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汽車供應鏈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疫情打亂了全球航運
自從 2020 年初爆發了COVID-19 (新冠病毒) ,不單許多國家造成威脅,也影響了全球的經濟。對於汽車供應鏈來說,更是一大衝擊。
去年歐洲疫情爆發時,歐洲車廠陸續停工,供應商擔心生產過剩,因此調整排產計畫。客戶復工時,客戶出現大量提貨,已先前海外庫存提前提完,避免遇到第二波疫情造成停工而影響組車計畫。因此,所有排產計畫都被打亂,造成許多供應商面臨即時生產 (just-in-time prodction),也就是生產完即交貨,幾乎無法建置原本該有的庫存,透過空運來滿足客戶需求。
此外,全球運輸因疫情關係出現減少航班與缺櫃的情況,運費陸續飆漲,又在今年(2021)3月遇到前所未見的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 (Suez Canal Incident),對全球供應鏈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原本為期 6 周的船舶可抵達歐洲,如今已延長至 8-9 周,也因此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造成客戶組車計畫頻頻往後推。
以上談的僅是冰山一角,目前已知的是全球供應短缺等情況將延續到 2022 年,供應商必須思考該如何面對未來這嚴峻的挑戰。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v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6 年前,記得還是個剛進入職場沒多久的年輕人,有幸進入鞋廠擔任助理工程師的工作。非工程背景的我,歸零學習,從零開始...
鑄造與鍛造的差異為何? 其實市售與改裝市場的輪圈中,大致上可分為:鑄造、旋壓與鍛造。
6 年前,記得還是個剛進入職場沒多久的年輕人,有幸進入鞋廠擔任助理工程師的工作。非工程背景的我,歸零學習,從零開始...
鑄造與鍛造的差異為何? 其實市售與改裝市場的輪圈中,大致上可分為:鑄造、旋壓與鍛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庫存積壓問題以及其成因,包括需求疲軟、政策影響和市場競爭加劇。從歷史背景看,庫存管理在汽車銷售中越發重要,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後,許多經銷商面臨倒閉潮。文章提出合理產能規劃、加強出口佈局及數字化管理等建議,以協助企業緩解庫存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2020/3疫情爆發全球大封鎖,全球9條主幹航線綜合停班率一度高達74%,所有的航運業者都悲觀地預期全球貿易將受打擊,因此減少船隻、貨櫃等供應量。沒想到亞洲各國經濟從2020年下半開始強勁復甦,尤其亞洲需求比預期高,連帶排擠歐洲航線的供給,造成2020年11月起,全球航運供不應求。
Thumbnail
在英國的貨櫃車卡車司機多是來自東歐的移民,受到脫歐的因素,移民減少,影響了司機的供應量,再加上疫情的因素,隔離、感染、生活型態的改變等,造成整個供應鍊大亂。
Thumbnail
引言 在全球經濟動盪和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形勢的變遷對各地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全球供應鏈、貿易動態、以及消費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各國逐步復甦,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重新分布,尤其在先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對於亞洲市場來說,這些變遷
Thumbnail
一場Covid疫後所釀成的供應鏈危機造就了2021年的大航海時代,投資人仍意猶未盡之際,運價指數近期又悄然急拉,全球貿易似乎正蘊釀著另一場完美風暴,此一回是否又將迎來再一次的航運瘋狂呢!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貨櫃航運面臨的處境就是冰火二重天 多少財經媒體及作者,開始跟著本蛙談『繞道』與『塞港』,諸位了解誰在主導航運議題了吧。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疫情期間的『世紀行情』導因於『塞港』,疫情造成港口本身運作癱瘓,所以引發後續一連串效應。 『繞道』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據金融時報分析,全球主要的15間國防承包商集團,積壓未出貨訂單自2020年以來增加了10個百分點,除砲火未歇的烏俄戰事帶起的周邊效應,既有的採購計畫與供應鏈的干擾也是重要因素。在以色列於加薩全面開戰與全球勞動力短缺等情況下,可預期積壓的軍火訂單仍將持續上揚。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庫存積壓問題以及其成因,包括需求疲軟、政策影響和市場競爭加劇。從歷史背景看,庫存管理在汽車銷售中越發重要,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後,許多經銷商面臨倒閉潮。文章提出合理產能規劃、加強出口佈局及數字化管理等建議,以協助企業緩解庫存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2020/3疫情爆發全球大封鎖,全球9條主幹航線綜合停班率一度高達74%,所有的航運業者都悲觀地預期全球貿易將受打擊,因此減少船隻、貨櫃等供應量。沒想到亞洲各國經濟從2020年下半開始強勁復甦,尤其亞洲需求比預期高,連帶排擠歐洲航線的供給,造成2020年11月起,全球航運供不應求。
Thumbnail
在英國的貨櫃車卡車司機多是來自東歐的移民,受到脫歐的因素,移民減少,影響了司機的供應量,再加上疫情的因素,隔離、感染、生活型態的改變等,造成整個供應鍊大亂。
Thumbnail
引言 在全球經濟動盪和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形勢的變遷對各地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全球供應鏈、貿易動態、以及消費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各國逐步復甦,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重新分布,尤其在先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對於亞洲市場來說,這些變遷
Thumbnail
一場Covid疫後所釀成的供應鏈危機造就了2021年的大航海時代,投資人仍意猶未盡之際,運價指數近期又悄然急拉,全球貿易似乎正蘊釀著另一場完美風暴,此一回是否又將迎來再一次的航運瘋狂呢!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貨櫃航運面臨的處境就是冰火二重天 多少財經媒體及作者,開始跟著本蛙談『繞道』與『塞港』,諸位了解誰在主導航運議題了吧。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疫情期間的『世紀行情』導因於『塞港』,疫情造成港口本身運作癱瘓,所以引發後續一連串效應。 『繞道』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據金融時報分析,全球主要的15間國防承包商集團,積壓未出貨訂單自2020年以來增加了10個百分點,除砲火未歇的烏俄戰事帶起的周邊效應,既有的採購計畫與供應鏈的干擾也是重要因素。在以色列於加薩全面開戰與全球勞動力短缺等情況下,可預期積壓的軍火訂單仍將持續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