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作家何其多,即使是完成而公開的作品,不為人知的也多如繁星。
而這些又建立在多少私房作品上,更有多少永遠只是未完成的模樣,連完整都像是奢求?
如果每個創作出來的角色都有靈魂,連物品或地方也確實存在於某一個空間,面對這樣不完全的結構,他們是怎樣的想法,又是如何存在,該何去何從?
我沒什麼看劇場和劇本的經驗,不過這戲(劇本)開場和結尾方式就像真實臨場發生又突然散會,感覺很特別。觀眾可能還搞不清楚狀況,其實戲早已經開始了(文中提到此劇演出時在美國沒有謝幕,但在國外巡演時有更動,在台北的時候便有)。
整齣戲的重點其實也不是那些鬼魅般的劇中人真的演了什麼故事(雖然小男孩口袋裝的東西真是沒想到)畢竟對劇中人來說,他們根本不是在「演」,而是在「活」。
而人其實不也是如此?
日常中就算是演,也因為活著而真,所以根本沒必要演,人生就是這樣。這對劇中人來說就是劇本。
有意思的是,劇中人中的父親提到,戲劇這行是把這順序顛倒過來:「先創作了顯然不是真實的場景,再努力說服大家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還真的從沒想過這件事,真的是這樣耶....
但也像他說的:「──你們創造人物,那些人物比呼吸新鮮空氣穿外出服的人還生氣盎然!也許,他們沒那麼真實,但他們更接近真理......」
這樣說來,不只是戲劇,小說啦電影啦歌曲啦應該也是。也就是說,藝術是特別的存在。
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獨具而畢生追求的真(理)。
然而藝術並不是一味擬真,能夠從中讓觀眾得到怎樣的激發,才是打動人心、讓創作擁有「生命」的關鍵。
這部分大家有興趣可以讀一下羅勃.愛德蒙.瓊斯的《戲劇性的想像力》。裡面拳拳到肉,文辭優美,譯者寫的延伸思考也是字字珠璣,我也是看了才知道這本書(或算是劇本?)。在此再次推薦。
當初為什麼會有興趣讀,大概就是對自己的劇中人愧疚吧......到底放生了多少世界和虛擬怨靈~
這樣的話,其實劇場或拍片現場或者作家身邊根本是什麼夜總會啊.....也太奇妙刺激。
沒有完成的故事,在戲中對劇中人就是一再經歷同樣的橋段(事件)。
就算是好事,這也會被磨到沒耐性吧?突然想到坊間傳說自殺的人會在地獄一直重複自殺,大概就是那樣吧?何況對劇中人來說還是「真實」?
嚴格來說,藝術一直是「一對一」的東西。同樣的東西,但帶給每個人的感受都以微妙不同。
角色和故事在不同時空,藉由不同的演員和媒材,在每個因觀賞而忘我的觀眾的心中活過,便永遠存在於某個空間。舞台上極真實的虛幻,和現實中光怪陸離似假的真,便在那段時間交會成一種特殊的狀態。
當故事結束,剛才的「真」便轉為幻象,有點像劇中人的父親說的:「──因為你們所觸摸的,你們所相信的,今天所謂的真實,到了明天就變成虛幻無常,就像昨天的真實是今天的虛幻無常一般。」
這樣看來,永恆不過是一種短暫的狀態。但似乎光是這樣,人類也已無法完全保存。
作品能夠透過人延續生命般的理念,就像人與人繁衍延續基因。
未完成的作品,或許也在世界的某處留下了什麼,也許正因為像此劇的劇中人出走而追尋著「誕生」,世上有許多作品才激盪出相似或相同的點子吧?
人家說每個角色都是作者的小孩,是什麼讓作者放棄小孩,這實在有太多箇中原因......背後的故事說不定也蠻耐人尋味。會不會有個雙方相遇而對質的劇本呢?
如果當中還有讓作家死不瞑目的理由,就是不完整,相信有一天還是有誕生的轉機吧?
201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