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身處一人孤島、兩人世界、還是參與多人活動,都該來讀這本書: 《大疫年代十日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除此之外,本書幾個篇章對於住家附近的街道有細膩的描寫,不乏知名大城,例如紐約、洛杉磯、巴黎、米蘭等。算是藉此神遊各地風光,暫解無法出國的遺憾。
為了躲避疾病、為了活命,心裡再怎麼難受,有時也得暫時和最愛的家人、熟悉的親友避不見面。但至少對故事的熱愛,我們不用隱藏。
分享自己印象最深,風格迥異的三則故事:

一人孤島:認出(美國・紐約)
「我們被拋棄了,何必假裝?」
遠端會議、線上課程、視訊派對,讓我們天真地以為和他人、和社會還有連結,但這不是真的。長時間的隔離生活,一點一滴地吞噬活下去的希望。
不知如何安慰的旁人,只好假裝忙碌、只好逃離、只好假裝悲傷絕望不存在。
也許,只有當靈魂離開肉身,所有不舒服的感覺也會隨著亡者一起消失無蹤。
然後我們就能回到從前,假裝冷漠是對的,假裝一切苦難都沒發生過。

兩人世界:地窖(法國・巴黎/伊朗・德黑蘭)
把戰爭的苦變得沒那麼恐怖的方法,就是躲到不會被找到的地方開派對。
一場大疫,憶起了故鄉戰時歲月。
以前,空襲警報來襲時,得要盡快往地窖裡衝。儘管周遭的人期盼警報聲趕快過去,對於情竇初開的小倆口來說,能在防空洞多留一分鐘代表著不用在外面假裝當親戚免得被革命軍飆罵,可以盡情偷吃零嘴偷喝酒掩蓋幽會的禁忌秘密。甚至希望敵國再丟顆飛彈來,延長兩人相處的時光。
居家令是無聲的空襲警報。昔日的小倆口已成夫妻。對窗外要外出證明的執法人員,恐懼仍揮之不去。儘管待在家,小孩的注視彷彿從前長輩的視線如影隨形,無法盡情回味愛情的甜蜜。
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地下室,帶上半瓶紅酒、一些餅乾、一本書,等待夕陽西下。

