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

2021/10/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許多名人都在關注 #歷史、#去中化 的教育問題,這裡先不談這些名人自己沒查證就說課本沒有教的問題。小編倒是想起了曾經歷過國立編譯館(當年我們好壞壞都戲稱:國立殯儀館)時代的朋友們,一定都讀過〈蔣介石在河邊看魚逆流而上〉的課文,以前小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年少單純太容易相信人、還是那個年代注重背誦及記憶的教育方式使然,居然沒有懷疑過這故事的不合理處:
#魚逆流而上?可是以蔣介石生長的浙江省來說,應該不會有冷水性的鮭魚。況且會「逆流而上」的鮭魚都是成魚,不太可能是蔣介石口中的「小魚」。
或者根本小魚只是「逆流」沒有「而上」;在許多湍急的溪流,我們應該都看過有小魚拚命地逆流,其實只是讓自己保持在一定的位置,而不會順著水流被沖走。
這文章如果拿到新課綱的今日,真的是篇適合找碴⋯⋯我是說訓練思辨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又可以跨科整合地理、生物等領域,真是專家學者眼中好棒棒的跨域合作。
總之,這文章若不是蔣介石想像力太豐富,就是刻意為之的黨國洗腦文。那個年代被硬塞太多生硬奇怪的文章了,還有像是什麼蔣介石的黏土中四萬萬個細菌與中國人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都是充滿迷因的詭異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