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影】總編的復仇-現在的你,還有「我們現在就想讀有趣的故事」的熱情嗎?

【#心電影】總編的復仇-現在的你,還有「我們現在就想讀有趣的故事」的熱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KIBA:The Fangs of Fiction

©KIBA:The Fangs of Fiction

改編自塩田武士的小說《錯視畫的利牙》(騙し絵の牙),基本上可將電影視為架構上的再創作。
除了作家本身以影視角度構思,一開始就以大泉洋的形象量身打造主角速水,小說中的配角也改為新人編輯高野,變成觀眾更容易入口的主要敘事視角。

宣傳語上強調的「全員說謊」「反轉再反轉」,對於習慣日本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這反而不是主要的命題,詭計度跟燒腦度偏清淡,較像是一種預設的觀影感受,我認為這部片更多的趣味在於以下兩點。

一、娛樂度超高!超強演員卡司的化學效應

曾在媒體業、出版業、書店業的人一定會有所共鳴,擁有奮力一搏想法去翻轉公司或體系的人,也一定會有最後如果能貫徹自己信念就好的時刻。粉絲來說是令人驚喜的組合,也能感受到這部影視作品在構思策畫上的用心。
大泉洋將「總編」這樣重要的地位與像風一般的男子結合,凸顯了衝突性的反差,更讓人猜不透兼具博學知識、獨特想法及人脈的他,將如何在「薰風社」這個死氣沉沉的傳統出版社掀起旋風。

©映画【騙し絵の牙】

©映画【騙し絵の牙】

同樣以配角轉為引領劇情走向視角的改編,也令人想起松岡茉優擔任主演的《蜜蜂與遠雷》,平穩之中帶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幾幕,拉出角色的張力,是松岡茉優在演技上備受肯定的證明,私以為松岡茉優聲音的辨識度也很高,對於電影也具有加分的印象。

©映画【騙し絵の牙】

©映画【騙し絵の牙】

Lily Franky不論演誰都像在演他自己,又或者,這種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角色真的很適合他。

©映画【騙し絵の牙】

©映画【騙し絵の牙】

二、在大環境和僵化體系之下,你有挑戰/活出自我的勇氣嗎?

這部作品的野心不小,除了將日本出版業獨特的物流系統、書店現況以及文學雜誌產業納入背景中,更意圖在「復仇」的意圖中,以「錯視畫」的概念,敘述一種最直接的熱情。

好比,你敢在合作的大作家面前直率地說出「感覺過時」的感想嗎?
好比,明明知道每次的提案會議都徒具形式提出安全的主題,不會有很想做話題性、自己關注以久的遺珠提案嗎?
好比,在品牌價值跟習以為常的陋習中,能看清作品的實際收益已遠遠趕不上交際應酬的公帳嗎?

這些每日每夜在各個產業中上演的現實,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只會將利牙收起,甚至磨牙磨稜角直到圓滑。
這部片以速水這個角色的靈活度,時而狡猾、時而脫序、時而直率,在與新人編輯高野的交手跟搭檔的過程裡,激起的反而是入這行的初衷。就算身處在見證了出版產業的大盛與衰落的年代,又或許面臨經費縮減、需要靠製造話題才能刺激銷售的年代,是不是也讓面臨時代變遷,曾從事所謂夕陽產業卻仍奮鬥不懈用愛燃燒的工作者感到熟悉呢?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作品是一種藉由反轉設定,實際上的戰鬥物語(戦え物語)

無論此刻是否需要在工作場合中怎樣的低頭,到頭來,編輯最關注的還是「有趣」這件事。

片中主角群所說的:

「我們現在就想讀有趣的故事」
「有趣到勝過恐懼就好」
「要是街上少了書店,還是會感到寂寞」

曾在媒體業、出版業、書店業的人一定會有所共鳴,擁有奮力一搏想法去翻轉公司或體系的人,也一定會有最後如果還是能貫徹自己信念就好的時刻。

故事結尾高野熱血的回歸書店,成為跨界的斜槓編輯/書店人,
如此夢幻的結局,不免也希望能夠實現出版或將一本定價三萬五千日幣的新書銷售一空的美夢(笑)。

這樣的故事,
也許是錯視,也許是翻轉,我被提醒更多的,也許是關於初衷的狂熱。

#騙し絵の牙(2021)/本文寫於2021.11.9


參考資料

  1. 鏡週刊系列報導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007insight003/
  2. 大泉洋と松岡茉優に「価値観が変わった1冊」を聞いてみて分かったことhttps://eiga.com/movie/88980/interview/
avatar-img
Kokoro的沙龍
5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oko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追求「我們的幸福」到追求「我們的志業」, 不可諱言的就是對愛的執著。 她曾經如嬌弱的小鳥,卻願意擠身在偷渡的船上, 直到被舉報的那刻,以及電影帶出揮手而遠行的優作, 方才明白, 就算是愛,也有無法解決的事物, 就算是愛,也可能無法背負,可能先放下,也可能先被拋下。 只因在心中的「順序」不同。
這是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演員莫子儀、導演鄭有傑、監製楊雅喆的組合,是不看預告就能走入電影院的一種信任。從2006年的《一年之初》鏡頭裡的莫子儀到2020年,十幾年的化學變化,都如espresso萃取般,成為電影時光的印記和風味。
2018年單獨飛往北海道的旅程中,原著小說成了我的飛機讀物,在4個小時的藍天之上,平野啓一朗的文字溫潤、緩若行板地,直擊進我的心中。 「人總是死心塌地認為,能夠改變的只有未來。可是實際上,未來經常在改變過去。可以說被改變,也可以說是自行改變。所謂『過去』,就是這樣纖弱、易感的吧?」
從追求「我們的幸福」到追求「我們的志業」, 不可諱言的就是對愛的執著。 她曾經如嬌弱的小鳥,卻願意擠身在偷渡的船上, 直到被舉報的那刻,以及電影帶出揮手而遠行的優作, 方才明白, 就算是愛,也有無法解決的事物, 就算是愛,也可能無法背負,可能先放下,也可能先被拋下。 只因在心中的「順序」不同。
這是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演員莫子儀、導演鄭有傑、監製楊雅喆的組合,是不看預告就能走入電影院的一種信任。從2006年的《一年之初》鏡頭裡的莫子儀到2020年,十幾年的化學變化,都如espresso萃取般,成為電影時光的印記和風味。
2018年單獨飛往北海道的旅程中,原著小說成了我的飛機讀物,在4個小時的藍天之上,平野啓一朗的文字溫潤、緩若行板地,直擊進我的心中。 「人總是死心塌地認為,能夠改變的只有未來。可是實際上,未來經常在改變過去。可以說被改變,也可以說是自行改變。所謂『過去』,就是這樣纖弱、易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