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紐約高地》洋溢拉美風情的絕世歌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好萊塢不再白人當道,那麽歌舞劇流著拉丁血液,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姑且不論1920年代末有聲電影面世以後,歌舞片曾經歷多少次起伏興衰,它以歌唱和舞蹈表演來推展劇情的獨特形式,始終在電影世界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尤其兩千年後上映的《紅磨坊》和《芝加哥》等歌舞鉅作,彷彿在歡慶千禧一般,閃亮的巨星、華麗的排場,歌舞片以復興之姿重回廣大影迷的視野。此後廿年間熱映的《吉屋出租》、《夢幻女郎》、《媽媽咪呀》和前幾年佳評如潮的《樂來越愛你》等影像作品,無論是否為音樂劇改編,都一波波撩撥著人類對旋律和表演的迷戀。延續這股力道,同樣源自百老匯音樂劇的《紐約高地》,罕見地聚焦在紐約曼哈頓島北端族裔飛地——華盛頓高地的拉美移民,以熱力四射的編舞、朗朗上口的旋律、繽紛飽滿的視覺,讓人宛如觀賞一首長達2小時、卻有完整故事的精彩MV。

夢想、家與愛情的拉扯

「砰、砰砰砰砰...,」當男主角尤斯納維(安東尼‧拉莫斯飾演)一邊訴說關於夢想的故事,一邊隨性敲響下方的木椅,節拍跟著上揚、喜劇就此開場。接棒的快嘴饒舌、騷莎歌曲和街頭群舞,彷彿說書一般,迅速描繪出這群人的世界觀——依靠低階勞動工作或小本生意過活,每天努力起床上工付帳單,買咖啡不忘帶張樂透走,因為微弱的希望,就濃縮在那一張張輕薄易碎的紙片裡。
四個主要角色,由左至右:凡妮莎、尤斯納維、妮娜、班尼。圖片來源:br.nacaodamusica.com
角色們也依序登場,有渴望進城當服裝設計師的美髮師凡妮莎(梅莉莎‧巴雷拉)、背負父親期待就讀史丹佛卻萌生退意的妮娜(萊絲里‧葛利斯)、懷抱商業抱負同時對妮娜懷抱舊情的班尼(柯瑞‧霍金斯)。至於繼承雜貨店的尤斯納維,他沈浸在幼時的美好回憶,渴望返回故鄉多明尼加,卻捨不得鄰里親友和默默暗戀的凡妮莎。原來,世界中心近在咫尺的高地上,人人有夢、卻也人人掙扎。只不過,隨著氣溫逐漸攀升,去和留、離家和駐足之間的懸念與騷動,所有人終將在一張中獎彩券和一場大停電後,找到解答。
夢想不是閃亮的鑽石,有時候它粗糙而不起眼。

對照時勢,細緻改編

本片並未啟用好萊塢大咖(有評論認為這是票房不如預期的主因),反而採用許多音樂劇演員,如原劇演員歐爾嘉・梅瑞迪茲,便再次扮演串起街區情感的靈魂人物——克勞蒂亞奶奶。劇本一樣由音樂劇原創者林曼努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劇本書作者奎拉・阿列格利亞・胡德(Quiara Alegría Hudes),共同分擔編劇的角色(前者作曲填詞、後者編寫劇本)。與十年前(2008)的音樂劇相比,兩人似乎有意識地強化了拉美和他族的差異。
編劇Lin-Manuel Miranda和Quiara Alegría Hudes。圖片來源:justjared.com

最明顯的更動,是妮娜輟學與返校的理由。原劇中她工作貼補家用,卻影響課業表現而錯失獎學金,最後是因不願辜負克勞蒂亞而轉變心意接受家裡支助。但電影中,她不只考慮父親凱文的經濟壓力,遭白人霸凌的經驗更讓她卻步;之所以重拾勇氣回到大學,是因為找到熱情與使命——想幫助像桑尼一樣的非法居留者取得公民身分。經過如此改寫,她的動機被提升至社會理念的層次,但原本的系統性經濟排擠,也被導向更直接的「歧視」。另外,凱文在音樂劇中因班尼的非西裔身份,反對妮娜與他交往,而加深了父女隔閡;在電影中,卻是一片和樂融融。
這些改動,很可能是為了反應近年種族衝突激化的現象,但也同步弱化了家庭和社區裡的差異,即便衝突可能一觸即發。事實上,本片正因選角缺少黑人拉丁裔演員,與高地族群現況不符,而招惹不少爭議,甚至驚動編劇米蘭達公開道歉。果然,現實世界永遠比螢幕上、舞台上,還要來得複雜難解吧。

