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旅遊] 當河谷磚廠公園生態教育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河谷磚廠公園(Don Valley Brick Works Park)位處由廢棄磚廠改造而成的長春磚廠園區(Evergreen Brick Works)北側,長春磚廠園區有花木市場及餐廳,也提供停車場及洗手間供遊客使用,對親子遊來說,十分方便。

眾多由多倫多市區以北的山丘流入安大略湖的河流中,當河(Don River)算是最主要的一條河。當河與多倫多的眾多其他地標有相同的命名者,都是英國殖民地時期Upper Canada(安大略省的前身)的第一任省督Simcoe先生所命名,Simcoe見到多倫多這條河,聯想起英國故土Don River的風光,便起了相同的名字。

美麗的之字形步道

美麗的之字形步道

首先我爬上「當河谷磚廠公園」的小山丘,鳥瞰城市高樓大廈的景色,同時從高處俯瞰公園猶如小盆地一般的河谷地貌,特別的是,解說牌上有一張黑白相片,供遊客與眼前的地貌比較,與孩子同行的話,可以引導他們「比一比,找不同」,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河谷北側高聳的峭壁,以前有瀑布流洩而下,谷底有小湖泊。相片是在距今一百多年前拍攝的,此地的地貌為什麼會在這段時間內有這麼大的改變呢?原來在19世紀末,人們發現這裡的土質是適合製磚的黏土,於是大肆開採,整個河谷變成醜陋的採礦場,這也是為什麼毗鄰處會有磚廠,現在,磚廠的部分遺跡與大煙囪被保留了下來。直到1990年代,才開始生態復育的努力,由於河流改道,原本的瀑布已經無法恢復,於是引了附近泥溪(Mud Creek)的水,營造濕地生態。經過數十年,才變成現今美麗的生態公園。爬上山丘的路分為兩條,一條是從長春磚廠園區餐廳旁的小徑上去,若你造訪時遇到艷陽熱情又刺眼的日子,這條較有林蔭的路會是很好的選擇;另一條路,是從河谷底部的溼地向上爬的步道,「之字形」的步道,搭配美麗的林木,如此美景叫人忍不住要拍一張相片留念。

另外不容錯過的是這裡人工復育的濕地生態,公園裡的步道設計得很理想,遊客不必踏入泥中(而破壞濕地生態),也能零距離觀察濕地,舉例來說,木棧橋緊貼著濕地水面,濕地就近在腳邊,又例如幾處步道跟溼地種了一些蘆葦,撥開蘆葦就能近距離窺見濕地。濕地也是水鳥覓食的好場所,公園裡也有些攝影愛好者帶上大砲級專業相機,想捕捉水鳥靈巧的身影。最讓我欣賞的是,當初規劃濕地時,巧妙運用河谷北高南低的地勢,將濕地分為相連通的數區,讓遊客親眼見證濕地做為天然淨水器的神奇功能。都市裡的地下水,難免會受到家庭用水的汙染,連帶匯流入都市溪流的水,也不是那麼純淨。最北側、直接自泥溪引水的濕地池,優養化的情形非常明顯,水面上厚厚的藻類,就像鋪了一層綠毯子,不知道在這個池中游水的鴨子們,是否也覺得格外費勁呢?經過數個濕地池逐一淨化水質後,最南側、磚廠旁的水池已然清澈,可以清楚看到在水面下的魚兒。

找個周末假日,帶家人到「當河谷磚廠公園」走走,輕鬆觀察生態、增長知識吧!

