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文章開頭之前,我說一下當我看完《小丑》之後,有一首歌可以非常清楚詮釋這部作品在演什麼,分享給大家。就是林宥嘉的「天真有邪」:
我已經 不能用單純的語氣 再唱情歌 雖然表面上 我還是完整 那個我
可是身體裡 有個什麼 已被刺破
有一顆 我從小仰望的星星 悄悄殞落 愛情的神經 以後一快樂 就難過
會撒謊之前 有句話再不說
讓你笑過 就沒勇氣 赤裸 你可知道 對我做過什麼最殘忍
就是你 狠狠把我 一夜之間 變成了大人
奮不顧身的天真 瞬間化成 一路走來的傷痕
我懷念 我的笨
愛人,你太知道 害一個人怎樣害一生
你在他乾淨無菌主題樂園 加進了壞人
可憐無邪那顆心 就是這樣不知不覺變得狠 狠得好歹不分
有種成熟 名叫墜落凡塵
你可知道 對我做過什麼最殘忍
就是你 狠狠把我 一夜之間 變成了大人
奮不顧身的天真 瞬間化成 一路走來的傷痕
我悼念 我的笨
愛人,你太知道 害一個人怎樣害一生
你在他乾淨無菌主題樂園 加進了壞人
可憐無邪那顆心 突然明白 自私一點不過份 勝於為你自焚
請問 好想知道 這個世界 會有什麼人
願意把第一枝槍 送給未經污染的靈魂
雖然天地也不仁 若非必要 喚醒防禦的本能
能不能等一等
當小丑在畫完小丑妝,第一次在樓梯上跳舞的時候,腦袋就是浮現這首歌。很驚人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歌詞幾乎一樣。
尤其是「願意把第一枝槍 送給未經污染的靈魂」這句話,像極了亞瑟對於自己的詮釋。等我說完「會去看這部作品的起因」之後,再來下一篇文章再來好好談這部作品。
看小丑的起因
我還第一次因為我不喜歡某部作品而去看這部作品。寫評論這麼多年還第一次有人說「沒有看過不能說不喜歡不能寫」,嚴重到可能要封掉臉書之類的。
這樣會比看了某部作品之後被筆戰有比較好嗎?何時要不要看電影這件事情,凌駕了「觀眾」自己的喜好度?以他們的論調就是要我簡單地說一句「我對小丑沒有興趣,因為太黑暗扭曲與真實」,但是不是還是有人覺得我不識貨?
馬丁大導演說了一句「我不看漫威的作品,因為漫威作品不是我的菜」,而中文翻譯裡面記者們聞血的下了「大導演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有一百個熱愛馬丁電影的人說導演不是詆毀漫威的意思。
喔!大導演也是試著看過漫威作品,就說漫威不是他的菜,怎麼沒有人說啥呢?其實漫威導演有覺得遺憾,但是我覺得是關係到自己的作品,當然可以這麼說,如果我是個很有名望的人說這句話,會有人起來自動幫我說服其他人他的立場,然而我只是普通人。
「我不看后宮漫畫,因為我不喜歡,因為我覺得所有女的都應該愛上男主很噁」,這樣的言論連我自己看得都會覺得太過分,所以基本上我不這麼認為也不會這麼寫,所以頂多只會寫我不喜歡后宮漫畫。
這次我只是因為覺得任何人都想提到「漫威」這件事情有點煩,所以就提及為什麼不看小丑的原因:
- 因為我怕,
- 因為我本來就不愛看得獎作品,
- 因為我對於DC沒有愛,
- 因為我根本不愛藝術電影。
如果要簡述就是這麼簡單。
提一點自己內在的情緒說「為什麼不想看」就會讓人覺得過分,那麼我也不會再去碰這件事情。關於沒有看不能說這件事情,我就是不喜歡那種以為看過就是神的人。
我自己是熱愛動漫的人,所以如果碰到熱愛動漫的人說哪部作品好看不好看,當然聊天起來電波度很融洽。但是用道德價值去冠上「看動漫很宅」會讓人很不舒服,試著去同理這件事情,大致可以明白那些跳出來說話的正義魔人。
「專業的評論家沒有看過寫評論,嚴重到需要關閉臉書,後來偷偷開啟很不要臉」這是該名回應者的開始回應,所以根本的根基上面他認為「沒有看寫評論是一件很不要臉的事情」,結論是有點過激,但是大致上的意思跟他認為我去認為我這個社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個案,沒有經過大腦就妖魔化對方這件事情一模一樣。
我手中經過的精神障礙者至少有上千人,關於精神障礙者的世界我是真實的進入過並協助過這些人,面對當中的無助感不是你能夠體會到,最後電影暗示社工被殺了,那是因為這場電影的主角是小丑,所以角度是他的情況之下,眾人的同情是他。
可你們怎麼不會知道那個被殺的社工可能是我呢?如何去看待這一部作品?我要以甚麼角度切入?社工?我自己?還是以小丑本人角度去看?我這幾個扮演的腳色都讓我很不舒服。
如果他是我的個案,那麼他把我(社工)殺人,不是變態殺人魔?難道是這是正常的?以正確的社會評價來看,殺人了這麼多人是連續殺人魔呀。其實我不太懂,這樣我扭曲了電影甚麼價值觀?
