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年代十日談|荒誕詭異不足以形容的防疫日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從跨年前開始讀的書,本想在年末之前趕完這一本年度大作,雖然最後還是讀不完,但在這個Omicron肆虐全球的此時此刻似乎也意外的深刻。雖然兩年來日本曾有過幾波疫情,但人權至上的日本即便知道可以使用雷霆手段來阻止病毒傳播,始終沒有像其他國家一般進入封城、出門要檢查證明、限定外出次數等等的階段。

在疫情幾度失控的時候我也曾埋怨過這樣的政策,但經過幾波之後直到2022仍要糾纏我們的現在,看到德奧等歐洲各國使出強硬的手段逼迫未打疫苗的人,突然開始反思期待政府來管制遏阻的觀點是否鄉愿而粗暴,套句阿中部長一直以來的態度:「防疫不是越嚴越好」。


十日談

長期在很嚴格的防疫政策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從這本集結29位當代作家在疫情期間寫下的小說似乎可窺一二。

1348年繁華的發佛羅倫斯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喪鐘亂鳴,死了十多萬人,在整個歐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達七千五百萬到兩億。隔年薄伽丘以這次瘟疫為背景,執筆寫下了《十日談》,內容是講述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躲避瘟疫,這十位男女就在賞心悅目的園林裏住了下來,除了唱歌跳舞之外,大家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渡過酷熱的日子,最後合計講了一百個故事,即《十日談》的內容。(取自維基百科

七百年前因佛羅倫斯的鼠疫肆虐,有十位年輕人在隔離期間輪流對彼此講述故事,建構出了薄伽丘十日談一書,殊不知時間經過七百年,如此漫長的時光能讓政權傾覆、國家改制、甚至建築風化、民俗改變的長度, 仍舊無法遏止病毒在世界上的傳播。


非日常所帶來的恐慌

raw-image


「時間不站在你這邊,也不站在誰那邊,而是夢想著如何與你拖磨,同意時間的你躲藏著、叫喊著,就像躲在雲後的太陽。」——【團隊】by 湯米・歐蘭芝

猶記得2020拖著行李箱走出台中家預備去搭高鐵時,還跟媽媽打趣說別太想我,說不定兩個月後就要因為fy的研討會而回台了,日本台灣距離如此近,隨時飛來飛去根本毫無阻礙。

那時的我完全想不到這一別就是兩年。好不容易抵達日本,但最遠的旅行卻是從家裡走到超市,看著窗外冬春交替卻感受不到一絲一毫喜悅,記得有一陣子極度低落恐慌,看著確診數不斷升高、看著最繁華的市中心毫無人煙、看著超市連續一兩週都買不到衛生紙,真的會不想起床面對一成不變的居家防疫生活。

那時明明很近的台灣卻變得異常遙遠,擔憂兩國入境政策改變、擔憂自己成為「防疫破口」、擔憂無症狀卻傳染給家人等等,無數的討論最後都導向暫時不回家的結論,錯過了家人的生日、錯過朋友的婚禮、錯過了兩次過年、錯過迎接家族中的新生命,那無數的錯過都回不來了。

那時支撐著我不致於崩潰的可能是臉書海外社團,大家互相分享各國防疫政策、許多醫生網友無償回覆大家對自己症狀的恐慌,讓隔著千山萬水的網友們互相取暖成為最堅實的依靠,回想起來似乎與十日談有異曲同工之妙。


疫情激發的創作能量

raw-image
「這段時間的每件事感覺都是這樣,他所熟悉的生活,以及地球上其他所有人所熟悉的生活,已經換了一個樣子,似乎就在一夜之間,變成了近似於某種低俗的科幻小說版本,還有什麼事可以輕易就相信的?」——【巴塞隆納:不設防城市】by 約翰・瑞伊

這29位作家用不同的視角詮釋疫情,有人描述疫情下的聚散別離、有人將之幻化為科幻小說的背景,不同城市不同語言的人都試圖找尋一個對這個失控的世界合理的解釋。

長時間把一家人關在一個屋簷下原來是一件如此有壓力的事情,人類社會發展出工作、睡眠、生活各佔三分之一的機制,是否是因爲即使是關係緊密的人也無法時時刻刻共處呢?

