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Layer)

階層(Lay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階層(Layer)

為了降低設計的複雜度,因此《國際網路組織》制定通訊協定應該要有的特性,而我們得認識這些特性,在依照這些特性來制定規格並實現,特性分類如下:

  • 階層性(Hiierarchical):上一層完成工作後再交給下一層,通訊協定就是利用層次性的關係,將整個通訊協定分為若干層次來實現。
  • 功能性(Functionality):通訊協定區分為若干層來實現,每一層次處理某一特定功能,層次之間的功能不能互相衝突。
  • 隔離性(Isolationality):每一階層都是獨立性的,所以上下層之間是沒有絕對的從屬關係,層次之間的更動是不會互相影響各層次的功能,也就是說層次之間具有隔離性,此特性為通訊協定堆疊的基本原理。

通訊協定的堆疊原理:

層次介面(Layer Interface):每一層次都必須提供他對上一層、或對下一層的連結程式,這一個連結程式稱之為『層次介面』(Layer Interface)。

前端對前端協定(Peer-to-Peer protocol):每一層次負責某一部分功能,因此,通訊雙方的相對層次之間就必須協議出共同的工作模式,這個協議稱為『前端對前端協定』(Peer-to-Peer protocol)。

raw-image


avatar-img
Scott Salon
14會員
27內容數
技術筆記紀錄、生活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cott Salon 的其他內容
橋接器的特色就是將多個不同網段的獨立網路﹝進行連接﹞,就好像一座橋一樣,把不同的網絡變成同一個網絡一樣。 然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網絡的可靠度﹞、﹝增加網絡的效率及安全性﹞。 如圖所示,﹝Bridge﹞在這邊的運作流程是: 接收到發送請求→判斷請求是否放行→傳送到目的位址。 範例:
上一篇講到關於「常見實體層-網路線」的部分,目前我都是只記錄自己操作過的設備和系統,而且主要是先講個入門大概,希望未來有機會再開新的篇章,更深入的記錄這些設備及系統。 中繼器的特色就是﹝增強訊號﹞,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訊號衰減問題﹞。 Hub 缺點:
為了方便筆記的整理及可觀性,我會以【OSI模型架構】依序整理下去,盡量記錄每一階層中所擁有的特點。 乙太網路線(ethernet cable): 圖片來源:Pixabay 乙太網路線是由四對的雙絞線組合而成,接頭大部分都是使用「8P8C水晶頭」,不過大家都常稱為「RJ-45水晶頭」,後續皆稱RJ45
橋接器的特色就是將多個不同網段的獨立網路﹝進行連接﹞,就好像一座橋一樣,把不同的網絡變成同一個網絡一樣。 然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網絡的可靠度﹞、﹝增加網絡的效率及安全性﹞。 如圖所示,﹝Bridge﹞在這邊的運作流程是: 接收到發送請求→判斷請求是否放行→傳送到目的位址。 範例:
上一篇講到關於「常見實體層-網路線」的部分,目前我都是只記錄自己操作過的設備和系統,而且主要是先講個入門大概,希望未來有機會再開新的篇章,更深入的記錄這些設備及系統。 中繼器的特色就是﹝增強訊號﹞,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訊號衰減問題﹞。 Hub 缺點:
為了方便筆記的整理及可觀性,我會以【OSI模型架構】依序整理下去,盡量記錄每一階層中所擁有的特點。 乙太網路線(ethernet cable): 圖片來源:Pixabay 乙太網路線是由四對的雙絞線組合而成,接頭大部分都是使用「8P8C水晶頭」,不過大家都常稱為「RJ-45水晶頭」,後續皆稱RJ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