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問我你還好嗎,我會想辦法好起來,好好跟你一起活下去。」- 羅品文(賈靜雯飾演)
《瀑布》電影的討論熱度,除了兩位女主角的演技及入圍金馬的競爭外,「思覺失調症」的議題也再度被熱議。一直想看這部片,並不是因為演員有多精湛的演技,這是無庸置疑的,我想看的是一個母親「如何放下跟走出來」。
先來說說《瀑布》結尾,突如其來湍急的洩洪意外,溪水暴漲宛如病症無常浮現,像母親發病時苦痛的縮影,坐困岩石上的小靜表情上似乎有那麼一點遲疑,像是當母親發病時的迷失一樣,小靜看著同學都急忙往岸邊跑去,只有她在溪水中央,像是面臨著母親生病的困境般。然後劇情又同時穿插母親忘了關火的畫面,雙重的焦慮緊張感不斷上升。
當母親接到電話通知時的不安,緊盯新聞中獲救學生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終於一個穿著像小靜的女孩出現了,母親口中喊著「小靜」後,結局。想著,如果沒有得救呢?隨著洶湧洪水襲來的謎團,也無從得知真正的結局。
為什麼片名叫《瀑布》?搬家後的母女對話,說出了原因。因思覺失調而扭曲出的幻象及飽受幻聽之苦,不停聽到的轟鳴聲是瀑布的聲響,而老屋拉皮蓋上的那張在都市叢林裡阻擋著陽光的藍色帆布,遠看就像瀑布。「水」的元素也不斷也在片中出現 — 母親以為的滂沱大雨、火災後重回家裡的滿地積水、及病院的那一首《抉擇》—「偶爾飄來一陣雨,點點灑落了滿地」。
只有妳的世界下起雨,卻淋濕了所有人。
為母則強,有時也是種束縛,因為常常會忘了自己。
看著羅品文發病當下與治療後的表情,身為單親媽媽的我,看了其實很感傷。為人母的掙扎與迷惘,不斷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徘迴,要十項全能還要不斷卯足全力衝刺,時時刻刻要戒備著不能鬆懈任何一刻,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戰戰兢兢的揹負好肩上的一切。這部電影中的「母愛」除去了溫柔和藹,而是以利得傷人的尖銳,體現單親媽媽的強韌。
邊看電影邊思考著,她為何會發病?真正的壓力起源是甚麼?我不認為跟疫情在家與女兒摩擦變多是原因;當看到小靜質疑著父親,那小男生是他跟現任太太的兒子時,當品文誠實對主管說出自己婚姻狀況時,「早知道前夫的外遇、還有了孩子」這件事應是最大的打擊吧!早知道這些的羅品文是要病得多嚴重、要多麼的天真,才會繼續指望前夫會回來重新圓滿自己的人生,一直卡在「以為前夫還會回到身邊」的幻想裡,無法脫身。
大多時候,心理上生病的人,在外表上大多也是看不出那樣的變化,而那也往往是經過折磨和壓抑後,到最後所呈現的狀態,沒辦法照顧自己的落魄感,是最無裝飾的模樣。「思覺失調」就像是「走調的靈魂」,不穩定的情緒,常常魂不守舍,完全陷入情緒的泥沼,舉步維艱,不斷耗損的身心,明明想前進,卻不斷被自己扯後腿。
每個人都有難堪的過去,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且未來會怎樣,也沒有人知道。
生病時,生活的改變反映了殘酷的現實,這些都不是病人獨自承受,大多家人往往都被逼著一夜長大,且必須走過這些荊棘道路。小靜本就處理青春期的叛逆,或許不諳世事,但選擇捍衛自己手中真實的羈絆,在母親生病後,她學習著陪著母親走出,也學習著理解,是很觸動人心的改變。
母親就是生病了。醫師要小靜學習「要試著理解她」、「不要否定她」、「要站在她的角度想」,她無助地問「要怎麼理解?」但很快地承擔起責任,當她在病院裡頭隔著透明玻璃,凝視著宛如一具空殼的母親、兩眼失神、宛如幽魂,她忍不住地流淚,也只能沉默流淚,這時的小靜更加心疼母親。
而面對已有新家且擺出一副很為難很委屈樣子的父親,一句「你要好好保重」像是徹底也明確的切開成了兩個家庭,小靜的父親角色成為一個過客。
人與人相處總是需要嘗試,家人的關係也是一樣,小靜試著站在母親的角度,演了場趕走門外的衛兵、不否定母親看到蛇,請來消防隊員協助捕蛇,即使擔憂,也還是試著放手讓媽媽出門找工作、重新開始新的人生。陪著母親散散步,對於想追求母親的老實主管也開心接受,真心希望母親能夠快樂。
簡單的理解,能找到安全自在的位置,就不會持續遊蕩在崩潰邊界,獨自塌陷。
在經歷生病的痛苦歷程後,母女兩人互相重新理解跟認識彼此,也看到了對方釋出的愛,一些生命中的這些那些,只能讓自己在痛苦之中摸索它的樣貌後,才能找到新希望。
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好,但也沒有想像中糟糕;或許日子沒有想像中順遂,卻也沒有想像中難熬;人世間心懷惡意的人不少,心懷善念的人也大有人在。一路上一起攜手面對重新建立一個家,也遇到萍水相逢仍願拔刀相助的人們,例如:三個月沒領到薪水,卻還是伸出援手的打掃阿姨、最後關頭踩了煞車的房仲經理、老派真誠的賣場主管,這些生活中的溫柔證明了生命中的美好存在。
這個社會每天還是不斷上演著疏離與冷漠,但我們要更努力去相信、理解,以及陪伴珍惜的人,才不會留下遺憾。
人生有燦爛,亦有昏鬱,儘管日子再波瀾,都有雨後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