其實別說共處了,如果沒有工作來分散注意力,自己就能與自己24小時共處嗎?即使我自認擅長獨處且興趣廣泛,在這兩年來仍有數度無法呼吸且無法動彈的時刻。這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都經歷了程度不一的隔離生活,究竟他們如何將封閉轉為創作的能量,也是此書值得關注的重點。

而屬於我自己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與疫情共處的現在與未來

raw-image
「失去意義的時間是集體發生的事件,卻也是私密無比的事件,引發了無比麻木、無比淡漠,還有一種特殊而嚴重的沮喪。」——【死亡的時間,時間的死亡】by 朱利安・傅克斯

與疫情共處的經驗是否會成為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而演化出不同的行為模式呢?比如因為減少接觸而進行的居家上班,令大家發現其實有許多工作都可以遠端進行,甚至是學校的課程與會議,原來在不得已的狀況下也是可以使用線上,甚至收穫意想不到的好處。

又比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隨著疫情嚴重與否而拉遠靠近,猶記得日本解除第一次緊急事態後搭上地下鐵,還驚訝過原來一節車廂可以容納如此多人,原來街道上可以如此吵雜!一開始嚴格保持社交距離也讓

就算沒有行為模式上的改變,相信每個人心中的核心價值也已不再相同,不管是金錢觀或人生價值想必都重新排序了一輪,孰輕孰重冷暖自知。在疫情所帶來的急迫面前,大家都必須快速做出決斷,究竟是要花大筆金錢冒著感染風險回家隔離?還是繼續雖不見面但各自安好呢?我也時不時還在掙扎。

