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中醫偕同治療(一)手術篇 — 什麼時候開始最恰當?

2021/11/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手術是去除腫瘤的一種治療選擇,但自相矛盾地,也可能刺激腫瘤的轉移和生長
術後極短時間內,是癌細胞建立新據點搶灘的機會,醫師也應當搶時間儘早作處置
腫瘤確診後,有些情況適合以手術方式將病兆切除,除了手術本身的風險之外,對於腫瘤又會有何影響? 2017年3月一篇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文章討論了癌手術對於預後的影響(1),文中提到,消除癌症的手術,實際上可能誘發新轉移瘤的形成,加速殘留和微轉移性腫瘤的生長作用。

為了使癌細胞成功轉移到遠端的器官,需要發生一系列複雜的事件。首先,癌細胞必須能進入循環系統,並且能在宿主防禦機制中倖存下來,最後抵達新的轉移部位,入侵並蔓延。一般而言,轉移是一個低發生機率的過程,到達循環系統的大多數癌細胞會被迅速破壞。然而,所有的組織創傷,包括由外科醫生進行的無菌解剖,都會引起局部和全身性細胞和體液性炎症反應,而有可能使癌細胞生存下來和轉移性生長。

一些術後改變,也有助於癌細胞在循環中存活,並增加遠距離轉移的可能性。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NK) 細胞對於消滅循環系統中的腫瘤細胞有關鍵性作用,能預防腫瘤轉移的形成。在動物實驗模型中,手術的程度和幅度會正比於NK細胞活性減弱和巨噬細胞功能受損。鑑於上述可靠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證據,在進行腫瘤切除術時,使用區域麻醉和非鴉片類鎮痛藥可能更為有利。同樣地,減少輸血,避免全血輸注,使用一次性的裝置以及在手術期間和術後即刻維持正常的體溫,可能對相關免疫系統阻止腫瘤轉移有所助益。

轉移是癌症患者發病和死亡的常見原因,實驗和臨床證據均支持這樣的觀點。即手術是去除和減少腫瘤腫塊的一種治療選擇,但自相矛盾地是,也可以促進腫瘤轉移的發展! 為了能夠解決手術期間腫瘤轉移到遠處落腳和生長的那些因素,術後極短時間內,成為控制殘留惡性細胞的唯一機會

中醫偕同治療,我們通常建議在入院準備手術前,先找合格中醫師做一次詳細問診,開立處方則依據該次手術方式做選擇。以肝癌為例,若是做肝臟動脈栓塞,無論使用栓塞物或化療物,處置的當下已經造成標的血管破壞,中藥的目標,是要減少血管發炎及增強免疫。

若是做局部的肝臟切除,除了降低內臟傷口的發炎外,也要增強引流液的排出。前者以地骨皮飲加方為主,後者則以補中益氣湯加方為主。用藥均以補氣兼涼血為方向,這個階段,縱使患者因術後體虛,但仍不可用到補陽藥,如乾薑、附子、肉桂之類。

中藥介入時機極為重要,建議應交代患者,在麻醉退後(情況允許喝水時),第一時間服用水煎中藥(莫等回家才喝),合格中醫診所應附上所喝中藥成分、作用,並由醫師簽名,請家屬交予醫院主治醫師做為說明與參考。如同《Cancer Research》期刊文章所寫,術後極短時間內,是癌細胞建立新據點搶灘的機會,醫師也應當搶時間儘早作處置。
參考資料
1. Samer Tohme, Richard L Simmons, Allan Tsung, Surgery for Cancer: A Trigger for Metastases, Cancer Res., 2017, 77(7):1548-1552.
全文詳見台灣中醫網:http://www.tcm.tw/articleview.php?id=2909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仁有堂中醫診所院長。抱持中醫必須不斷進修提升的信念,以效果較佳、吸收較快之水煎中藥,配合個人狀況靈活用藥,一人一方全人照護解決個人困擾病症。體認中醫藥之精髓及強項,在於調理氣血平衡,除了「治病」,也是「治未病」的保健及預防。在這個超級不確定的年代,延緩衰老,自己的健康,歸自己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