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藥廠所有的規定,都是為了每個用藥人的安全。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好奇藥品的規格到底是怎麼制定的?而那些規格依據又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規格制定」那麼重要?為什麼要執著於那些數字?
規格是用來控管藥品在有效期限內的品質
藥典,可以說是藥廠的法典之一,載錄了藥品品質的基本控管與分析方法,但只限於「老藥」,而未載錄的新藥就是要自己和團隊慢慢推敲了。而在各式藥典(USP, EP, BP,中華藥典)中,又以美國藥點最為詳細,所以基本上USP–NF , the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USP) and the National Formulary (NF) 和 ICH,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但若已知產品主要銷售國家為何還是以該國家的藥典為主,有些國家討厭USP為王。
- 如何知道藥品有哪些項目需要控管?
- 若在藥典上沒有寫怎麼辦?
至於那些沒寫到又要檢測的項目規格怎麼辦?通常是「不純物 Related substances/ Impurities」,也是規格訂定中最麻煩的,光是降解產物或作用所產生的生成物資料蒐集就很麻煩,需要和前輩多多討論。
關於 Impurities 規格:
- 先列出需要控管的 Impurities。
- 計算藥品每日最大攝取量 (Maxium Daily Dose, MDD) 並依據 ICH Q3B(R2) Attachment1 確認其驗證閾值 (Qualification Threshold),即為 Impurities的規格。
- 若藥品為學名藥而 Impurities 仍高於 ICH Q3B(R2) 所訂定的規格,可對對照藥(Reference Listed Drug, RLD)或對照標準藥(Reference standard, RS)進行長期追蹤並觀察其到效期的Impurities狀況,以此為產品規格並作為證明。
若為新藥就要做實驗或找文獻去證明這項 Impurity 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規格的訂定在研發階段或許沒那麼重要,但在產品放行時是唯一的標準,因此規格的訂定除研發團隊外還需要和其他部門(如法規)做多重確認,保障這個規格是符合法規上對產品品質的要求。
LoMei 第一次 Impurities 規格制訂:跟前輩問到訂定方式,很開心的算出 MDD 然後推出 qualification threshold 訂了規格但 Impurities 卻遠高於訂出來的規格...報告時被挑戰 Impurities 的計算方法不對被要求重算!就算算對了也超標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