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走讀>鐵路串起的繁「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如果有人問你:「該怎麼去萬華呀?」想必許多人內心的答案會是:「搭捷運到龍山寺站呀!」是的,龍山寺捷運站似乎已成為萬華交通重要的代名詞。然而在約60年前,萬華車站附近可是相當繁盛啊!直到40多年前,多數車站歡喜迎接與捷運共構的時刻, 萬華站成為臺北市中唯一沒有和捷運共構的車站,彷彿從這一刻開始,決定它往後逐漸沒落的命運。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萬華車站從日治時期建成後,串連了哪些重要產業?

*本篇重要地標位置


萬華車站串起的產業

消失的汕頭街與重現的艋舺大道

1986年鐵路地下化開始推動,道路寬闊整平,陪伴萬華人走過一世紀的鐵路逐漸從地表及世人的記憶中抹除,從小巷轉為大道。於2001年6月30日這條路正式閃亮登場,還賦予了新名字,就叫做—艋舺大道


昔日繁華的萬華車站旁,有條汕頭街(圖1),這裡是臺北早期的大型工廠的聚集區,與裝卸貨物相關的產業,像是鐘錶、 冰塊、木材、鈕扣、玻璃、肥皂、瓶蓋等工廠都聚集於此(圖2)。

圖1-萬華車站周邊(1952臺北市街道詳細圖)

圖1-萬華車站周邊(1952臺北市街道詳細圖)

圖2-萬華車站附近一隅(1958年臺北市一千兩百分之一地形圖)

圖2-萬華車站附近一隅(1958年臺北市一千兩百分之一地形圖)


2016年萬華車站以BOT案模式,辦理車站大樓共構開發,興建的萬華雙子星大樓、特色天橋,逐漸成為萬華的新地標(圖3)。有高級飯店、台北聯合醫院辦公室等單位進駐於摩天高樓中,期望車站以展新的城市樣貌,重現繁華的過往。

圖3-萬華車站附近現況(取自Google Earth)

圖3-萬華車站附近現況(取自Google Earth)

現今從萬華車站要跨越這條艋舺大道的最簡單的方式便是穿越天橋,由於萬華車站的天橋與凱撒飯店共構,因此需走進凱撒飯店內,才能使用這個公用通道,不過飯店仍不希望太多人走,所以藏的很非常隱密(在這邊偷偷報給你知XD)。


走過天橋來到對面,朝向萬華車站,你會看到白色棚子的裝置藝術,是龍山寺的意象,由於早期早期鐵路左右側的生活圈是分開的,加蚋仔人要進艋舺區域叫做進城,現在也保留著這樣的意味。

*註:關於加蚋仔是哪裡呢?可以參考本篇文章


從萬華崛起的陳家人

金義合行就位在萬華車站前站的斜前方(圖4)為日治時期陳氏家族之家族事業所在地,現為市定古蹟。


陳家在1894年成立了臺灣第一家玻璃工廠「金義合玻璃製造工」,此外他們還經營油燈、瓷器、味素等民生工業,後期發展化工、塑膠等事業,是個至今仍相當活躍的家族,著名的企業——大洋塑膠、義芳化工都是陳家所經營,可以說是少數從日治時期可以活躍至今的龐大家族!

現今北投的陶瓷業,最初也是源自於萬華陳家,下次如果有機會去北投的廟宇可以觀察一下,有許多的廟宇都是用陶瓷裝飾的呢!

古蹟預計明年開始修復,而由於現在有一代陳家人就在京都經營柳月堂咖啡廳,預計未來有可能將此品牌帶回臺灣經營成咖啡廳。



臺灣的第一個服飾商圈

當時的萬華火車站為貨運轉運地,也是中南部民眾到北部的重要據點。1950年代(民國40)時,彰化芳苑工作機會少,其中洪家村的居民決定來臺北打拼、試水溫,開了第一間「洪勝美服飾行」,也意外開啟了萬華的成衣產業。

北上事業有成後,也找同鄉的親屬一同來開店及招攬學徒,萬華的艋舺服飾商圈(大理服飾商圈)就此興起。而第二批北上的芳苑人則到松山的五分埔卸貨,因此至今這兩個地方的服飾商圈經營者仍有許多是有親戚關係的呢!

