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宜居的城市。沿輕軌路線繞了一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姊姊問我:如果讓你挑一個城市住,你覺得高雄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嗎?(這裡都是指市區)

2000年底離開高雄那年,剛成年的我,幸運地找到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網路公司,但隨即又被fire(XDDD ),後來望著報紙上的求才廣告,試過面試了幾家公司,實在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就這麼哼著林強的〈向前走〉到了台北。

我的答案沒有意外地拿了台北來做對比。我說:

如果是一個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對所有新鮮事物都有興趣,懶得找樂子但需要很多豐富多采的資訊填充生活,那麼台北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即使在這個打開網路就有看不完的資訊量,但台北是座可以打開青年眼界的城市,加上它的交通便利性,讓人走出門都不會去哪裡都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解決交通問題。

相較於2000年我初到台北的時候,現在台北也已經是後來南返北上遊玩、沒有交通工具的我,不再需要仰賴跟在地的朋友借摩托車騎的地方,我能靠著走路、騎共享單車(電動摩托車)及大眾運輸在台北四通八達去到想去的地方。

raw-image

但若就氣候及生活的節奏感來說,我更喜歡高雄這座我長大的城市!

初回高雄的時候,覺得南部人實在是太⋯⋯太⋯⋯太⋯⋯慢了,習慣了台北的節奏及資訊焦慮病後,我甚至感覺高雄就是個養老的地方XDDDD。對三十出頭、剛從台北回家的我來說,沒有豐富的資訊、藝文活動,經常讓我好像有著落於人後的焦慮感。

那幾年,高鐵、高捷、駁二才陸續進到高雄人的生活裡,衛武營還沒變成現在的樣子,輕軌也還只是部分已經不使用、橫在市區裡的軌道⋯⋯我花了一點時間,讓自己的步伐慢了下來,慢下來看這座城市的變化:

不管是追求只是虛有其表的大張旗鼓,或是炫麗奪目想要證明高雄不是文化沙漠的那些展覽,以及躍上世界版面的世運和嚴重傷亡的氣爆事件⋯⋯除了「我還是在高雄沒有工作」以外,對一個自由工作者來說,就天氣及人口密度而言,高雄比起台北,舒服許多,特別是當大眾運輸終於走入市民的生活必須後,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就不再只是局限在某個區域,而會有更多可能!

raw-image

趁著年假,我騎上單車沿輕軌路線繞了一圈,從成功路往鹽埕到鼓山,再繞到大順路正在施工的最後段落回到氣爆當時相當慘烈的凱旋路上!興起這樣騎單車繞一圈的念頭,全是因為某次我路經龍華國小站,想起了在日本特意去搭「路上跑的電車」,想要找一日可以從旁拍照,像個觀光客一樣!

從前我都戲稱「高雄捷運都是給觀光客搭的」,那些車站要到目的地,我騎摩托車都到了,還不用騎十分鐘的路程在那裡等十幾分鐘才來的車。這幾年高雄的大眾運輸,不只加入了「很慢,而且讓路上紅綠燈秒數變長,還常看不懂號誌」的輕軌,廣設公共自行車YouBike,都讓城市的流動變得更四通八達一點,而且沒有因為交通更便利一點使得整座城市快得讓人有焦慮感,也讓住在這城的人,開始透過使用大眾運輸去觀看城市的樣貌,再從搭車、利用單車的過程去思考:行人及單車用路的安全及需求。

(也唯有透過大眾運輸的便利性,所謂「公共」所需的共同遵守的用路權,才會被用路人好好的思考。)

raw-image

沿輕軌路線騎一圈,我對未來的全面通車有更多的期待,它也成為我認為高雄宜居的要件之一(大眾運輸若不能服務在地的居民,是很難成為宜居的條件的。)但高雄仍然有許多不宜居的問題,像是萬年的就業問題、永恆的空汙、薪資追不上的物價及房價,以及為人詬病的用路習慣,都是這座城市必然需要被改變的地方。希望總有一天,這座城都可以成為被其他人選擇留下來的城市。

我的路線:(我先跑去迪卡儂買東西了)成功路、海邊路、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走單車引流道)、駁二、沿鼓山路接馬卡道路、美術館及內惟藝術中心、大順路、凱旋路。

P.S除了不下雨會缺水之外,高雄的陽光在長長的夏季以外,都是令人感到溫暖的!