只是因為他是主角,所以我無法冠上他的身分是這個也太奇怪了。當然以小丑本身的腳色來看,他有他的悲劇及快樂悲傷的地方,但是他是殺人狂沒有錯,那怕是因為被逼迫的,對方是萬錯的,即使我們多合理化他的行為,在現實社會他就是犯罪。
看電影的人士走進去他的世界當中去體會他的複雜性。如果十個人看過這片之後告訴我心情會很沉重,我本來就不愛看這種作品。如同《螢火蟲之墓》再經典再好看,我也不會想看第二次,因為已經知道最後我會哭慘,我就不會想看。
「帶點神經病不切實際征服世界夢想的反派,滑稽極致的裝扮」這是我對於初代小丑的單一錯誤刻板印象,我剛剛開始就說明了那是錯誤的,我甚至還以為金鋼狼跟鋼鐵人是同一個人,這樣荒謬的事情發生過。
其實我一直很不喜歡如同《七龍珠》當中的孫悟空一樣「甚麼都需要他拯救」的英雄人物,所以往往我最喜歡的腳色是亦邪亦正的如達爾這樣的腳色。如果單純看孫悟空,我會非常沒有興趣。而我對漫威與DC的定義剛剛開始就是這樣認為。
當然這是錯誤的,我在說一次這是錯誤的刻板印象。後來我看了漫威,知道那是我喜歡的熱血成長的類型,是我喜歡的故事線表現方式。而對於DC我沒有看過,所以說我沒有吃過「鵝肝」(DC)這道菜,但是因為我吃過「牛肉麵」(漫威)我覺得比較喜歡。喜歡牛肉麵的我,鵝肝再好再高貴說「跟我也沒有關係」得罪誰?
而看完小丑之後,我更確定我看到的評論之後的評估是沒有錯的。我與精神障礙者會談大約一個小時內就必須判斷接下來我應該怎麼做,他大概的情況是怎麼樣,所以為什麼我可以看完將近三四十篇評論之後,大致上知道「小丑」不會是我喜歡看的類型。再次說明,我的評估我不喜歡是沒有錯的,看完更證明這樣的推理。
另外說實在話,看完這部作品之後,我實在非常好奇導演是想呈現妄想?還是真實?如果是想要呈現真實性,逼瘋亞瑟的理由對我來說,實在太薄弱一點。
而且亞瑟最後是真的瘋了?還是他才是醒了?導演在鏡頭切換上玩弄了太多細節。所以看完後對我來說我能明白為什麼有人非常喜歡,因為導演喜歡用鏡頭塞入許多讓你去探索的地方,如果你不是深度研究者,或者會被瓦昆的演技打動,但是一旦像我貪心的想要弄懂鏡頭內的語言再說什麼時候,看電影就變成猜導演考題了。
所以後來為什麼會看再寫?為什麼會寫「前篇」小丑這篇。
當初最主要的原因是《小丑》得獎之後,媒體一直在拿這篇比較漫威優劣問題,導演或是記者有意無意的還是因為DC的緣故,而說「漫威拍不出這樣的片子」。老實說我那時候很悶,當時候寫只是想寫「我不喜歡太過真實陰暗的作品」
其一
我本來是不喜歡英雄片,如果不是因為《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我根本不會看任何英雄片,所以我如果不是喜歡漫威,我會連小丑的評論都不會看。
其二
另外我其實不太喜歡描寫過於真實的人性黑暗扭曲的作品,所以我可以接受單純獵奇,或是變態殺人魔的故事,但是前提這是出現在推理作品當中的反派,有個偵探鎮壓;或是邪道必勝也可,所以即使他是王道的日本動漫我也會挑選。今天除非我要寫一個殺人魔如他一樣,否則應該不會想看,因為文字太難形容其同時發生複雜的狀況,況且還有鏡頭與音樂元素的糾結。
其三
沒有看過是否可以寫?而或這是在刷存在感的一件事情?假設《小丑》沒有過針對《漫威》發言,我何必想要去回應這件事情?