濕地施展淨化魔法的前後,水質有天壤之別

濕地施展淨化魔法的前後,水質有天壤之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llie媽之加拿大陪讀生活的沙龍
13會員
32內容數
探索多倫多市區及鄰近景點的個人紀錄,目標是以深度旅遊的方式認識這個城市,享受各景點的美麗風光,漫步自然步道,品味歷史文化、特色建築。不論你是自由行觀光客、遊學或留學生,歡迎參考我的文章及與我交流,希望多倫多會成為你我生命中美麗的一頁!
2022/05/14
你知道在多倫多附近,也有體驗非洲safari的地方嗎?開了車,一起來趟動物觀察之旅!
Thumbnail
2022/05/14
你知道在多倫多附近,也有體驗非洲safari的地方嗎?開了車,一起來趟動物觀察之旅!
Thumbnail
2022/04/21
如果你平時喜歡到戶外走走、因與動物不期而遇而欣喜不已,《西頓故事集》這本書會為你下一回到野外親近自然的路程,增添更多想像與樂趣
Thumbnail
2022/04/21
如果你平時喜歡到戶外走走、因與動物不期而遇而欣喜不已,《西頓故事集》這本書會為你下一回到野外親近自然的路程,增添更多想像與樂趣
Thumbnail
2022/02/23
穿越多倫多市區的林蔭步道,跟我一起來探索。
Thumbnail
2022/02/23
穿越多倫多市區的林蔭步道,跟我一起來探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我的實習工作是騎著單車到處去找尋水的蹤跡,在苑裡有著一條從火炎山開頭到苑港出海的苑裡溪,這條溪經過苑裡鎮的居住區、文教區與商業區,而這次的任務就是找到溪流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為了周末的青聚點課程做準備,我也從中了解到苑裡的美麗與充滿歷史韻味的一面。
Thumbnail
今天我的實習工作是騎著單車到處去找尋水的蹤跡,在苑裡有著一條從火炎山開頭到苑港出海的苑裡溪,這條溪經過苑裡鎮的居住區、文教區與商業區,而這次的任務就是找到溪流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為了周末的青聚點課程做準備,我也從中了解到苑裡的美麗與充滿歷史韻味的一面。
Thumbnail
有水流過的城市,清麗又好運。前提是,那水未經水泥大殮。 我永遠記得那一條剖開市中心的溪流,如何在暑氣悶人的夜裡,喚來涼風徐徐,引得周邊居民拿起椅子凳子,紛紛坐在溪旁閒話家常,宛如十幾年前,當敦親睦鄰還是常態。
Thumbnail
有水流過的城市,清麗又好運。前提是,那水未經水泥大殮。 我永遠記得那一條剖開市中心的溪流,如何在暑氣悶人的夜裡,喚來涼風徐徐,引得周邊居民拿起椅子凳子,紛紛坐在溪旁閒話家常,宛如十幾年前,當敦親睦鄰還是常態。
Thumbnail
穿越時空遊新北 不同時期的臺灣,吸引不同的居民來臺,1860年代淡水正式開港,來自英美法多國航海探險家及商人來臺,英國領事館正式設在淡水;1895至1945年日本治臺時期,延續明治維新脫亞入歐的政策,大量引進西方現代技術,統治臺灣五十年期間,工業、農業、交通、旅遊等領域都投入建設,形塑20 世紀早期
Thumbnail
穿越時空遊新北 不同時期的臺灣,吸引不同的居民來臺,1860年代淡水正式開港,來自英美法多國航海探險家及商人來臺,英國領事館正式設在淡水;1895至1945年日本治臺時期,延續明治維新脫亞入歐的政策,大量引進西方現代技術,統治臺灣五十年期間,工業、農業、交通、旅遊等領域都投入建設,形塑20 世紀早期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看到木棧道,便抵達「引水橋」,是從日治時期就建立,圳水遠從南屯筏仔溪引來烏日、大肚山麓,為了讓圳水過山溝原本用石砌築渡槽,後來整修成現在的水泥引道。
Thumbnail
看到木棧道,便抵達「引水橋」,是從日治時期就建立,圳水遠從南屯筏仔溪引來烏日、大肚山麓,為了讓圳水過山溝原本用石砌築渡槽,後來整修成現在的水泥引道。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望古車站 望古相傳由泉州人胡結於1855年開坑採礦,因被水淹沒被稱為“亡礦坑”,後改為“望古坑”。也有相傳是泉州來的先民覺得地理環境與家鄉相似,因而有“望景懷故”之稱。
Thumbnail
望古車站 望古相傳由泉州人胡結於1855年開坑採礦,因被水淹沒被稱為“亡礦坑”,後改為“望古坑”。也有相傳是泉州來的先民覺得地理環境與家鄉相似,因而有“望景懷故”之稱。
Thumbnail
想來趟生態教育之旅?一起來看看"當河谷磚廠公園"內有什麼值得一遊之處!
Thumbnail
想來趟生態教育之旅?一起來看看"當河谷磚廠公園"內有什麼值得一遊之處!
Thumbnail
位於倫敦東北方的Woodberry Wetlands,自從1883年建設成為倫敦的蓄水池後,從此不對大眾開放,直到180年之後,經過重新整理,成為野生保育濕地,遂成為附近居民的最好休閑去處。
Thumbnail
位於倫敦東北方的Woodberry Wetlands,自從1883年建設成為倫敦的蓄水池後,從此不對大眾開放,直到180年之後,經過重新整理,成為野生保育濕地,遂成為附近居民的最好休閑去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