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小幫手 之 YAMM的客製化信件

2021/10/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做行政,是許多人在工作時,都會遇到的繁瑣事,尤其是當一件事明明不難,但只會土法煉鋼的我們,就是會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把枯燥的工作試圖解決掉,讓她從工作清單上消失,但再次出現在工作清單上的時候,又會再一次的埋怨: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好的工作反思,絕對會幫助我們更省力,讓我們把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上。
  當然是有的,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很多的軟體都可以協助我們減少工作上的負擔,包含像是我們熟悉的電腦文書三寶:Word、Excel、Powerpoint,已經從單機版,進階到許多人都很常用的線上版,或是直接改用Google文件,讓我們可以從單人作業,變成多人協作單一文件,能夠隨時在線上存取,也有每一次修改的版本紀錄,大大的改善了以往常常臨時找不到檔案的窘境。
  在這邊要介紹的「YAMM」,他其實是Yet Another MailMerge的縮寫,當初會找到這個介面,是因為在機構中辦理線上研討會,需要提供所有參與學員個人化的登入編號,以往的寄信只能一封一封寄,但這場活動超過三百人,這樣做不科學,亦或是用副本密件的方式讓學員收到一個清單列表,讓學員自行搜尋,只是又會牽扯到個資的問題,而且大家也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編號。為了讓學員更有效的收到行前通知後,就可以完整地得到他應該要了解的資訊,當時的我想到Office Outlook的「合併列印」概念,合併列印也是我們很常用的方法,像是製作證書就很方便,就在思考有沒有辦法應用在我期待做到的事,就找到這款可以在google 試算表外掛的程式,完全解決我的困難。
  只是,免費版最大的限制,就是一天只能發50封信,而且他的一天是從寄出信件開始計算的足足24小時,這讓需要一次300封寄出去的我覺得為難,在經過大概五分鐘後的思考後,就付費升級年費,一年1000台幣多,但卻可以24小時內寄發400封信,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而在實際使用上,他的方便超乎預期,讓我們在後來所有大量寄信都使用這款程式。
  最方便的一點當然在於「客製化每個人的信件」,收件人收到有自己署名的信件會覺得是特地寫給自己,而不像過往感覺自己只是大量發送信件的其中一人,就是垃圾信件的氛圍。
  第二點個好處,就是他竟然可以檢視收信者是否「有確實收到信件」(亦或寄失敗),寄失敗的信件可以在列表中檢查信箱是否有錯誤後,再次發送即可,這改善了我們以往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收到信件的困難。常常在大量寄信後還要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有收到信,省力啊。更扯的是「追蹤郵件開啟情形」這件事也會顯示出來,所以當我們發現對方反應沒收到信,但他連點都沒點開時,就可以跟對方確認信箱及是否已在信箱中,只是對方沒留意到。這個功能之強大,完全超乎預期。
Chrome的外掛,可支援google試算表
  然而YAMM在Google的外掛的使用步驟卻十分簡單好上手,在安裝在瀏覽器後,按照下面步驟進行操作:
擬好草稿
  1. 先在Gmail中擬好信件草稿,每一個要客製化要填入的「內容」,都用<<要填入的內容標題(英文)>>,這個內容標題需要以英文呈現,並且要跟Google試算表的標題一致。
  2. 在Google試算表中開一個新的試算表,在第一列打上要發送人的E-mail清單,其他列就是按照需要的內容標題(英文),在每個人的列表中輸入各字的內容。(這邊要留意,如果是在Google上傳的Excel檔是無法這樣操作,需要在Google試算表內新增的才行)
  3. 依序點選「外掛程式」、「YAMM」、「開始合併列印」,就會出現開始合併郵件的操作,這時候就可以輸入「寄件者姓名」(亦或不改),選擇「擬好的草稿」,這時候,基本上點寄出信件即可完成,但如果不放心實際寄出的狀況,可以點選「測試電子郵件」,就會寄一封信出去,至於要怎麼檢查寄出去的狀況,可以到自己Gmail的「寄件備份」中查看。
依序點選
系統就會開始運作
上面會顯示你目前24小時內還能寄幾封信,目前這個是免費的帳戶當然是50封信
檢查信件傳送狀況
  
  寄出後,就可以隨時點開Google試算表來檢查信件傳送狀況,白底的「EMAIL_SENT」代表信件順利寄出;淺綠的「EMAIL_OPEN」代表信件已被打開;深綠的「EMAIL_CLICKED」代表信件中的資訊被點擊;然而紅底的「BOUNCED」則是代表寄送失敗,需要檢查信件。然當滑鼠移到那些格子上時,還會顯示是哪時候操作的時間,這真的是非常的便民。
  所以,這真的是行政工作中,需要大量寄信的行政同仁一大福音呢,也跟各位分享。記得,別傻傻的土法煉鋼,找到一些方法,工作起來會更輕鬆。
    秦郅煜
    秦郅煜
    名字含意是蠟燭,就是那盡全力燃燒生命照亮周圍的樣貌。 自從接觸體驗學習後翻轉人生,不斷的在斜槓當中試圖將不同元素融合與實踐,雖然帶著理工腦進到社會科學中,卻又走入教育的領域,環境教育、體驗教育、影像教育,這幾個看似衝突的概念,但反而激盪出嶄新火花,就像是做料理一樣,口感極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