讀這本小說及所戴的最大收穫對我來說不是小說本身,當然瑪格麗特・愛特伍和艾加・凱磊的奇思異想我都很喜歡,但從這本書去窺探作者心中的價值順序格外有趣,不知道有看的大家覺的如何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y Not Reading 的沙龍
14會員
47內容數
嗨你好,這是Why Not Reading何不閱讀的沙龍! 這裡有一些書,也有一些政治議題。
2023/11/06
「簡單來說,我正在寫一些我不了解的東西,一個號稱作家的人這麼做,似乎是犯罪。」 寫過「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珍珠」等數本經典名著而在美國聲名大噪的約翰史坦貝克,鼎鼎大名的大作家卻如此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了解美國的現況,所以決定帶著最愛的狗夥伴查理踏上這趟環繞全美國的深度旅行。
2023/11/06
「簡單來說,我正在寫一些我不了解的東西,一個號稱作家的人這麼做,似乎是犯罪。」 寫過「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珍珠」等數本經典名著而在美國聲名大噪的約翰史坦貝克,鼎鼎大名的大作家卻如此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了解美國的現況,所以決定帶著最愛的狗夥伴查理踏上這趟環繞全美國的深度旅行。
2023/11/06
這本小說以批判日本社會激烈的求職競爭而引起了話題,就職活動在日文習慣簡稱為「就活」,大部分的學生從大三開始就會參加學校說明會、企業聯合說明會等等,而開始穿上正裝走上求職之路。
2023/11/06
這本小說以批判日本社會激烈的求職競爭而引起了話題,就職活動在日文習慣簡稱為「就活」,大部分的學生從大三開始就會參加學校說明會、企業聯合說明會等等,而開始穿上正裝走上求職之路。
2023/11/06
「除非你認識一個飽受飢餓之苦的中國人,否則,知道有一百萬名中國人身陷飢餓,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史坦貝克的著作最知名的其實是「憤怒的葡萄」、「人鼠之間」,數十年來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新版,結果我反而不是從這兩本開始讀。 因為「製罐街」與一念出版牽起了緣分後,接著讀了「查理與我」以及這本「
2023/11/06
「除非你認識一個飽受飢餓之苦的中國人,否則,知道有一百萬名中國人身陷飢餓,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史坦貝克的著作最知名的其實是「憤怒的葡萄」、「人鼠之間」,數十年來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新版,結果我反而不是從這兩本開始讀。 因為「製罐街」與一念出版牽起了緣分後,接著讀了「查理與我」以及這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去年九月底收到的記疫團隊的邀請,收錄一篇我在疫情期間寫的短篇散文,為大塊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記疫』一書所用,前陣子終於收到實體書了
Thumbnail
去年九月底收到的記疫團隊的邀請,收錄一篇我在疫情期間寫的短篇散文,為大塊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記疫』一書所用,前陣子終於收到實體書了
Thumbnail
為了孩子們 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不必再有;已行的事後不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就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聖經》傳道書1:8-11
Thumbnail
為了孩子們 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不必再有;已行的事後不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就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聖經》傳道書1:8-11
Thumbnail
七百年前因佛羅倫斯的鼠疫肆虐,有十位年輕人在隔離期間輪流對彼此講述故事,建構出了薄伽丘十日談一書,殊不知時間經過七百年,如此漫長的時光能讓政權傾覆、國家改制、甚至建築風化、民俗改變的長度, 仍舊無法遏止病毒在世界上的傳播。
Thumbnail
七百年前因佛羅倫斯的鼠疫肆虐,有十位年輕人在隔離期間輪流對彼此講述故事,建構出了薄伽丘十日談一書,殊不知時間經過七百年,如此漫長的時光能讓政權傾覆、國家改制、甚至建築風化、民俗改變的長度, 仍舊無法遏止病毒在世界上的傳播。
Thumbnail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Thumbnail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Thumbnail
疫情究竟是疏離還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是試讀完《大疫年代十日談》後,心裡浮現的疑問。這裡面的故事,有些地方輕快,有些地方則相當沈重。疫情雖然帶來不少痛苦、失望和落寞,但我們從中卻可以看到,疫情其實也是一個新的契機,讓我們去重新面對彼此的關係,並發現與人互動的珍貴。
Thumbnail
疫情究竟是疏離還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是試讀完《大疫年代十日談》後,心裡浮現的疑問。這裡面的故事,有些地方輕快,有些地方則相當沈重。疫情雖然帶來不少痛苦、失望和落寞,但我們從中卻可以看到,疫情其實也是一個新的契機,讓我們去重新面對彼此的關係,並發現與人互動的珍貴。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大疫年代十日談 - 「在無止盡的那一刻,所有人口都發現到在死亡無常的本質,也有可能體驗到生命,無須經歷痛苦與不幸才發現自己處於時間之外,光是眼前即將發生的痛苦與不幸便足矣,人人都能感受到這股迫切感,感受也變得與個人無關,如此便足夠讓時序崩壞。」
Thumbnail
大疫年代十日談 - 「在無止盡的那一刻,所有人口都發現到在死亡無常的本質,也有可能體驗到生命,無須經歷痛苦與不幸才發現自己處於時間之外,光是眼前即將發生的痛苦與不幸便足矣,人人都能感受到這股迫切感,感受也變得與個人無關,如此便足夠讓時序崩壞。」
Thumbnail
轉眼之間,每日確診人數破百的日子,也超過十四天好幾天了。
Thumbnail
轉眼之間,每日確診人數破百的日子,也超過十四天好幾天了。
Thumbnail
一覺醒來,從手機訊息裡得知單日本土確診者高達一八○例,台北市和新北市進入了第三級警戒狀態。怔怔然自床上坐起,對這樣的現實,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不敢相信」。
Thumbnail
一覺醒來,從手機訊息裡得知單日本土確診者高達一八○例,台北市和新北市進入了第三級警戒狀態。怔怔然自床上坐起,對這樣的現實,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不敢相信」。
Thumbnail
鼠疫爆發,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小說描繪了數十年前的處置方式,包含封城、隔離、焚燒遺體、食品管制、增建臨時醫院等,其實現代的作法也與當年相差不遠。除了政策方面,整個社會的氛圍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值得注意,古今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映照的地方。 封城,採取只進不出的封鎖策略,試圖讓疫情限縮在城市之內,不要擴散到
Thumbnail
鼠疫爆發,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小說描繪了數十年前的處置方式,包含封城、隔離、焚燒遺體、食品管制、增建臨時醫院等,其實現代的作法也與當年相差不遠。除了政策方面,整個社會的氛圍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值得注意,古今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映照的地方。 封城,採取只進不出的封鎖策略,試圖讓疫情限縮在城市之內,不要擴散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