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吉卜力和《風之谷》

2021/11/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普通的小日記 #7
其實,我是來推歌的。(大誤)

前幾天,因緣際會下終於成為 Netflix 訂閱戶,並驚喜地發現:原來中華電信 MOD 本身就有 Netflix 專區,且不必再綁電信合約重新申辦或開通──換言之,家裏的電視終於「有用了」。(是的,即使安裝 MOD,我們還是甚少開啟電視,晚餐多半配著 YouTube 打發帶過)。
片單琳瑯滿目,曾經說「有點興趣」、「記著有機會要看」的待看電影卻是一支也想不起來,推薦內容裏四處翻找,最後仍沒志氣地點開動畫電影《風之谷》,配著電磁爐上打著立冬進補名義、實則嘴饞帶回來的薑母鴨,邊看邊吃。
說來慚愧,這還是我第一次真正觀賞《風之谷》。我總是沾沾自喜,自己童年沒有迪士尼,都是看吉卜力長大的,但其實也不過那兩部──《神隱少女》、《龍貓》──輪替著看,十遍百遍也不膩味。原來我小時候就是這般固執而拒絕踏出舒適圈的個性。記得家裏還買了《龍貓》的繪本,大圖片配注音國字的,翻到書頁脫膠再用膠帶黏起,一遍遍、一遍遍,愛不釋手。
也許比起動畫電影,幕後作曲久石譲才是陪我最多的。小四時加入管樂團,哪個不是心浮氣躁的小毛頭?常見管樂名曲〈Blue Ridge Saga〉、〈Sedona〉之外,〈君をのせて〉、〈いつも何度でも〉、〈空とぶ宅急便〉一首接著一首,小孩子練得開心,聽得懂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更是高興。當年《崖上的波妞》上映不久,指揮老師速速買了管樂團版,我甚至還沒看過電影也能跟著唱出主題曲,不過,歌詞唸的是音名就是了。
(雖說如此,《龍貓》的 OST 我還是偏愛可愛又活潑的〈さんぽ〉。)
所以應該反過來──先認識久石譲,才知道吉卜力和宮崎駿,這樣的情況多太多了。吉卜力出品的許多許多作品,真正從頭到尾看過的除了小時候那兩部,後來也只多了《貓的報恩》、《霍爾的移動城堡》──〈世界の約束〉實在太棒太棒了──和好多年之後才補完的《崖上的波妞》與《借物少女艾莉緹》。
(〈世界の約束〉,沒有辦法不愛上這首。)
說回《風之谷》。該說人長大了,連吐槽也成為觀影趣味之一嗎?我們總是忍不住說起娜烏西卡的滑翔翼,皮帶應該撐的是大腿的重量而非腰部;或說「她就這麼確定對面的蟲子會停下腳步、對面的人不會開槍?」最後搖頭吐槽不斷發出聲音的自己:娜烏西卡可是天生的溝通師、擁有威能的主角。
當然不是。
更多的是寄託於角色、期盼世界更加溫柔的堅定意志。比如人與自然、「正義」與戰爭,愈看愈覺得這是一部給大人的作品。但,就算小朋友們並不理解其中較為深層的涵義,仍舊能夠跟著驚呼「為什麼多魯美奇亞這麼霸道?」、「王蟲寶寶好痛。」、「你們快聽她講話啊!」。大概,這便是一部成功作品的魔力所在。
怎麼想都是帶子撐在腿或膝上比較省力呀?(過於認真)
圖|吉卜力工作室画像提供
薑母鴨咕咚咕咚滾了好幾回。主題曲〈ナウシカ・レクイエム〉(娜烏西卡.安魂曲)響起;多魯美奇亞軍悄悄撤退;風回來了;王蟲踏著大地的傷痕回到森林;與腐海爭地、卻又相依共存的世界依舊持續運轉。然後呢?沒有人知道,動畫電影至此告一段落。
也許在之後有機會可以將漫畫原著找來看看。不過在那之前,可能還是先把《天空之城》、《魔法公主》、《魔女宅急便》等作陸續補完吧。

延伸閱讀

▲ 有生之年應該是等不到《風之谷》電子化了,不如趁現在收個紙本吧?
也謝謝看到這裏的你,歡迎以拍手支持我繼續東寫西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3會員
47內容數
生活的雜七雜八、東寫西寫、貓貓,什麼什麼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