萬華服飾商圈位於現今萬華區大理街、西園路、康定路附近(圖5),因鄰近萬華車站、大稻埕碼頭具有地利之便,使成衣加工廠開始聚集,漸由零售轉為大量批發,成為當時北臺灣的服飾業重鎮。

圖5-艋舺服飾商圈範圍(取自Google Earth)

圖5-艋舺服飾商圈範圍(取自Google Earth)


當時這一代的服飾商圈生意超好,萬華車站旁的株式會社臺灣銀行不只金庫很大,甚至還提供到府代收錢服務呢!而現今萬華車站前廣場的裝置藝術意象正表達了「紡織的線」還有「梭軸」(圖6),像極了海綿寶寶的家,而不只車站前的裝置藝術,筆者於連萬華車站內發現最新設計的logo也隱含了過去興盛的紡織產業(圖7)。

圖6-萬華車站前的裝置藝術

圖6-萬華車站前的裝置藝術

圖7-萬華車站logo

圖7-萬華車站logo



全臺玻璃發源地

民國80年代,臺灣傳統製造業衰退、工廠外移,目前現存的萬華玻璃工廠—順陽玻璃工廠,成立於1961年,最初的店址位於東園街口的土地公廟對面,而現今已遷移至萬大路上,目前其加工廠及倉儲外移至鶯歌,在萬華僅保留了零售店及展示櫥窗(圖8),並命名為「一次方」。

圖8-一次方店址與玻璃展示櫃

圖8-一次方店址與玻璃展示櫃


他們除了提供了玻璃杯加工跟客製化外,在店內還可以看到許多臺灣早期的舊式、具有特色的玻璃杯,像是有復仇者聯盟標誌的杯子或是肯德基杯,另外許多的競選人杯也會找他們製作,甚至揚名國際連杜拜的杯子也來自於這裡(圖9)!還有這個米其林餐廳御用等級的杯子,也是他們家製作的,特色是杯身極細又極穩、耐敲,據說一個要賣到1800塊(圖10)!

圖10-米其林等級御用玻璃杯

圖10-米其林等級御用玻璃杯


在店內還可以發現早期經典「143啤酒杯」的足跡,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指「容量143ml的啤酒杯」,最初設計創意便來自順陽的第一代老闆-方永隆。由於一個標準酒瓶剛好可以裝成六小杯,而這個杯子的容量又適合一口乾而且不會喝醉而設計,可見是隱藏著設計人的智慧酒杯呢!


印刷工聚集而起的步登公寓

1898年《臺灣日日新報》於萬華創立,是日治時期臺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社,也促成加蚋仔地區的印刷業極為發達,吸引大批的人力來到該地區,為了滿足大量印刷工的居住需求,建成許多的四、五層樓無電梯公寓,又稱為「步登公寓」(圖11),這些公寓在建築上也有一些常見的特色,像是水泥鏤空花磚、空洞設計、馬賽克磚,看似平凡、形式普通,卻藏有許多小巧思,也是見證現代化的住宅樣式。


現今的萬華有一半的人口都集中於南萬華,由於此地在早期北方有鐵路阻隔、南方有新店溪,形成孤島經濟,也是隱形、具有潛力的經濟發展區。


產業重生,活出新魅力

自從捷運龍山寺站建成後,逐漸轉移了萬華車站的人流,當工業區更改為住宅區,使眾多工廠外移,萬華一帶成了相對老弱窮的城區。近年來萬華區致力於整頓文化,重新走向藝文並推廣觀光工商業,吸引青年人口,讓老城區再次賦予全新的生命,更多精采故事未完待續......