音樂引人入勝,舞蹈振奮人心

話說回來,《紐》片在歌舞片精華的聲音與舞蹈設計上,確實不同凡響。不僅米蘭達寫的詞曲相當動聽,負責編舞的是曾三度以美國舞蹈選秀節目《舞林爭霸》入圍艾美獎的克里斯多福‧史考特;還請來兩部《舞力全開》續集電影的華裔導演朱浩偉執導筒,他掌握動態畫面的嫻熟技巧,不辯自明(大叔力推他為維珍美國航空所拍的舞蹈版飛安短片,絕對會翻轉你對枯燥宣導片的想像)。
氣勢驚人的泳池群舞。圖片來源:vulture.com

首先是開場後不久,水管噴水、鞋底沾上口香糖、人孔蓋轉動的街頭景象,都精準地配上音效,分秒不差。大場面的舞蹈也值得喝采,比如凡妮莎在泳池畔幻想中樂透時,被繽紛泳圈和舞者包圍著,湛藍池景上,以她為中心,一會兒錯落螢光繽紛的泳圈,一會兒切換到動作整齊劃一的群舞,宛如街舞、水上芭蕾碰上MTV那樣一新耳目。又或是妮娜和班尼在公寓外牆上,那支違反重力的雙人舞,克勞蒂亞與舞群在地鐵隧道裡明暗對比、色光搶眼的歌舞,都相當令人激賞。雖然,大叔個人覺得運鏡和剪接上,可以少些中特寫和特寫、多些靜止長鏡頭無妨,好讓人完整欣賞舞群默契驚人的舞蹈動作。
真善美》的《Do-Re-Mi》傳唱至今、《萬花嬉春》因雨中唱跳成為經典、《紅磨坊》拼貼古今與中西元素而衝擊當代,那《紐約高地》呢?也許,它終究難以衝破歌舞片傳說的天花板,不過在這眾聲喧嘩的時代,再小眾也能成為一種「高地」,不是嗎?

*本文原發表於:中華電信mod粉絲專頁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41會員
72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評|《窺探者》伊莎娜奈沙馬蘭還在摸索階段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avatar
地瓜嗓(さん)
2024-06-10
影評|《不丹沒有槍》:今年最幽默的電影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avatar
無知先生
2024-06-08
影評|《托芙的房間》女性邁向自由的極限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avatar
地瓜嗓(さん)
2024-06-04
影評|《當殺手戀愛時》:本我是自我的最佳伴侶《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avatar
無知先生
2024-06-02
影評|《九龍城寨之圍城》:不完全的武術片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avatar
無知先生
2024-06-01
高貴的愛:《綠洲》人文關懷、衝突戲感完美結合終於看到李滄東導演的「綠色三部曲」之一的電影《綠洲》,整部電影讓藝術、詩意、衝突完美融合在一起,沒有過多或過少的鏡頭,就能優美地說完一個既淒美又動人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吳鳥
2021-07-08
《高山上的小郵局》一封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對於手寫字醜的我而言,寫信和卡片似乎是很難的艱難的事情,但拜電腦化的關係,還沒網際網路的時期,就能透過印表機列印信件內容,彌補了我字醜羞於見人的心情,國高中時代還趕上了筆友的尾聲,剛開始進入網路交友的那些年,上網費用不斐,除了電子郵件外,收過了不少郵件,當時還塞滿了整個抽屜。
Thumbnail
avatar
布雷克
2021-01-05
文化閱讀|《魔幻拉美》:絢麗與暗影聯合文學八、九月的新書,陳小雀老師的《魔幻拉美》,光是看著圖文並茂的繽紛內頁就雀躍無比,感受到滿滿的拉美風格。《魔幻拉美》分為一、二兩冊,第一冊談論拉美各國的政治、歷史、經濟社會問題,包括殖民與奴役,獨裁與革命,貧窮與毒品,第二冊則聚焦多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男男女女,以及佳餚美酒、飲食文化。
Thumbnail
avatar
黃郁書
2020-10-03
暖心推薦、柏林影展開幕片《紐約茶館》陌生人的微小善意,是拉近社會的巨大動力《紐約茶館》的英文片名是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出自知名舞台劇《慾望號街車》的最後一句台詞,這是一部有趣、感人的暖心電影,既浪漫又溫馨,且不會淪為說教,不僅拍出了真實的紐約樣貌,更賦予了「陌生人的善意」更多想像,是疫情之後,我最喜歡、真心推薦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avatar
鹿刻Luke
2020-08-30
豪宅.美女.紛爭 ── Netflix出品真人騷《地產孖寶 Selling Sunset》 影視世界裡的真人騷「Reality show」不可勝數,從競賽到日常生活,呈現的是一種屬於該領域的意識形態,可能是才藝騷上人們所追逐的「美國夢」;可能是生活中的斷捨離、戀愛態度。可是問題來了:觀眾看的到底是「現實 Reality」還是一場「騷 show」?答案兩者皆是,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Thumbnail
avatar
影塵札記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