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生命中悲切的無常: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畢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對照另一本作品《第一人稱單數》,再次感受村上對於生命中各種無常與偶然的關注,《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描寫因為不同原因失去女伴,病逝、分手、離婚、對方辭退工作失去交集、一人就學另一人落榜而錯過對方的生命階段不等,這群男人們當下未必能理解甚至不容許自己的情感,於是使用不同方式處理女伴遺留下的空虛。
村上的短篇故事總是有很多可以發展成類型小說的元素,無論是愛情、偵探、鄉土劇、魔幻寫實乃至於社會寫實,但村上刻意採取反類型的創作策略,多數角色沒有在「解謎」方面有明確的行動,即使他們確實有去追問,也不會得到「真相只有一個」之類的答案,乍看很不痛快淋漓。期待最後一切謎團水落石出、對天理循環人間報應有明確交代的讀者可能會狂抓腦袋:「所以呢?然後呢?這到底是在搞啥啊!?」
即使是虛構人物,他們不忠、出軌、違反社會常理的行為容易讓人直覺地想道德譴責,貼上「苦主」、「幫手」、「壞人大魔王」等標籤,然而人生是很錯縱複雜的,簡單的標籤反而讓人們更不容易理解現實世界的縱深
大文豪如村上凝視著人性的細膩之處,所以他筆下的角色們也是一樣細膩,面對生命中的課題,許多情況實際上去追問或不追問的差異都不大,可是把幾段偶然或特異的經歷串聯在一起時,心境就變得不一樣,村上很擅長留白,讓讀者細細品味懸念未解的惆悵。

填滿畫面vs.取景留白,品嘗懸念未解的惆悵

〈Drive My Car〉榮獲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收錄改編成榮獲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在車上》的〈Drive My Car〉,相信許多人已經在電影院或是串流上看過此片,編劇能夠擴充原作中的留白處,但又完全符合原始設定的故事架構,可見改編的功力深厚。
回歸原作書中,我覺得很值得玩味的其中一篇故事是〈木野〉。
〈木野〉描寫在一間企業工作十餘年的上班族木野,他偶然撞見妻子與同事偷情,年近五十的他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說服自己不去問為什麼,平靜地辭職離婚,頂下與母親不睦的阿姨退休前經營的喫茶店,改裝為爵士樂酒吧「木野」。
酒吧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首先登門的常客是傲嬌的灰色母貓,接下來是會帶著書佐酒閱讀、姓「神田」的中年男子,神田的發音是罕見的Kamita而非Kanda,身懷絕技的神田曾用隱密手法替木野擺平找碴的兩名黑道,另有一名與不正經又危險的男人交往。身體私密處被燙了一串菸疤的女人,菸疤女是木野離婚之後第一個發生性關係的對象。
某一天,木野察覺灰色母貓再也沒有現身,目擊店附近接連出現色彩斑斕的蛇,他與阿姨通話後確認這相當異常,神田隨即來訪,要求木野快點收拾行囊去遠遊避禍,並教導他一套二戰時期特務通聯的手法,木野匆促上路,然而天涯茫茫,究竟該何去何從?
這篇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即使我想要爆雷也沒得爆雷,因為村上沒寫,更正確地說,村上沒有寫出類型小說讀者所期待的那(幾)種結局。