多人運動:團隊(美國山區)
馬拉松真是個矛盾的運動,熱鬧又孤獨:可以選擇團體訓練,大家聚在一起加油打氣,分享彼此完賽的時間、經驗。很勵志,卻感覺無法融入;也可以選擇獨自一人默默練習,自己規劃訓練行程、時間、還有跑步時的音樂歌單、訓練前後的飲食等。感覺很孤單,沒錯,但計劃中的所有環節就像是夥伴一樣,支持著自己跑了一天又一天。
封城期間,別無選擇,家人就是自己的新團隊成員。但新的目標是什麼?馬拉松距離再長,總有終點可以到達。新的團隊不跑步,而是一起在家準備餐點、居家辦公、陪小孩居家學習。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在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是除了看著、聽著更多人在外面死去的新聞,我們完成了什麼?改善了什麼?我們能活下來嗎?
很多人都說要打敗新冠肺炎。或者這根本就不是場戰爭,而是場世界馬拉松大賽。參賽者除了世界上所有人,還有隔離措施、新藥、疫苗、抗體組成的新團隊。唯有依循新的規範,才能保有參賽資格。
你呢?你最喜歡哪個故事?或是你也有想和他人分享的故事?
無論好壞,只要還活著,我們都算是歷劫歸來的勝利者。
avatar-img
36會員
128內容數
專門勸退懷有空姐夢的沒良心阿姨練肖維的「飛翔公關室」 期許擔任各位貴賓、現役與未來空服互相了解的橋樑 每週一晚上更新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ffee Tea & 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和傳統偶像劇相比,職人電視劇近幾年大受歡迎。例如《火神的眼淚》、《做工的人》等等。場景除了更貼近日常生活、把每個角色對事情的看法、處理方式真實呈現在螢光幕前,引發多角度反思和討論。但職人小說和電視劇相比,仍有成長空間
比起本篇探討蠶豆症與瘧疾的關係,倒是對其他植物對身體的影響更感興趣。 常聽人說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化學添加物吃多了有害健康。
(p.s. 以外行人的粗淺理解解釋,如有理解偏差請糾正。) 健康是什麼? 身材高大魁梧或穠纖合度? 無病無痛?從不感冒發燒流鼻水?還是健檢沒有紅字? 這本書顛覆我們對疾病長年的誤解
和傳統偶像劇相比,職人電視劇近幾年大受歡迎。例如《火神的眼淚》、《做工的人》等等。場景除了更貼近日常生活、把每個角色對事情的看法、處理方式真實呈現在螢光幕前,引發多角度反思和討論。但職人小說和電視劇相比,仍有成長空間
比起本篇探討蠶豆症與瘧疾的關係,倒是對其他植物對身體的影響更感興趣。 常聽人說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化學添加物吃多了有害健康。
(p.s. 以外行人的粗淺理解解釋,如有理解偏差請糾正。) 健康是什麼? 身材高大魁梧或穠纖合度? 無病無痛?從不感冒發燒流鼻水?還是健檢沒有紅字? 這本書顛覆我們對疾病長年的誤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輕時總想趕快獲得成功,就像不停地衝刺短跑賽。但是長跑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孤獨的。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人生不只是一場馬拉松,可能也是一場漫長的冒險,有著許多打不完的大魔王。重點是要跟隨自己的心,覺察自己想要什麼,並不一定要遠方流浪,從房間到客廳也是一趟小旅行。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一個中國年輕人年輕人,W,在南太平洋島國獨自經歷封鎖、生病、蕭條、戰爭陰雲的愛情故事。全球疫情還未消退,戰爭陰雲又起。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能夠在一起?這是靈與肉激烈衝突的愛情故事,也是新移民文化碰撞的故事,也是普通中國人自2011年以來預測中國局勢並選擇命運的故事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Thumbnail
生離死別 人生最大事 疫情期間的 各種時間和空間的隔離 等同生離。
Thumbnail
2023年3月5日,我和社團夥伴們一同參加了台南古都半程馬拉松,原本在規畫行程時,就想說難得跟大家一起出門,一定要好好安排這趟3天2夜的行程。 再加上聽我們社團社長說過,她有位多年沒聯絡的大學同學,在畢業後完全脫離所學專業,響應當年政府提出的海洋管理政策,憑著一股衝勁,投身於航海教育事業這一塊新天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生命中面臨危機時的挑戰和希望。作者講述了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的存活者的故事,以及如何從中獲得力量。文章還探討了心理學和群體輔導的重要性,並強調了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其實,孤獨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是一個選擇 即使在人群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孤獨或是不要。 會不會疫情帶給世界的禮物便是感受孤獨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輕時總想趕快獲得成功,就像不停地衝刺短跑賽。但是長跑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孤獨的。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人生不只是一場馬拉松,可能也是一場漫長的冒險,有著許多打不完的大魔王。重點是要跟隨自己的心,覺察自己想要什麼,並不一定要遠方流浪,從房間到客廳也是一趟小旅行。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一個中國年輕人年輕人,W,在南太平洋島國獨自經歷封鎖、生病、蕭條、戰爭陰雲的愛情故事。全球疫情還未消退,戰爭陰雲又起。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能夠在一起?這是靈與肉激烈衝突的愛情故事,也是新移民文化碰撞的故事,也是普通中國人自2011年以來預測中國局勢並選擇命運的故事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Thumbnail
生離死別 人生最大事 疫情期間的 各種時間和空間的隔離 等同生離。
Thumbnail
2023年3月5日,我和社團夥伴們一同參加了台南古都半程馬拉松,原本在規畫行程時,就想說難得跟大家一起出門,一定要好好安排這趟3天2夜的行程。 再加上聽我們社團社長說過,她有位多年沒聯絡的大學同學,在畢業後完全脫離所學專業,響應當年政府提出的海洋管理政策,憑著一股衝勁,投身於航海教育事業這一塊新天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生命中面臨危機時的挑戰和希望。作者講述了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的存活者的故事,以及如何從中獲得力量。文章還探討了心理學和群體輔導的重要性,並強調了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其實,孤獨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是一個選擇 即使在人群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孤獨或是不要。 會不會疫情帶給世界的禮物便是感受孤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