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與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否有過這種經驗... 從小時候就常聽著家人師長們教導著:平時要多做善事,替自己及身邊的人積功德喔!一直到長大以後,還是常會聽見身旁的人,或者電視劇裡說著相同的話。

不過做善事,是否真的等於功德呢?確切來說,「功德」指的應是潔淨圓滿的智慧與能量,而不是用外在的行為去衡量。智慧圓滿,懂得辨識因緣,懂得慈悲的感受與對待,即是功德,與愛有著相同的意義。即使在那當下,也許行為上什麼也沒做,也是功德,也是愛,因為那是智慧辨識後最合適的應對。功德是種內在的涵養,是靈魂的本質。

「善事」,什麼是善事呢?就客觀上來說,做一件事,是有許多種可能性。從內在世界來看,有的人是出自於純粹的善念,有的人表面上付出但心裡有著其他目的盤算,或是另有所求,出自滿足自己慾望、交易心態等等,如果是這樣其實就不算是做善事了,而是厚黑,是投機,也就是一種貪婪。

而有些雖然是出於善念,但是缺乏智慧的辨識與考量,於是所做的行為傷人害己,或是出於世俗道德考量與世俗眼光,甚至冬烘鄉愿,而成為魔鬼資糧,那麼這就反而成了一種無知。

如果說... 做一件事是出於貪婪與無知,那麼何來功德呢?我們無從評論功德,因為一個人是否有功德,相信上天會知道。

善事這個詞其實很微妙。假設今天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幫了人但同時也害了人,或是幫了一個人而那個人卻去害了其他人,外在世界的蝴蝶效應是如此的混沌難測,那麼什麼是善呢?

也許我們該做的,是用心觀察與感受,從生活中的事務去實踐道與真理,愛與覺知,然後多做自我的醒悟,思維辨證,察覺錯了就修改,即善莫大焉。也就是「善」無法從表面上去定義,因為業力是混沌難測的,只能從心念價值「因果境界」去檢視,以心印心。

