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來自初見的傾心,更在一點一滴的探索中深化。
大學緊鄰台北故宮,心靜上課或打工空檔,時時流連於故宮典藏的中國文物和名家字畫,宋瓷純淨溫潤,造型典雅,百看不厭,定窯的白,鈞窯的紫,哥窯的冰裂紋開片,建窯的烏金釉鷓鴣斑,最傾心的則是汝窯的雨過天青色,藍中帶綠,有月白的光澤,細看轉角處和緣口,還有淡淡粉紅,如虹。
在故宮南院「
尚青—高麗青瓷特展」再次得見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喜不自勝。2006年在故宮「
大觀—北宋汝窯特展」初遇,
大方爽俐的造型,溫潤舒心的釉色,蓮花瓣往碗口變薄的立體弧度,魔鬼就在收口的細節中,多想拿在手上把玩,擠在洶湧人潮中,癡癡凝望。在紀念品店買了迷你複製版,大小當茶杯剛好。
歷代評為青瓷之最的汝窯,存世時間短,傳世品稀少,全球僅七十多件,實際位置眾說紛紜,直到1986年在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發現了汝瓷官窯窯址,汝窯謎團才一步步解開,汝窯產地盛產瑪瑙,北宋曾多次開採,雨過天青釉含瑪瑙粉末,瑪瑙是石英的一種,由二氧化矽沈積而成,使汝窯燒出傳說中「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柴窯瓷」,溫潤飽滿,毫無瑕疵。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後周世宗與宋徽宗認為「雨過天青」是瓷器最美的釉色,代表「師法自然」的宋代美學精神。
宋代文人治國,文人淡雅美學蔚為主流,表現在繪畫上,講究意境的水墨畫取代唐朝寫實的重彩畫,而與奔放明麗的唐三彩相比,宋瓷素樸,單色釉,造型接近現代流行的「極簡」風格,沒有繁複雕刻,沒有裝飾花邊,沒有一絲絲火氣,不管哪一個角度,看起來渾然天成,像汝窯青瓷蓮花式碗就是手拉坏,用竹刀刻出蓮花瓣,汝窯瓷器不僅風行一時,也廣受鄰國喜愛,與蓮花式碗並列展出的高麗青瓷花口碗,幾乎一模一樣,連器底施釉與支燒工法都相同,可見汝窯對高麗青瓷的影響,宋代美的產業達到世界美學的高峰。
大學在故宮接觸宋瓷,烙下深刻印記,在小小的器物上看到由內而外自然散發的美感,體會到宋代美學是安靜,安份做自己,內斂自省,不追求眾聲喧嘩,深自期許自己要不斷學習,累積深厚的底蘊,內在力量強大,才能不譁眾取寵,璦璦內含光。
日後在橫跨五大洲的旅程中,自然不會錯過瓷器,沖繩的壺屋燒、日本的有田燒、韓國的高麗青瓷和朝鮮白瓷,直到瓷都景德鎮的東亞陶瓷之路,歐洲三大名瓷包括荷蘭的台夫特藍瓷、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名瓷以及瑞典名瓷Röstrand,土耳其和卡達的伊斯蘭瓷器,都是親自到訪,在博物館、名瓷原廠和陶瓷市集流連忘返,並撰文在藝文專欄發表。
永遠忘不了經過一年的單車環歐之旅,在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宮,看到那一萬多件來自中國的瓷器,特別是元青花質量俱精,堪稱世界第一,碩果僅存的大型精美器物,讓人屏息,想到這些一碰即碎的瑰寶,都是千里迢迢透過絲路或是海路貿易而來的,竟然度過了一路的艱險,平安抵達,在異國皇宮奇蹟般保存下來,成為全世界的文化遺產,反而中國境內的元青花幾經戰火所存寥寥,俯瞰歐亞大陸的接壤處,也許這些匯集東西文化的瓷器,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守護。
2016年加入程代勒老師指導的天遠樓書會,程老師不僅書畫印俱佳,也投入瓷藝創作,結合書法、墨彩和篆刻,任意揮灑,風格多變,有了良師引領,從瓷器愛好者正式跨入創作。
首先,要表現水墨的暈染層次,青花瓷用的鈷料效果最好,白地藍花的清新,也適合抽象山水主題,其次是造型,梅瓶,那可以插一枝瘦梅的口徑,以及肩寬瓶腹鼓圓腹脛瘦長的微妙曲線,在心靜眼中,就是頂級瓷藝的化身,不論裝酒、插花或是擺設,都有一種含笑亭亭的優雅。
深入研究型制,發現梅瓶的線條隨時代改變,宋梅瓶挺拔,元梅瓶豐滿,明梅瓶文雅,清梅瓶多變,興致勃勃根據不同的器形發揮,初步有了一點小小成果,美夢成真。
2018年參加同濟大學美術館的景德鎮非遺研培班作品成果展
2018年心靜受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邀請,在第六屆「景德鎮非遺研培班」授課,學員都是景德鎮的瓷器非遺傳人,結業在同濟大學美術館舉辦作品展時,心靜提供一件當代水墨青花雲壺「小雪寒林晚」共襄盛舉,運用青花和法華釉的抽象山水,淡雅空靈,在展場很吸睛,受到不少大師肯定。
身為藝術愛好者,不斷在生活中累積養分,中年跨界藝術,透過作品分享內在的廣大世界,不炫技,不求一時喧嘩,期待知音,如同古琴的「高山流水」,在天地間,俯仰無愧己心,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