即使我沒有看電影,但是我也認真的看了將近三四十篇的評論。更覺得那是我平常遇到的那些負能量滿滿的民眾絕望感過於沉重,所帶來的訊息因為演技過於真實。關於霸凌,關於社會不公,關於絕路之後界線斷裂。
如果是薩諾斯,因為我看過他所以對於他過去的故事我有興趣,但是對於出現在其他世界線當中反派角色,我沒有愛,當然不會有後續。
我所謂薩諾斯這個角色「是正向積極」的人物是關於結局是否是讓我有放心的光明。其實除非必要,我不太看明知道是悲劇的作品,如果無限之戰是漫威最後的結局,或許我也不會看。所以讓我可以安心的反派,存在於有光明結論的希望。
「我的人生充滿了悲劇,只是我讓我自己過得像場喜劇」這不是誇張,但是這是事實。所以在寫下篇文章我會說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其四
如果關於漫畫改編來說,小丑的導演只是借著這個外殼做這個角色,跟原世界觀沒有太大關係(新聞稿內自己說的),那是因為DC觀眾們習慣黑暗系列的角色出現,若是動漫黨有那種原作至上的,是否會滿意?我很好奇。後來發現確實有人是不喜歡。
至於我自己沒有看過原著這個是否有差?個人覺得知道原著我應該會更失望感吧!或者是很棒的創意,但是創意這種東西當下是否讓人喜歡本來就是很主觀的。
其五
然後關於有人說我刷存在感,逃避現實,不喜歡何必長篇大論之類的,每個寫評論或是心得感想的,不是刷存在感,不然是寫心酸?我當然可以完全不要提到這部作品,但是其實若我對我期待的作品有所猜測時,不會有人覺得我刷存在感,長篇大論。
但是一旦我對於某部作品是不喜歡的推測時若該部已經上映,尤其是他們認為絕佳好片時,會覺得「你還沒有看,怎麼確定不好」,「你沒資格說沒有興趣」,這樣的事情即使我有心理預備,但是還是有人想戰,我覺得很妙,而且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表示演員演得不好呀。
我不喜歡跟他好不好沒有關係,難道我不喜歡因為我不敢喝牛奶,就是表示我批評牛奶?我不能表示我不喜歡喝牛奶?看電影與喝牛奶不是同樣取決於我的喜愛?如我老媽絕對不會進電影院,因為她覺得看電影是浪費錢。所以這樣不行?
因為你太帥,所以我沒有興趣。我可以說一萬種因為太帥而無法喜歡的原因不行嗎?我是掩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嗎?是吧!那又怎麼樣?
但是我是個不服輸的人,所以我去看了。看了我告訴你們,演員演技真的很不錯,但是劇本我不喜歡。音樂也是,滿到有點讓人錯愕感。所以結論還是好作品但是不喜歡。
其六
然後就是因為 演員演得很好,我是抱著「不是看劇情是看演技來說」,否則即使我看完故事情節我沒有太喜愛。
就好像我跟大家說「殺人者的記憶法」非常好看,難道我推薦之後所有人就會去看?只差別不去看的沒有閒到寫為什麼不去看,也許排韓,也許有更喜歡的電影,也許議題沒有興趣。
其七
我會去看,會是因為那些其實在真實世界中生病帶著藥也會進去看的人致敬。因為我會做社工就是因為這些人的緣故。謝謝他們的勇氣。
請大家搜尋《約定的夢幻島》第一篇就是我寫的
我第一次看完後評價不高,一堆人來戰,但是還是有人冷靜的告訴我哪裡好看,所以讓我看完了漫畫與動畫,並且也寫了較為中肯的第三篇評論。
所以其實有人花時間告訴我可以以什麼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所以也許我會因為這些人有空來看。不過即使我看了,我確定我還是不會喜歡就是了。
也有人覺得漫威花巧巧,是媒體捧出來的,所以不會得獎。那又怎麼樣?我可以確定可以讓我喜歡到為他們開一個粉絲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相信我,我只寫「小丑我沒有興趣我不想看」,那麼何來互動?何來我最後覺得會去看一次?