凡事盡自己本份,學習自然,踏實,平衡就好。那麼怎麼知道是否合乎慈悲因緣,合乎愛呢?其實只要真誠面對自己,自己所做的,相信生命場景自然會回饋讓自己知道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岩洞中的快樂風景的沙龍
2會員
13內容數
2022/05/13
在生活中,當人們面臨人生低潮或絕境時,心中難免的會浮現「為何我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有一部電影「蝴蝶效應」,故事中的主角試圖回到過去,想藉由做出不同的選擇以改變目前的人生,但結果往往有不如預期的意外發展,於是便不斷的重複嘗試,一直到明白了為止......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2/05/13
在生活中,當人們面臨人生低潮或絕境時,心中難免的會浮現「為何我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有一部電影「蝴蝶效應」,故事中的主角試圖回到過去,想藉由做出不同的選擇以改變目前的人生,但結果往往有不如預期的意外發展,於是便不斷的重複嘗試,一直到明白了為止......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2/01/22
生活中,難免要入境隨俗。但習俗的用意是什麼,我們真的了解嗎? 守喪時期,不能剪髮剪指甲,素食迴向...等等,相信這些做法在當時有其意義存在,但重要的是理解本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出於感恩,懷念與珍惜,這樣的出發點很好,所以重要的應該是心念,至於操作上,務實就好。
Thumbnail
2022/01/22
生活中,難免要入境隨俗。但習俗的用意是什麼,我們真的了解嗎? 守喪時期,不能剪髮剪指甲,素食迴向...等等,相信這些做法在當時有其意義存在,但重要的是理解本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出於感恩,懷念與珍惜,這樣的出發點很好,所以重要的應該是心念,至於操作上,務實就好。
Thumbnail
2022/01/22
電影「大隻佬」片中所見的影像,是前世所造之業,所以今世必須用同樣方式償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以上是常見聞的說法,想想看合理嗎? 萬般帶不走,場景所有物件皆是,包括「業」或是「冤親債主」。跟著靈魂的是「果」,是利經場景淬煉之後,靈魂的樣子。
Thumbnail
2022/01/22
電影「大隻佬」片中所見的影像,是前世所造之業,所以今世必須用同樣方式償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以上是常見聞的說法,想想看合理嗎? 萬般帶不走,場景所有物件皆是,包括「業」或是「冤親債主」。跟著靈魂的是「果」,是利經場景淬煉之後,靈魂的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Thumbnail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Thumbnail
我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的正面美好,就是善良。 一個人的善良,不僅是可以獨善其身,也可以影響他人。在起心動念的行為當中,多了包容跟體諒,懂得付出與感恩。 善良,就是你的福報 漢代董仲舒說: “故仁人之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 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善良的人總是長壽的,因為他們的內心清
Thumbnail
我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的正面美好,就是善良。 一個人的善良,不僅是可以獨善其身,也可以影響他人。在起心動念的行為當中,多了包容跟體諒,懂得付出與感恩。 善良,就是你的福報 漢代董仲舒說: “故仁人之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 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善良的人總是長壽的,因為他們的內心清
Thumbnail
妄念成幻想,這是多數人的記憶,也是我的記憶。我們常常會起很多妄念與幻想,比如說:發大財,工作上位,等等。當一個人能力不足時,這些妄念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最後受傷的是自己。因此消除這些妄念是最重要的功課,如何消除這些妄念,就是消除過多的慾望,當慾望不在了,自然就心寬了,心寬就坦蕩了,
Thumbnail
妄念成幻想,這是多數人的記憶,也是我的記憶。我們常常會起很多妄念與幻想,比如說:發大財,工作上位,等等。當一個人能力不足時,這些妄念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最後受傷的是自己。因此消除這些妄念是最重要的功課,如何消除這些妄念,就是消除過多的慾望,當慾望不在了,自然就心寬了,心寬就坦蕩了,
Thumbnail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人一出生本就是善人,心地純淨純善。但因漸漸被生活周遭人事物所誤導、教育、汙染,已經染成邪惡心行、習慣,與我們純善心行,180度相違背。 所以常常自以為行善,實際上卻是在行惡;以為是做惡事了,卻不知是在行善。這些道理你知道嗎?
Thumbnail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人一出生本就是善人,心地純淨純善。但因漸漸被生活周遭人事物所誤導、教育、汙染,已經染成邪惡心行、習慣,與我們純善心行,180度相違背。 所以常常自以為行善,實際上卻是在行惡;以為是做惡事了,卻不知是在行善。這些道理你知道嗎?
Thumbnail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及下一代都能日日生活順遂、心想事成、幸福美滿,夢想、事業、財富都能成功實現,這是結果。 但是如何做到呢?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想要實現自己幸福人生願望,就必須從自己及下一代努力學做好人、善人,這才是人真正能幸福的原因!要學做好人、善人,第一件要做到的事,就是要學懂及實踐《弟子規
Thumbnail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及下一代都能日日生活順遂、心想事成、幸福美滿,夢想、事業、財富都能成功實現,這是結果。 但是如何做到呢?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想要實現自己幸福人生願望,就必須從自己及下一代努力學做好人、善人,這才是人真正能幸福的原因!要學做好人、善人,第一件要做到的事,就是要學懂及實踐《弟子規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完畢) 人來到這世間想要過得好、過得順、過得平安、過得圓滿,除了要消除業障、修正習氣之外,還要有福報。古有云:「有容乃大」、「厚德載物」,一個人的肚量,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就,心胸有多開闊、多寬大,德行就會有多深、福報就會有多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完畢) 人來到這世間想要過得好、過得順、過得平安、過得圓滿,除了要消除業障、修正習氣之外,還要有福報。古有云:「有容乃大」、「厚德載物」,一個人的肚量,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就,心胸有多開闊、多寬大,德行就會有多深、福報就會有多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是否有過這種經驗... 從小時候就常聽著家人師長們教導著:平時要多做善事,替自己及身邊的人積功德喔!一直到長大以後,還是常會聽見身旁的人,或者電視劇裡說著相同的話。 不過做善事,是否真的等於功德呢?確切來說,「功德」指的應是潔淨圓滿的智慧與能量,而不是用外在的行為去衡量。智慧圓滿,懂得辨識因緣,懂得
Thumbnail
是否有過這種經驗... 從小時候就常聽著家人師長們教導著:平時要多做善事,替自己及身邊的人積功德喔!一直到長大以後,還是常會聽見身旁的人,或者電視劇裡說著相同的話。 不過做善事,是否真的等於功德呢?確切來說,「功德」指的應是潔淨圓滿的智慧與能量,而不是用外在的行為去衡量。智慧圓滿,懂得辨識因緣,懂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