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看些網路的文章,或是他人的臉書動態發表一些言論,許多人在看了之後,可能會覺得對方講得深得我心,或是不以為意,覺得他到底在講什麼?有許多的文章底下,會有因為意見不同的人開始留言,措辭就有點不當,那寫文的人和留言的人爭執起來的情況也常見。難免在想:同樣一篇文章,寫的人跟看的人到底是不是看到同樣的立場、 觀點?
這種情況層出不窮,在網海當中,除了看完發言者的言論,看著底下的反應,也在想,明明作者想要表達的是A觀點,定會有人利用B觀點,或是C觀點去怦擊。
發文者不過是在表述他自己的觀點,不是嗎?
文字能夠將我們腦袋裡的東西,表達出來,有些表達的或許不盡他的意思,遭到了誤解,還得跟留言者回擊;或是即便一個人已經將他的觀點,想辦法從腦子中整理出來,傳遞下去,但反對者始終有意見,或是為反對而反對。在去上了一些課之後,明白有些人在看到某些「關鍵字」之後,就會將這些關鍵字與自己的經驗連結,開始成為反對意見。屆時,不管寫文者邏輯寫得再多強,或是整理得有條有理,沒有一篇文章,是可以讓人百分之百信服。
我們所看的,真的想是我們在看的文章嗎?文中,作者跟我們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見解,或是他所寫的一些字眼,會串起我們過去不好的經驗?所以在寬敞自由的網路世界裡,措詞強烈的回應,或是怦擊對方,就成了常看到的現象。所謂的「酸民」一詞,因應而起。
「因為我只想看到我想看的,因為你的觀點或是某些字眼讓我覺得不舒服,或是刺激了我,所以我想挑釁你,不讓你開心。」這樣的心態普遍可見,於是就忽略了發文者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甚至不願意去思考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寫?那若寫文者的意見或觀點表達得不夠好,就更容易被怦擊了。
當我們在看一篇文章時,我們究竟是用我們的眼光在看?還是在用作者的角度在看?或是用更宏觀的視野去看?當發文者寫文的觀點跟我們想看的觀點不一時,我們又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
當反對的聲浪出現,反對的到底是文章,還是人?或是為反對而反對?
眼睛所看的文章,跟發文者要表達的觀點,到底能不能站在中肯的角度去評論?而當我們自認為中肯時,發文者會不會覺得是在挑釁?
於是隔著電腦螢幕,各種批評與謾罵就如洪水般開始肆虐,網路無罪,卻常常被有心者與惡意者利用,在這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網路言論刺激的時代,發文者恐怕只能把自己的心臟練強壯一點,要不然就是不要去在意他人的評論。「人言可畏」,現實中如此,網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