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
含有「城鄉」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文青沙龍
2025/01/20
六龜奇蹟:從偏鄉到臺大,一個關於逆境與希望的故事
六龜高中畢業生翼友福考上臺大,逆境向上的勵志故事,以及作者國中時期在臺北與宜蘭求學的經歷對比,引發對城鄉差距與人生起點不同的反思。
#
人生
#
回憶
#
同學
35
20
林漢清
7
嗨,晨安!六龜個人常也去,今日以位置來說是屬偏遠,但生活機能等與一般鄉鎮實無差別了!附近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山景河色曠遠!至於偏見之論何足掛“恥”!
陸坡 (LUPO)的沙龍
2024/03/21
《邪惡根本不存在》善惡是人類賦予的
《偶然與想像》和《在車上》收獲好評的導演-濱口龍介,2023年作品《邪惡根本不存在》。長野水引村,被一間東京公司看中想打造成豪華露營地,但是地方居民憂心會帶來地方生態和衛生災難。計畫負責人高橋與黛想跟居住在此地,帶有玲花一女的沉默男子巧了解狀況,但等待著他們的是一場人與山林間一言難盡的旅途。
#
濱口龍介
#
在車上
#
邪惡根本不存在
13
留言
生活觀察筆記
2024/02/22
日本移動超市:解決購物難民問題的社區經營策略
日本有600萬人被歸類為購物難民。移動販賣提供瞭解決購物難民問題的策略,並促進了社區的凝聚力與互助精神。此外,提供解決生活上的不便。這篇文章分享了日本德島縣的移動販賣解決購物難民,並已擴大至全日本角落的案例。文章中也提到了該解決方案對於臺灣未來鄉村問題的啟示。此外,也探討了地方振興與地方創生的概念。
#
經營
#
購物
#
超市
9
6
小資女の職場生存之道
喜歡
這真的會讓人想起台灣的發財車。夏天的時候,常會聽到屋外傳來「豆花、豆花好吃的豆花」這時候就知道準備好零錢,要攔截老闆並喊上「來一杯豆花~」🤣
Ariel Chan的沙龍
2023/03/29
《淡路島地方創生》#vol 6 #我所看見的淡路島
特#vol 6 #我所看見的淡路島 終於來到這個連載的最後一部分啦!一個多月的日子真的稍縱即逝,我也從淡路島回到東京,再從東京回到台灣,現在正邊吃著鮪魚蛋餅邊完成這最後一章節XD
#
淡路島
#
地方創生
#
日本
5
留言
Ariel Chan的沙龍
2023/03/08
《淡路島地方創生》 vol.5 #你想生活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vol.5 #你想生活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在淡路島的實習慢慢進入後半段,無論是活動或企業安排漸漸進入正軌,三月底這個專欄應該會漸入尾聲。
#
地方創生
#
淡路島
#
日本
5
2
東京裏物語
喜歡
你要走了喔!?可以參考一下你三週大概的行程安排嘛?謝謝
:希浠 刹那之間:
2023/02/03
散記|秘境有愛
專案進行的五個月期間,文字中堆砌這樣的一個地方,當第一回踏進相片中的三合院景緻,好親切的感覺,就連藝術家與她們養的狗也是,似乎已認識他/牠/它們好些時候。 繞過鄉野間,經過許多正在修復與修復後的三合院,惋惜那些留不住的美,走近綠色的秘密山谷,主人留我們在那裡過夜。 我相信,鳥聲喚醒的早晨與空氣
#
生活散記
#
城鄉
#
秘境
6
留言
虞的沙龍
2022/12/02
楊德昌《青梅竹馬》中的台北
以鮮明的高跟鞋聲開啟電影的序章,定場畫面是從男女主角看房的背影開始這段故事,馬友友的〈巴哈舞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二號第一樂章〉貫穿其中,讓整部電影有著中產階級社會中的音樂品味,將當時1970、1980年代的傳統日式元素混雜著年輕世代的美國街頭氛圍
#
青梅竹馬
#
楊德昌
#
電影心得
3
留言
地方 賊The thief of places的沙龍
2022/05/21
【路迢】介於工業區與農村間是種邊陲嗎? 能發現什麼呢? 外埔村、三汴村/福興鄉/彰化縣
前一篇福興鄉的文章帶大家認識福興的「番」故事,這篇則往東走,看看福興東邊那幾個聚落。看看這介於農村與工業區的地方,是否稱為邊陲
#
彰化
#
彰化美食
#
台灣旅遊
9
留言
音樂暖風/Wind Music
2022/03/11
【風潮物語】都市臨暗時, 沒有一處的火光在等我 / 林生祥-化胎
在書店看到鍾永豐落筆出版的《菊花如何夜行軍》,立刻買下。和林生祥作為樂壇最佳的詞曲搭檔,兩人的創作早已密不可分。鍾永豐把創作期間蒐羅到的故事寫足在書中,我跟隨著他的文字,將生祥的歌聲一首首播放,我的淚不由得流下。 返鄉時刻將臨,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聽見生祥唱出遊子心聲時,淚就掉下來的那一刻。
#
林生祥
#
臨暗
#
鍾永豐
1
留言
讀冊弘,寫日常
2021/10/30
一百六十分鐘的自我思辨斷章
要如何帶領一群高中、五專、大學生,思辨「思辨」,是一件困難的事。然而,我今天要談的是,我自己。
#
思辨
#
PauloFreire
#
受壓迫者教育學
6
4
manda Chen
喜歡
看了覺得自己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國外常常會有與自己的習慣、思考不同的地方,有時候會去日本的國中小授課,被邀請分享自己國家與到日本生活遇到的不同,這個稱為人權・異文化學習的課程,我也常常不知道能夠自己習以為常的東西,能帶給學生們甚麼幫助。常常準備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心虛。或是在跟台灣的學生分享日本求學過程的時候,也會有相同的感覺。好像身為講者必定要給出一點榜樣等等。 但這邊文章給了我一些想法,互為主體。確實每一次的分享收穫最大的也是自己。從孩子們得到的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