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容易被有趣、特殊、神祕的「書名」、「封面」吸引的讀者,
謝哲青的這本《
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應該是近期讀過最「美」、最「細緻」的一本書了。
以往對歷史文化雖感興趣,卻提不起勁閱讀這類厚重的書籍,沒想到一翻閱這本書,卻輕易被勾起閱讀欲望,想一頁一頁往下探索紙鈔背後的歷史與奧秘。我想是謝哲青說故事的力道太強大,抹去了歷史的沉重與艱澀吧!再加上結合「旅行與文明」、「紙鈔的藝術」等內涵,讓這本書跳脫了既有的框架,足以讓我心甘情願跟著作者穿越時空的長河,和他一起用好奇的雙眼,凝視那些美麗的過往。
Photo by Craig Zdanowicz on Unsplash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似乎都有蒐集鐵盒的習慣(到底是哪個年代😂😂),謝哲青也不例外。他在自序裡描述,小時候,母親給他一個裝喜餅用的大鐵盒,從那時候開始,他就著手建立屬於自己的祕密收藏。
看到他分享盒子裡那些老舊的的火柴盒、五彩繽紛的玻璃彈珠,或是各式各樣的鈕扣,瞬間勾起我的鄉愁記憶……想起老家房間彈簧床底下的抽屜,總是藏著一疊又一疊的筆友信,曾經,那些承載著夢想和青春的收藏,至今還留著餘溫呢!總在心裡呼喚著:嗨!你過得好嗎?
很喜歡這段話:
對我來說,盒子裡蒐集的不是物件,是模糊的、小小的夢想…「即使關在胡桃殼裡,我也會把自己當做擁有無限空間的君王。」(p.4)
在這個小小的鐵盒子裡,一張來自遠方國度的舊鈔,一直伴隨著謝哲青走過萬水千山,而後,意外串聯起藝術與歷史,讓他開始以更細膩的觀點進行蒐集與探索,在世界各地與紙鈔相遇。
書裡的每張紙鈔,都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每一紙繽紛的背後,卻又藏著引人遐思的祕密,讓人傾心不已。
謝哲青想透過這本書,告訴你:「我收集的不是紙鈔,而是夢想。」那是歷經歲月洗練,最純真的理想和浪漫。
1961年捷克斯洛伐克發行的100克朗紙鈔,為謝哲青開啟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紙鈔背面以舉世聞名的查理大橋及城堡區做為主題)p.6-7
分享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張紙鈔:(我幾乎把這本書當成畫冊欣賞😍)
📖 歷史是殘酷的,殘酷中也有未曾被挖掘的美好
讀到「看盡紅塵世俗、生死起滅的吳哥微笑」這一章,看到哲青介紹1973年柬埔寨王國發行的紙鈔,正面女學生充滿自信的笑容,實在震撼人心!原來,在紅色高棉開始將這個國家推進地獄、將一簍又一簍印刷精美的紙鈔集中在城市的廣場焚燒之前,柬埔寨的每個人都相信,光明的未來就在不遠處。
1973年柬埔寨王國發行的1000瑞爾,背面「吳哥的微笑」來自塔遜寺。正面女學生充滿自信而驕傲的臉龐,散發出篤定而積極的光采。(p.36)
📖 德國馬克與荷蘭盾:相鄰兩國的紙鈔設計竟如此不同!
⬇️西德發行的馬克紙鈔,每位畫中男子,無論年紀,都不約而同地壓下嘴角,不苟言笑的嚴厲線條,隱藏複雜的思緒。(p.52~54)
⬇️1977年至1985年荷蘭發行一系列荷蘭盾,顏色亮麗、細節豐富,直至今日還是廣受眾人喜愛的紙鈔經典設計。(p.63)
從紙鈔上的畫面可以發現,德國的版本透過人物肖像細節帶出難以妥協的文化性格;至於荷蘭對紙鈔的美學觀點反而大不同,他們大膽放棄具歷史、宗教、個人意義的傳統樣版,以大自然做為創作題材,展現了法蘭德斯文化兼容並蓄、寬宏開放的光明面。
特別喜歡1972年的荷蘭盾紙鈔設計,藝術家奧克斯納爾神來一筆地在人物的髮捲中按入自己的指紋,形成獨一無二的設計特徵。
(上)1972年和(下)1968年發行的荷蘭盾紙鈔。
紙鈔的設計也反映了民族性的差異,實在是非常有意思的對比!不得不讚嘆,這裡頭的細節還真多啊!
📖 日本紙鈔上的文學與繪卷藝術,細膩而雋永
藝術為我們的記憶,捕捉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寄託了我們對生命的真實情感,也傳達了某些在庸碌日常中被忽略的微妙感受。」(p.69)
《紫式部日記繪卷》中描繪藤原道長拜訪紫式部的畫面,以及2000日元紙鈔上的局部特寫。(p.76-77)
這張紙鈔藝術性濃厚,是公元2000年,日本為了紀念千禧年及當年在沖繩舉行的八國領袖高峰會,特別發行的2000日圓紀念鈔。特別喜歡背面以《源氏物語繪卷》為主題的畫作,華美纖細的線條,讓我對日本古典文學和繪卷藝術,多了另一層想像。
📖 當信任崩壞時:貨幣制度的瓦解
「貨幣制度和愛情一樣,是奠基在完全信任的心理基礎上。紙鈔和結婚證書,都只是一張薄紙,本身並不具有實質上的價值,它們的價值維繫在一種堅定、含蓄,不容置疑的價值認同--相信對方有能力兌付我們財富,或是幸福。當信任不存在,紙鈔與愛情,都注定要走上分崩離析的命運之路。」(p.234)
(圖一 1920年代發行的巨額德國馬克)p.236-237
第一次世界大戰落幕,貨幣制度的瓦解,讓德奧兩國領固定薪資的工作階級深受其害,「一覺醒來,皮夾裡的鈔票變得比壁紙還不如」,同樣的東西,隔一天的定價竟差了一萬馬克!
(圖二:因惡性通貨膨脹,德國許多地方開始發行只在當地流通的「緊急貨幣」。)p.238-239
因應惡性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和困擾,德國許多地方開始自發性商議,發行只能在當地流通的金融兌換券,也就是所謂的「緊急貨幣」,這些樣式、材質、構圖、面額不一的貨幣,在民眾對政府信任崩盤的情況下,成了唯一的依靠。
如果沒有閱讀過這段暗黑歷史,看到這些色彩鮮豔的另類紙鈔,根本無法感受當時生活的窘迫無奈。特別的是,有些緊急貨幣還會寫上地方歇後語和笑話,或許閱讀紙鈔上的這些文字,對1920年代的德國人民來說,也是一種緩解苦悶的療癒方式吧!
👆聽謝哲青分享更多紙鈔的祕密
你也有蒐集各國紙鈔的習慣嗎?推薦你閱讀謝哲青的《鈔寫浪漫》,和世界開啟一場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