表變成一名黑人,維持平日的服裝、談吐和真實身份,在1959年前往美國南方數州進行為期七週的種族觀察之旅,並將這趟旅程中的日記整理、集結成這本文字流暢易讀的《像我一樣黑》(Black Like Me)。
「什麼是『龍』?那就是投射與想像,神話,虛幻,不存在,無法證實。」回憶起一九九一年佛羅里達的夏天,這群龍年出生的孩子習慣自稱十六歲。以虛歲自居,仿佛真的多活了一年,如同因「龍子龍女」而生的投射與想像。
如果極權統治的時空背景是黑夜,讓那段歷史閃耀發光、值得凝望的星子就是那些被時代碾壓的小人物的情感和記憶,包含他們承受的苦難以及被迫遺忘的一切。
非裔作家潔思敏.沃德(Jesmyn Ward)是第一位榮獲兩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女性,她於2017年二度摘下這份榮耀的小說《黑鳥不哭》(Sing, Unburied, Sing)聚焦於一個美國當代黑人家庭的三代成員,以詩歌般的行文爬梳他們的生命史,吟唱出他們心中難以言說的傷痛。
人們從歐洲來到新大陸築起他們的美國大夢,如天堂般的夢想卻是立基於煉獄般的奴隸制度。白人在這塊不屬於他們的奶蜜之地奴役著從非洲綁架來的犧牲者,將他們視作私人財產,把強加於他們身上的奴隸身份延續一代又一代,傳承著恐懼。
獨裁者們的造神運動無論再怎麼成功,他們終究無法讓自己不吃不喝也能過活,如同真神那般。
透過化學藥品,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將自己的外表變成一名黑人,維持平日的服裝、談吐和真實身份,在1959年前往美國南方數州進行為期七週的種族觀察之旅,並將這趟旅程中的日記整理、集結成這本文字流暢易讀的《像我一樣黑》(Black Like Me)。
「什麼是『龍』?那就是投射與想像,神話,虛幻,不存在,無法證實。」回憶起一九九一年佛羅里達的夏天,這群龍年出生的孩子習慣自稱十六歲。以虛歲自居,仿佛真的多活了一年,如同因「龍子龍女」而生的投射與想像。
如果極權統治的時空背景是黑夜,讓那段歷史閃耀發光、值得凝望的星子就是那些被時代碾壓的小人物的情感和記憶,包含他們承受的苦難以及被迫遺忘的一切。
非裔作家潔思敏.沃德(Jesmyn Ward)是第一位榮獲兩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女性,她於2017年二度摘下這份榮耀的小說《黑鳥不哭》(Sing, Unburied, Sing)聚焦於一個美國當代黑人家庭的三代成員,以詩歌般的行文爬梳他們的生命史,吟唱出他們心中難以言說的傷痛。
人們從歐洲來到新大陸築起他們的美國大夢,如天堂般的夢想卻是立基於煉獄般的奴隸制度。白人在這塊不屬於他們的奶蜜之地奴役著從非洲綁架來的犧牲者,將他們視作私人財產,把強加於他們身上的奴隸身份延續一代又一代,傳承著恐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野島剛的閒書看完了! 最後,他也寫到關於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感想。 啊,是說,這本短篇集,也已經出來好幾年了。 說到村上春樹。是說,他的「街和不確定的牆」, 中譯本到底什麼時候會出啊? 等很久了耶。 說到「街和不確定的牆」,這的名字,本來是村上春樹的夢幻短篇, 為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野島剛的閒書看完了! 最後,他也寫到關於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感想。 啊,是說,這本短篇集,也已經出來好幾年了。 說到村上春樹。是說,他的「街和不確定的牆」, 中譯本到底什麼時候會出啊? 等很久了耶。 說到「街和不確定的牆」,這的名字,本來是村上春樹的夢幻短篇, 為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