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空與浮雕》|前時尚雜誌主編范俊奇筆下的「三十篇名人側寫」

2021/10/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2021.02.04
三省堂書店」是每次回草屯婆家必定會到訪的地方。為了支持這間歷史悠久的獨立書店,通常我會挑選幾本書膜還未拆封但其實早已納入口袋書單的新書,一方面為實體書店的存續盡一份心力,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的一份犒賞。這本2020年11月剛出版就引起熱烈討論的散文集——《鏤空與浮雕》,算是送給自己最特別的一份新年禮物吧!

誰是范俊奇?


「范俊奇」
這三個字,對台灣的讀者來說,應該是非常陌生的。當初在書腰上看到這本書是由蔣勳專文推薦,不免讓人好奇,到底是何方神聖,首次寫書就能得到蔣勳老師的青睞,並促成有鹿文化的出版?
拆開書膜,這才發現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作家早已筆耕二十五年了,他是新聞系出身,前後擔任過三本女性時尚雜誌和一本男性時尚雜誌的主編。因為雜誌人的背景,讓他有機會近距離訪問好萊塢明星、港台藝人及多位國際時尚設計師,而他天生敏銳的觀察力廣博的文學涵養,更讓他的書寫個人色彩濃厚,清麗脫俗、熱情滿溢的文字,極具戲劇張力。
蔣勳這麼形容,他說:
「生命就是伸展台,怎麼走都必須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才是時尚。」

「范俊奇是在漢字的邊緣,用邊疆的方式書寫漢字,像是顛覆,像是叛逆,會不會也是漢字最好的新陳代謝?」
透過蔣勳老師的詮釋,這本半自傳式的名人側寫散文集,似乎也走上了這個時代最絢麗多彩的伸展台了。
《鏤空與浮雕》內頁插圖(繪者:農夫)
本書收錄了三十位范俊奇曾在《星洲日報》「鏤空與浮雕」專欄側寫過的藝文界名人,其中包括演員、導演、音樂人、時尚設計師、作家和畫家。仔細瞧瞧上下這兩張圖,有你熟悉的名人嗎?😊
《鏤空與浮雕》內頁插圖(繪者:農夫)
在「鏤空」的流離歲月,「浮雕」人世間的眉眼與鋼索。 ---范俊奇
再來聊聊書名,從字面上來看,「鏤空」指的是雕刻出穿透物體的圖案或文字「浮雕」則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
熟悉字面上的定義後,不難理解為何范俊奇的文字會讓人感覺像把雕刻刀,彷彿切開了一個時代的繁華與荒涼,也刻畫出熠熠星光下最細膩幽微的人生。
封底
「沒有鏤空一個人,很難去浮雕他。」范俊奇在接受電台專訪時曾如此詮釋。他在序言中也提到自己「從來就不喜歡一氣呵成的人生。少了轉折和停頓,少了回眸和佇候,太過筆挺的人生,常常因為缺少了一串嘆息而了無誠意。」他形容那些明星的人生,「其實都是一宗宗時代的懸案,被印製在一張張粗糙新聞紙上,讓後來的人反覆傳閱」,而他書寫的目的,不為了討好別人,純粹只是向他喜歡的、仰慕的藝文界名人致敬,重塑他們綺麗卻又破碎的人生,將那些曾經觸動過某個年代的生命和無法被複製的才氣和美麗,拉過來向我們靠近。
他說:「這全是因為我貪——貪那些沒有被分派到的人生。」因此他相信在文字中喬裝成另一個人,在他們人生的縫隙與裂口散步,能替自己圓滿一直認真嚮往,卻始終抵達不了的人生。
Photo by Dan Gold on Unsplash

分享書中幾段特別觸動人心的描述:

