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變化與定型:《12元的高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黃信恩《12元的高雄》紀錄他從高中到近年來高雄的變化,更多是沿著公車前進,投入12元就能繞行三民、新興、前鎮、小港等區裕,這本書是對舊高雄市區的回憶爬梳。十幾年來,不僅他的身分改變,高雄地表也產生極大變化。

我一直覺得,七年級生會不會是目睹高雄變化最大的世代。跟黃信恩生活在同個年代,我始終攀在舊高雄市區的周圍,在鳳山與大寮地區活動,除了高中每天搭客運到火車站旁邊上學。那時候我並不是投12元,而是剪月票;忘記帶月票的話就必須投42元。清晨第一班的客運冷氣很強,窗戶始終浮貼著霧氣,得擦一下才能看見自己到哪個站。

高中畢業之後我到台北讀書,那段時間我每次回高雄都覺得好像哪裡不太一樣。高中上課期間還能聽見火車經過的聲音,後來聽說鐵路地下化準備動工,於是車站遷移、臨時車站啟用、中博地下道改成高架橋;火車站周邊出現大改造,變得陌生,這還不包括後來的高鐵、捷運、甚至輕軌等。不過卻無法留住外移的產業與人潮。

〈疏城記〉寫出商圈移轉的樣態。高中時,新堀江是最時髦的地方,每次來都要進八重洲大樓,眼前一格一格的商店像是蜂窩,幾個學生鑽進去就能站滿所有空間。累了之後不是坐在路邊吃滷味,便是到泡沫紅茶店來一份炒泡麵。飽餐一頓後打電動或鳥獸散。鄰近的大統百貨在我國中時燒毀,直到高中畢業才又重新營業,但當年的盛況卻已難複製。爾後人潮逐漸往北移動,農十六、新左營取代新堀江與火車站周邊。現在從外地回高雄,下車點都已經不是高雄車站,更多時候是新左營或技擊館捷運站。

自己在國中畢業之前都還沒有「高雄市區」的概念,大眾運輸始終不怎麼發達,也鮮少出門。即使後來縣市合併後,到市區(無論是左營還是高雄車站)還是習慣說「去高雄」,彷彿自己不住在高雄市。高中到了火車站旁邊,才發現原來外面賣這麼多東西。身上有一點錢之後就能坐在速食店,記得當年最喜歡溫蒂漢堡的烤洋芋,黏稠的起司與軟嫩的馬鈴薯,即使每次舌頭都會被燙傷,存夠錢之後還是習慣去點一份。

很多事情都是在離開高雄之後才曉得,例如空汙。現在回想高中時期的冬天,並不特別覺得霧茫茫,只感覺比現在冷,時常縮著脖子出門趕車。一直到嘉義讀研究所才發現,冬天有點朦朧,好幾年後才曉得這是空氣汙染。但也許是過去就生活在工業區,已經習慣煙霧或爆炸聲。縣市合併之前,高雄市被工業區包圍:岡山、大社、仁武、大寮、林園、小港等,在我過去住的地方,打開窗戶就是高壓電塔,巷子出去式變電所,每年能夠領到台電補助,這都是生活日常。但在其他地方卻不尋常。

翻著這本《12元的高雄》也想著過去那些改變與不變的高雄風景。2009年又回到高雄居住之後,對於這座城市又有不同體驗。開始搭捷運、蓋了一些新場館、駁二月來越多人、走在為數不多的人行道、縣市合併後就連旗山美濃杉林甲仙都是高雄市,跟記憶裡的高雄差距很大。然而,街道巷弄或市場裡的風景卻又維持不變,騎車逛菜市場、到哪裡都穿拖鞋短褲。很多事物已經在時空流轉中消失,看完《12元的高雄》,很慶幸總有人寫下這些回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us Yen的沙龍
50會員
200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Angu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06年6月的高雄 還沒有捷運或輕軌 沒有高鐵 沒有漢神巨蛋跟巨蛋 火車站跟崛江還是學生逛街的天堂 舊的遠百還在高雄火車站旁 民族路橋還在 駁二尚未開放 當然也沒有亞洲新灣區 第1屆的大港開唱還有4個月 五角冰舖還開著
Thumbnail
2006年6月的高雄 還沒有捷運或輕軌 沒有高鐵 沒有漢神巨蛋跟巨蛋 火車站跟崛江還是學生逛街的天堂 舊的遠百還在高雄火車站旁 民族路橋還在 駁二尚未開放 當然也沒有亞洲新灣區 第1屆的大港開唱還有4個月 五角冰舖還開著
Thumbnail
沿輕軌路線騎一圈,我對未來的全面通車有更多的期待,它也成為我認為高雄宜居的要件之一(大眾運輸若不能服務在地的居民,是很難成為宜居的條件的。)希望總有一天,這座城都可以成為被其他人選擇留下來的城市。
Thumbnail
沿輕軌路線騎一圈,我對未來的全面通車有更多的期待,它也成為我認為高雄宜居的要件之一(大眾運輸若不能服務在地的居民,是很難成為宜居的條件的。)希望總有一天,這座城都可以成為被其他人選擇留下來的城市。
Thumbnail
12元,讓我感到一種安心。那是屬於這城的數字,一個載運的單位,負過煩惱與歡樂,穿行華麗與素簡,從城市到海角,風雨無阻,蜿蜒出我的故事。
Thumbnail
12元,讓我感到一種安心。那是屬於這城的數字,一個載運的單位,負過煩惱與歡樂,穿行華麗與素簡,從城市到海角,風雨無阻,蜿蜒出我的故事。
Thumbnail
那片建物我依稀記得,每回經過總覺得視野和附近建築物極為不搭。建物所在屬三民區安吉里,數十年來,當旁邊蓋起巍峨高樓,周遭的市容不斷蓬勃發展,唯有那裡,似乎停滯著。
Thumbnail
那片建物我依稀記得,每回經過總覺得視野和附近建築物極為不搭。建物所在屬三民區安吉里,數十年來,當旁邊蓋起巍峨高樓,周遭的市容不斷蓬勃發展,唯有那裡,似乎停滯著。
Thumbnail
公車駕駛撥動開關,車門立即匡啷匡啷的向兩邊彈開,這一站是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斜對面一片白體藍頂的建築映照著藍白色的天空,是台北重要的地標之一,也是我中學生活的起點。時間會撫釋傷痛,也會改變許多東西。
Thumbnail
公車駕駛撥動開關,車門立即匡啷匡啷的向兩邊彈開,這一站是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斜對面一片白體藍頂的建築映照著藍白色的天空,是台北重要的地標之一,也是我中學生活的起點。時間會撫釋傷痛,也會改變許多東西。
Thumbnail
2022在高雄的燈會確實是讓人感覺這城又有了2009世運時的活力。期待未來的日子裡,高雄會是一個有趣、有生命力,一直往前走的城市!
Thumbnail
2022在高雄的燈會確實是讓人感覺這城又有了2009世運時的活力。期待未來的日子裡,高雄會是一個有趣、有生命力,一直往前走的城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