小結
老實說,看完我確定他是我最不愛的藝術片。因為有太多想要以音樂與演員搭配出來的畫面,詮釋「形以上」的元素(所以一直一直一直有音樂出現就是某種訊號)。
如果需要細細分享與品嚐我是是否可以做到?其實是可以的,只要我願意認真的去做功課。但是如果只是想要純粹欣賞一場電影,這樣的音樂與運鏡已經成為一種負擔,要去了解這麼多東西是種「非常疲勞」的事情。只是看電影不想做論文。
我覺得可惜的地方就是亞瑟演技真的很好,但是卻被音樂的干擾給打亂我去注意到亞瑟的真實心情。
如果這是導演故意要帶給人「混亂」的感覺,那麼我覺得他目的達到了。很多地方我明白亞瑟發生什麼事情,但是過多的線索塞到亞瑟身上,讓我無法有任何情緒上的共鳴。
因為太多人說「演得很好」,所以我當然會期待有一絲進入亞瑟的世界去體會亞瑟發生什麼事情。身為導演、演員、小說家。這是我喜歡故事「讓我入戲」本身勝過電影的原因。
亞瑟的悲傷一直飄浮在半空中,我能明白這樣的傷痛,但是太多元素塞在一個鏡頭之後,我們要看什麼?我只能說導演野心很大,在鏡頭面前呈現了一種「小丑的感覺只有小丑知道,亞瑟及觀眾都不知所云的狀況」。至少如果要看了十幾篇評論才能知道亞瑟的當下狀況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我不知道這樣對我來說,這樣算是大好還是大壞?
有人說小丑這部作品是「亞瑟與小丑兩種人格拉扯的過程」,那麼就可以知道瓦昆過激的演技過激是為什麼。當然這也可能是影評者自己的體會,演員本身並不是。
當然如果要簡述,我的結論仍是「一個飽受霸凌,想要善良向上,最後扭曲成變態殺人狂」結論不變。即使裡面好像有幾段似乎很幽默,但是我笑不出來,一點都不覺得好笑。
我唯一寫錯的地方是我高估了小丑可能會帶過我的黑暗,套句漫畫《玻璃假面》裡的話「如果你的演技是連小孩子都看得懂,才是好的舞台劇演員」。即使小丑是輔導級的作品,不會有小孩子在看,但是懂運鏡及音樂的我,只會覺得「導演用這麼滿的音樂是要拉扯亞瑟出場與小丑之間的突兀感」,完全不是要呈現順勢讓人起共鳴的劇情與演技。
所以我明白為什麼他會得獎,這種就是會得獎作品的模樣,但是我不喜歡。
不過這樣如果要以「評析的角度」去寫一篇評論。我可以盡量去看資訊後,用比較公平的角度,撇開其他人給惡意之下,確實一個不太能夠讓人懂的作品。
如果沒有那些糟糕的人給的惡意,或者我不會有這麼積極的慾望去看看「好看精彩的《小丑》」。如同故事當中的亞瑟,最後催化他變成小丑的人是滿滿惡意造成的。
所以就幾個角度「由我自己本身」「由社工諮商角度」「由亞瑟小丑角度」「好看與不好看群組」來寫看完電影,及看了無數評論之後的想法來寫這篇。
我看電影是否覺得好看只有一個定義,就是當下可以讓我產生感動及好笑情緒的就是好電影,讓我想看下去也是。所以沉澱之後從不同也沒有情緒性發言這樣的角度去做評論,希望我可以寫好這些內容。我會試著進入亞瑟的內心去思考發生什麼事情。
這是致意《小丑》確實是好片,值得這麼做,但是對於我來說,這樣的經驗,我不想要再來一次。因為不是每個人經過他們認為所謂的主流之後,可以憤而破繭而出成為自己的進化。
關於人會成為「小丑」這件事情,只差你是否給他一支槍而已,其他只是累積出來的結論。
寫完為什麼不看之後,下篇就是好好的深入分析《小丑》這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