村上的反類型:著墨現實生活無暇處理、沒有出路的意念

明明〈木野〉中類型元素都到齊了,各類謎題與神秘的角色,為什麼木野的前妻會跟前同事有首尾?母親和阿姨為何冷淡疏離?神田與木野的阿姨有什麼關係?菸疤女究竟有什麼企圖?危險的男人暗中做了什麼?貓消失和蛇出現的關聯性?木野被指示該躲避的災厄是怎麼一回事?以上所有事件可以串成一線,還是各自是獨立事件?如果是獨立事件,那又何必寫在一塊?
比起回答上述類型小說一定得好好解釋的問題,村上著墨在貌似平靜的木野一口氣歷經失婚、離職,形同與過去的自己斷裂,此時唯有透過經營一家店--也就是爵士酒吧來讓自己不崩潰,「他勉強能做到的,只有讓自己像那樣失去深度和重量的心,不要飄忽不定,暫且先確保住確實能繫緊的場所而已。
人們的內心可能有許多漣漪,但現實生活無暇去處理,那些沒有出路的想法甚至連主題都難以定義,村上用很滑順的筆法寫了出來,「應該感覺到真正的痛的時候,我把最重要的感覺壓制抹煞了。因為不想接受深切的東西,迴避正面面對真實,結果變成這樣一個沒有內容繼續抱著空虛的心的人。
世間存在許多悲切的無常,人常常會執著應該做點什麼,或是當下不知所措而逃避,事過境遷才糾結起「早知道就該問清楚」,後悔會吞噬人,而村上春樹總是仔細梳理千頭萬緒的惆悵,讓讀者在不那麼明白中,彷彿多明白了一點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8會員
237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總之是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麟左馬騳驫 的其他內容
城市的縱深往往藏在歷史裡。歷史和過往的人類行為,也無可避免地塑造出城市的區域風貌。如果你對買東西、吃東西、拍照的旅程開始厭膩,這些書能讓旅程多出一整面縱深。
營運半世紀的香港標誌建築--珍寶海鮮舫沈船,我忍不住重溫《罪行海洋》這本由普立茲獎記者Ian Urbina執筆,匯集他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所採訪到的海上犯罪故事。
小說是呈現人類心理階級的好途徑,寂寞的人們做出各種愚行去追求活著的真實感,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將這一切到位呈現。
傳統總是和其他社會條件交織,無法分離出來,看清傳統與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這兩本書我在逼人讀書專題都已經介紹過(解開把「高度相關」誤認成「因果關係」的迷思、真誠了解異溫層),但基於不同的切入角度,好書值得重溫。
試圖以理論而非經驗來總結世間一切事物屬性的野心,是驚世駭俗的方法論意圖。最重要的是,在列舉各種描述和類型之外,提出一個具有理論高度的架構,把還不存在的品項也包含在這個範疇框架,能讓理論的適用年限大幅增加。
太多因果關係純屬一廂情願。例如玩暴力電玩的人一定比較容易出現暴力行為、例如強暴都是去危險的地方遇到壞人、例如努力一定能成功。只要因果關係符合直覺或符合我們對世界的期待,我們就不管它真不真確,直接信了。
城市的縱深往往藏在歷史裡。歷史和過往的人類行為,也無可避免地塑造出城市的區域風貌。如果你對買東西、吃東西、拍照的旅程開始厭膩,這些書能讓旅程多出一整面縱深。
營運半世紀的香港標誌建築--珍寶海鮮舫沈船,我忍不住重溫《罪行海洋》這本由普立茲獎記者Ian Urbina執筆,匯集他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所採訪到的海上犯罪故事。
小說是呈現人類心理階級的好途徑,寂寞的人們做出各種愚行去追求活著的真實感,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將這一切到位呈現。
傳統總是和其他社會條件交織,無法分離出來,看清傳統與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這兩本書我在逼人讀書專題都已經介紹過(解開把「高度相關」誤認成「因果關係」的迷思、真誠了解異溫層),但基於不同的切入角度,好書值得重溫。
試圖以理論而非經驗來總結世間一切事物屬性的野心,是驚世駭俗的方法論意圖。最重要的是,在列舉各種描述和類型之外,提出一個具有理論高度的架構,把還不存在的品項也包含在這個範疇框架,能讓理論的適用年限大幅增加。
太多因果關係純屬一廂情願。例如玩暴力電玩的人一定比較容易出現暴力行為、例如強暴都是去危險的地方遇到壞人、例如努力一定能成功。只要因果關係符合直覺或符合我們對世界的期待,我們就不管它真不真確,直接信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野島剛的閒書看完了! 最後,他也寫到關於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感想。 啊,是說,這本短篇集,也已經出來好幾年了。 說到村上春樹。是說,他的「街和不確定的牆」, 中譯本到底什麼時候會出啊? 等很久了耶。 說到「街和不確定的牆」,這的名字,本來是村上春樹的夢幻短篇, 為什麼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Thumbnail
在咖啡館在讀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右手邊是穿藍白拖的中年男人和妖艷風塵女,以超大音量各自看著手機;後方那桌的大媽,在推銷益生菌;前面還有一大群人併桌,高聲爭執都更與房地產。左手邊的落地窗外,一排塑膠竹子沐浴在陽光裡,是這咖啡館最恬靜優美的風景!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村上春樹,這是一個所有文藝青年都會被吸引住的名字。日本作家,名字裡有村還有樹,試問哪個一天到晚頭腦中帶著幻想、思緒裡懷著惆悵的肖連郎有辦法抵抗。 俗話說得好:「 替身使者都會互相吸引 」在我19歲的那一年直接上網載了[海邊的卡夫卡 ]的盜版電子書,雖然這個行為和文藝青年的形象不太般配,不過「竊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那個男人》(A man)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原著榮獲第 70 屆讀賣文學獎,並由《蜜蜂與遠雷》導演石川慶執導,妻夫木聰、安藤櫻、窪田正孝等人主演,無論劇本或演員都可謂一時之選。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Thumbnail
寫家裡的事是一件困難的事,原來,對村上春樹也一樣。只是「傳承一滴雨水」的義務,從此更緊密地纏繞在我身上。像是《家園》,用一個父親的自述,其實是寫給自己孩子的信,來訴說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寫到的歷史場面很少,戰爭場面更少,但以家人(不是家族)帶出來的關係來重現歷史,是一種國族面貌的呈現。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野島剛的閒書看完了! 最後,他也寫到關於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感想。 啊,是說,這本短篇集,也已經出來好幾年了。 說到村上春樹。是說,他的「街和不確定的牆」, 中譯本到底什麼時候會出啊? 等很久了耶。 說到「街和不確定的牆」,這的名字,本來是村上春樹的夢幻短篇, 為什麼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Thumbnail
在咖啡館在讀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右手邊是穿藍白拖的中年男人和妖艷風塵女,以超大音量各自看著手機;後方那桌的大媽,在推銷益生菌;前面還有一大群人併桌,高聲爭執都更與房地產。左手邊的落地窗外,一排塑膠竹子沐浴在陽光裡,是這咖啡館最恬靜優美的風景!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村上春樹,這是一個所有文藝青年都會被吸引住的名字。日本作家,名字裡有村還有樹,試問哪個一天到晚頭腦中帶著幻想、思緒裡懷著惆悵的肖連郎有辦法抵抗。 俗話說得好:「 替身使者都會互相吸引 」在我19歲的那一年直接上網載了[海邊的卡夫卡 ]的盜版電子書,雖然這個行為和文藝青年的形象不太般配,不過「竊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那個男人》(A man)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原著榮獲第 70 屆讀賣文學獎,並由《蜜蜂與遠雷》導演石川慶執導,妻夫木聰、安藤櫻、窪田正孝等人主演,無論劇本或演員都可謂一時之選。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Thumbnail
寫家裡的事是一件困難的事,原來,對村上春樹也一樣。只是「傳承一滴雨水」的義務,從此更緊密地纏繞在我身上。像是《家園》,用一個父親的自述,其實是寫給自己孩子的信,來訴說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寫到的歷史場面很少,戰爭場面更少,但以家人(不是家族)帶出來的關係來重現歷史,是一種國族面貌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