後記

知名的阿默蛋糕相信許多人都有吃過,沒吃過至少也有聽過吧!他的創始店就位在萬華後火車站,因此千萬不要送萬華人阿默蛋糕,他們會想說這就我家的東西啊!而阿默蛋糕還有隱藏糕點,那就是蛋黃酥啦~只賣中秋前後兩週而已,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也可以探尋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ubi Hsieh-avatar-img
2023/11/26
是那家蛋黃酥啊!哈
avatar-img
Sally Yang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Sally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5
地處偏僻的安康接待室,巧妙地利用地理自然空間的佈局,使得附近居民不知道這座建築為何,但這裡卻留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是見證過去威權統治最直接證據,透過文字紀錄來探索這神秘的空間。
Thumbnail
2024/11/15
地處偏僻的安康接待室,巧妙地利用地理自然空間的佈局,使得附近居民不知道這座建築為何,但這裡卻留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是見證過去威權統治最直接證據,透過文字紀錄來探索這神秘的空間。
Thumbnail
2023/12/23
九份是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化魅力的山城,其街道和建築特色為遊客提供了獨特的視覺和文化體驗。本篇來分享幾個經典的九份街道及建築特色,下次去九份除了逛老街外,可別忘了仔細來探尋這些痕跡哦!
Thumbnail
2023/12/23
九份是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化魅力的山城,其街道和建築特色為遊客提供了獨特的視覺和文化體驗。本篇來分享幾個經典的九份街道及建築特色,下次去九份除了逛老街外,可別忘了仔細來探尋這些痕跡哦!
Thumbnail
2023/12/11
對於隔日生死未知的礦工來說,義氣剩餘一切,也因此造就了採礦人的重要信仰。
Thumbnail
2023/12/11
對於隔日生死未知的礦工來說,義氣剩餘一切,也因此造就了採礦人的重要信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超過百年歷史的建成圓環,曾經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但後來因為多項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沒落,就算後來計畫在附近增設一座捷運站,希望讓這裡的人流與商機重新復活,卻沒有成功。究竟建成圓環是如何從巔峰走向沒落的?消失的捷運站原本規劃在哪裡?如果當時有設站成功,能不能讓商圈再次回到以前的盛況呢?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超過百年歷史的建成圓環,曾經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但後來因為多項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沒落,就算後來計畫在附近增設一座捷運站,希望讓這裡的人流與商機重新復活,卻沒有成功。究竟建成圓環是如何從巔峰走向沒落的?消失的捷運站原本規劃在哪裡?如果當時有設站成功,能不能讓商圈再次回到以前的盛況呢?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Thumbnail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Thumbnail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走訪了萬華、艋舺、臺北車站、信義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Thumbnail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走訪了萬華、艋舺、臺北車站、信義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Thumbnail
在經過三十年來的臺北鐵道大改造後,日本時代留存的鐵道客運車站都被拆除殆盡,然而在林森北路旁還有臺北市最後一座日本時代留存至今的鐵道車站,那就是華山車站。不過這座車站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對待,曾經差點遭到拆除,幸好在各方角力下讓這座車站留存至今,終於在2020年指定為「歷史建築」。
Thumbnail
在經過三十年來的臺北鐵道大改造後,日本時代留存的鐵道客運車站都被拆除殆盡,然而在林森北路旁還有臺北市最後一座日本時代留存至今的鐵道車站,那就是華山車站。不過這座車站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對待,曾經差點遭到拆除,幸好在各方角力下讓這座車站留存至今,終於在2020年指定為「歷史建築」。
Thumbnail
連接臺北車站到淡水的官設鐵道淡水線至今已通車超過120年!雖然這條傳統鐵道早在1988年停駛,但這條鐵道在轉生為捷運後仍是為臺北地區帶來了都市發展與擴張。120年的時光過去,臺北市耗費了近三十年讓境內鐵道深埋地底或是在城市天際上游走,究竟淡水線鐵道還有多少遺跡留存,就讓我們沿著舊線跡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連接臺北車站到淡水的官設鐵道淡水線至今已通車超過120年!雖然這條傳統鐵道早在1988年停駛,但這條鐵道在轉生為捷運後仍是為臺北地區帶來了都市發展與擴張。120年的時光過去,臺北市耗費了近三十年讓境內鐵道深埋地底或是在城市天際上游走,究竟淡水線鐵道還有多少遺跡留存,就讓我們沿著舊線跡一探究竟!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本文於2019年7月2日發布於位於隨意窩Xuite的《邱仔的生捷遊記錄簿》,隨意窩Xuite於2023年8月31日停止營運。 提供PDF原圖下載。 繪製萬大線各個車站的模擬「車站位置圖」的想法來自於要撰寫萬大線相關文章時,介紹車站周邊環境可以使用,因此配合原本位於隨意窩Xuite平台的《〔萬大樹林線
Thumbnail
本文於2019年7月2日發布於位於隨意窩Xuite的《邱仔的生捷遊記錄簿》,隨意窩Xuite於2023年8月31日停止營運。 提供PDF原圖下載。 繪製萬大線各個車站的模擬「車站位置圖」的想法來自於要撰寫萬大線相關文章時,介紹車站周邊環境可以使用,因此配合原本位於隨意窩Xuite平台的《〔萬大樹林線
Thumbnail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
Thumbnail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