常常,我們誰不都是老犯同一個毛病,以一種自以為是並且蠻横的方式去愛眼前的人,卻不知道眼前的人所渴望的,有時候不過是一個善意的牽引,一場低調的擺渡和一份體貼的成全(p.27)
憂鬱症不是一件名牌外套,罩上了它就可以讓自己病也病得時髦;也更加不是天命由心,你避得開它天羅地網的魔障,你就解得了你厭世的困惑。(p.26)
時尚的背後,都是一則又一則浩瀚的悲傷故事....這本書的第一篇人物側寫就在緬懷我們心中那位永遠都那麼牽掛的巨星——張國榮。范俊奇說自己「事隔多年再寫張國榮,終究還是覺得特别心虛和惶恐,因為他在演藝事業和愛情版圖上過分張揚的美麗,分散了我們對他内心陰暗和虧蝕的注意力,而我們願意去懂得的張國榮的低落,其實太少太少;反而我們刻意去記取的張國榮的風光,卻又太多太多,到頭來,我們所能理解的,不過是天上一顆星星的燦亮與隕落。
《鏤空與浮雕》內頁插圖(繪者:農夫)
我其實並没有太過著迷在電影裡頭風風火火的梁朝偉。我喜歡的是,往後退開幾步,隔著適當的距離,袖起手,像無可無不可地跳著讀村上春樹的短篇,自顧自在支離破碎的情節當中,拚湊出我自己愜意的梁朝偉。(p.36)
非常喜歡范俊奇對影帝梁朝偉的細膩刻劃,他說自己早在梁朝偉還沒大紅大紫之前就貼身採訪過他,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比想像中害羞,也比想像中封閉,整個人時時刻刻都往内收。」唯一記得的是,他的眼睫毛好長,宛若一對蝴蝶的翅膀。
對於現階段的梁朝偉,范俊奇這樣形容:
老得剛剛好,看上去就像擱在茶几上就快完全涼了下來的一杯清茶,浮在杯口上薄薄的那片茶膜,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滄桑,並且幾乎不需要怎麼在外貌上造型,也不需要怎麼在對白上起韻,只要往鏡頭前面一站,村上春樹的儒雅和梁朝偉的清正漸漸的就合為一體,他們基本上就是彼此的隱喻,也是被彼此追蹤的兩條影子,尤其他們那種努力與現實生活握手言和,卻又無可避免格格不入的巨大距離感,落在很多憂心忡忡的中年男人眼裡,很自然就泛起一圈圈熟悉的漣漪。(p.39)
他說,梁朝偉讀村上春樹讀得很兇,也喜歡三島由紀夫文字中那種和生活決裂並且自我毀滅的美感。
他說,除了劉嘉玲,在張國榮面前他還可以讓自己敞開來,做一個木無表情把頭剃光的詩人。
他還說,梁朝偉最愛的女人未必是劉嘉玲,但梁朝偉最需要的女人絕對是她,只有她能夠用一個眼神就把梁朝偉摁在椅子上。而兩個人走到最後,劉嘉玲只是馴服了梁朝偉,用她的霸氣一路呵護著梁朝偉的文藝。
《鏤空與浮雕》內頁插圖(繪者:農夫)
梅艷芳的逝世,除了風月易散,煙花太冷,更是香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香港一則傳奇的終止 。(p.45)
范俊奇文字的渲染力,就從這一句「後來香港就再也沒有傳奇了——」開始...
他將記憶的抽屜喀拉一聲拉開,讓我們回到SARS那年,因為可怕的病毒,因為梅艷芳的死訊和葬禮,香港從來沒有如此愁雲慘霧過。范俊奇說:
我其實心裡明白,他們都捨不得梅艷芳,但他們更捨不得的是,曾經趾高氣揚、頭角峥嶸的那個香港。

梅艷芳和香港同唱同和,同呼同吸,同悲同喜,和香港的連接太過緊密太過深刻,幾乎大半生都在為社會吶喊,為公義護航,為朋友出頭,在梅艷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香港人如何把奮鬥、義氣和操守,都擺在自己前頭,如果梅艷芳還在,香港一連串的「反送中」遊行,登高一呼的是她,走在最前頭的也是她,終究會讓我們看見香港藝人的俠義精神和凜然風骨更是她,她根本就是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本土品牌,不但見證了香港如何從賭窟和貧民屋遍布的六〇年代,蜕變成廿世紀繁華高樓聳立的國際金融大都會,更徹底影響了廣東流行歌曲飛躍風行的娛樂精神,提升香港藝人的國際地位,讓香港每一個人,都對這顆曾經光芒四射的「東方之珠」肅然起敬,另眼相看。(p.45-47)
范俊奇感性又柔軟的文字讓人忍不住紅了眼眶,看到曾經光芒四射的東方之珠,如今被捲入民主的荒年,更令人不勝唏噓。
《鏤空與浮雕》內頁插圖(繪者:農夫)
《鏤空與浮雕》既是名人側寫,也是文學創作。多數雜誌報導名人都是用起承轉合的方式來描寫明星的風光與登峰造極的時刻,而范俊奇卻把距離我們那樣遙遠的明星,透過犀利而又透徹的生花妙筆,變成一個彷彿能伸手觸及的人物。
除了張國榮、梁朝偉和梅艷芳勾起我太多情緒,我還喜歡他寫張震眼裡的深邃、李安的恬淡與含蓄、基努·李維的孤絕與悲涼、安迪·沃荷內心的孤獨與車水馬龍、張曼玉的宿命、金城武的低調與安靜、林青霞的美麗就是一種演技、裏住草間彌生的謎,以及梵谷最纖細柔軟和他那比星星還要寂寥的一顆丹心。
《鏤空與浮雕》內頁插圖(繪者:農夫)

我必須說,閱讀《鏤空與浮雕》的歷程簡直像洗三溫暖,而這樣的比喻對照范俊奇的文字,都顯得庸俗了。
一開始被他喚醒年少時期瘋狂迷戀港星的記憶而激動不已;接著讀了國際時尚設計師的故事,在書籍和Google之間來回探索搜尋也頗有收穫;最後,看完幾位他私心喜愛的作家、畫家的側寫,竟萌生一股惆悵。這樣的惆悵,一方面來自於自己對於藝術和文化淺薄的認識,另一方面又渴望能再多讀一些、再多了解一些我尚未挖掘到的范俊奇。
很少花這麼長的時間深入閱讀散文,《鏤空與浮雕》,讓我真正感受到~
文字是天賦,也是桂冠,每一頁都有它的重量。
Photo by David Kennedy on Unsplash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
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
恰如其分💕才能細水長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