圖:20230125,沿輕軌騎一圈。Canon EOSM50,相片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57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3/01/26
去年徒步環島走到高雄時,就發現高雄變化很大,與上次到高雄只有兩條沒甚麼人搭的捷運及冷清的愛河,又多了多處可觀之處,高雄的文化內涵也因眷村改造及衛武營增色不少。 除了高雄,台中、台南在這十年間也變化很大,相較之下,台北除了樓越蓋越高,好像也沒甚麼!
換日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26
哈台北的捷運越來越多條啊~~~就單車生活與行人步行,台北是比較進步的。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6.6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如果透過手動來修正,把ChatGPT當作圖片統一格式及風格確認的前製作業,對於像我這種不太會畫圖或畫口很慢但有想法的人來說,算是有幫上一點忙。
Thumbnail
2025/04/27
,如果透過手動來修正,把ChatGPT當作圖片統一格式及風格確認的前製作業,對於像我這種不太會畫圖或畫口很慢但有想法的人來說,算是有幫上一點忙。
Thumbnail
2025/04/23
與年輕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與十年前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革命運動)的自己相比,年紀還是有讓人稍微變得還算可以安撫自己:不焦慮,往前走就對了!不慌張,相信自己、相信隊友!如果感到無力,就休息一下,找件可以補充能量的事做吧!至少年紀有教會我這樣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23
與年輕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與十年前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革命運動)的自己相比,年紀還是有讓人稍微變得還算可以安撫自己:不焦慮,往前走就對了!不慌張,相信自己、相信隊友!如果感到無力,就休息一下,找件可以補充能量的事做吧!至少年紀有教會我這樣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3/20
跟旁人說著天天去騎飛輪也不覺得腳痠或痛,都會得到一句「你好強!」其實運動就是這樣:你去運動了,你發現沒有很難你也做得到,你今天完成了,明天進步了,就會喜歡它了!一旦你喜歡它,身體就會被訓練起來了!
Thumbnail
2025/03/20
跟旁人說著天天去騎飛輪也不覺得腳痠或痛,都會得到一句「你好強!」其實運動就是這樣:你去運動了,你發現沒有很難你也做得到,你今天完成了,明天進步了,就會喜歡它了!一旦你喜歡它,身體就會被訓練起來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從7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成長與人口往都會區集中,交通的問題開始浮現。為了解決都市道路擁擠的情況,以及改善大眾運輸的服務,政府首先於1986年通過了「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計畫」,並以此規劃經驗為藍本,陸續提出了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的捷運系統規劃。
Thumbnail
台灣從7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成長與人口往都會區集中,交通的問題開始浮現。為了解決都市道路擁擠的情況,以及改善大眾運輸的服務,政府首先於1986年通過了「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計畫」,並以此規劃經驗為藍本,陸續提出了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的捷運系統規劃。
Thumbnail
台鐵火車在路軌上奔馳,這一班次是新自強號,前方的顯示版不時會亮出110公里、120公里、125公里等等的速度,代表列車穩穩地高速向前。在東部時一路上都是山與海,讓人心情舒坦無比。然而當轉入西部之後,就彷如走在破碎的土地與歷史中,見證著台灣的未來。
Thumbnail
台鐵火車在路軌上奔馳,這一班次是新自強號,前方的顯示版不時會亮出110公里、120公里、125公里等等的速度,代表列車穩穩地高速向前。在東部時一路上都是山與海,讓人心情舒坦無比。然而當轉入西部之後,就彷如走在破碎的土地與歷史中,見證著台灣的未來。
Thumbnail
沿輕軌路線騎一圈,我對未來的全面通車有更多的期待,它也成為我認為高雄宜居的要件之一(大眾運輸若不能服務在地的居民,是很難成為宜居的條件的。)希望總有一天,這座城都可以成為被其他人選擇留下來的城市。
Thumbnail
沿輕軌路線騎一圈,我對未來的全面通車有更多的期待,它也成為我認為高雄宜居的要件之一(大眾運輸若不能服務在地的居民,是很難成為宜居的條件的。)希望總有一天,這座城都可以成為被其他人選擇留下來的城市。
Thumbnail
2022在高雄的燈會確實是讓人感覺這城又有了2009世運時的活力。期待未來的日子裡,高雄會是一個有趣、有生命力,一直往前走的城市!
Thumbnail
2022在高雄的燈會確實是讓人感覺這城又有了2009世運時的活力。期待未來的日子裡,高雄會是一個有趣、有生命力,一直往前走的城市!
Thumbnail
五年前因工作關係,開始定居台南,成為一位南漂青年。 我是新北市人,成長的過程幾乎每天與捷運、公車為友;穿梭在三鐵共構複雜的北車地下道裡,每個人都以高倍速的腳步前往目的地。 學生時期就習慣了這種節奏,工作之後來到了台南;台南的氣息確實迥然不同!是一種愜意步調。
Thumbnail
五年前因工作關係,開始定居台南,成為一位南漂青年。 我是新北市人,成長的過程幾乎每天與捷運、公車為友;穿梭在三鐵共構複雜的北車地下道裡,每個人都以高倍速的腳步前往目的地。 學生時期就習慣了這種節奏,工作之後來到了台南;台南的氣息確實迥然不同!是一種愜意步調。
Thumbnail
你懂坐公車嗎? 台灣的市區公車系統、其實只有雙北都會的有發達起來,所以不少外地人、很難去想像公車在台北的地位:只要在步行距離內都找得到有多條路線經過的公車站牌;沒有備妥隨時能嗶車的電子票證、根本不能算合格的台北在住者。我們就是一起用這些證明了公車是如何地融入在台北人的生活之中。 可惜那只是看起來。
Thumbnail
你懂坐公車嗎? 台灣的市區公車系統、其實只有雙北都會的有發達起來,所以不少外地人、很難去想像公車在台北的地位:只要在步行距離內都找得到有多條路線經過的公車站牌;沒有備妥隨時能嗶車的電子票證、根本不能算合格的台北在住者。我們就是一起用這些證明了公車是如何地融入在台北人的生活之中。 可惜那只是看起來。
Thumbnail
今年九月,來到了台東,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Thumbnail
今年九月,來到了台東,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Thumbnail
一直以來抱持重北輕南政策,本身的存在就是造成發展很難大步前進的原因,卻反過來大聲譏笑當地人怎麼能忍受這麼久的不便利,身為「南國子弟」實在難以接受。
Thumbnail
一直以來抱持重北輕南政策,本身的存在就是造成發展很難大步前進的原因,卻反過來大聲譏笑當地人怎麼能忍受這麼久的不便利,身為「南國子弟」實在難以接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