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 PM Podcaster,Podcast 沒有想像中簡單,那些我們可以少踩的坑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製作 Podcast 已經滿一年,依據每 2-3 週為一集的頻率更新達到約 30 集,這年中陸陸續續有朋友跟我請教 Podcast 製作的心得與撇步,這邊來跟大家聊聊可能多數人沒看過也沒想過的觀點 - 原來 Podcast 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本篇文章不會手把手教學如何製作 Podcast,包含選題、錄音、剪輯等等,多半談談心態建立以及避免的雷點有哪些,我們來看看將分為幾個重點分享給大家
一、關於我的 Podcast 《不爽你來當PM》
二、原來幻想都是美好的 - 優缺點分析
三、製作時該有的心態建立

source: https://www.inside.com.tw/feature/podcast/20504-podcast-2020-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

▍一、關於我的 Podcast 《不爽你來當PM》

作為愛好 PM 知識傳播者,為何我選擇做 Podcast
身為產品經理一路上都滿喜歡與各行各業交流並且匯聚各種有趣的人們做知識交流,曾經辦過七年的讀書會(連結)、 PM 社群(連結)、撰寫部落格(連結),在 2020 年中也就是疫情開始爆發,同時也是台灣製作 Podast 大爆發,開始有念頭。最關鍵的兩個原因,也是一直支持我現在持續製作的原因有兩個
  • 話題性:好玩,做就對了!
當時意外發現身邊很多朋友也在製作,可以靠著製作 Podcast 的新鮮感,結交無論是設計師(設計大排檔)、工程師(電扶梯走左邊)、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各種受訪者)的朋友,很多人會覺得「好酷!我也可以上節目嗎」、「很好玩耶,我可以參與錄音嗎」等心態交流彼此的心得(血淚談),也因此,身為訪談型節目的我,增添了不少話題性。
有別於舉辦社群與聚會,受限於地域性、報名行政等繁瑣程序,這的確是個可以讓大家快速相互分享的渠道。
  • 安全性:掌握可以對外開放的程度
多數人不願意演講的因素不外乎「不想要露臉、露本名、露公司名稱」,或者擔心自己講不好,因此 Podcast 很美好的造就一個獨立又安全的環境,彼此可以選擇要揭露的程度,後續更可以協助剪接。
不爽你來當PM,截至目前的成績
說來可能會見笑,也有可能不夠準確,僅供各位夥伴們參考。平均每一集的點播量約 700 次數,最高的約有 2000 播放次數,這次數是各個平台的加總(包含 Apple Podcast, Spotify, Firstory, KKBOX, etc.)
這數字算好嗎?我也不知道,很多同期有在製作的人說還不錯,我就當參考參考,畢竟我並沒有特別在意「量」,而是後續有收到聽眾們的私訊回饋,就會異常開心。

▍二、原來幻想都是美好的 - 優缺點分析

大致上跟五組團隊的 Podcaster 們聊過,原本以為只有自己有這些幻覺,後來互相取暖後發現大家都深深地踩過一樣的坑,或者是說根本是避免不了的坑,這些就分享給好奇的朋友們。
缺點分析:錄音、盈利、宣傳與互動
  • Podcast 不就聊聊天而已,把我們平常講過的話錄音下來很簡單呀!
「等等...我的聲音不該是這樣啊!」很多人進到錄音室的場域,開始莫名緊張,連話都不會說,各種口吃、尷尬語調上揚下挫、搶話都來,還記得第一次錄音被人說很像是小學生在演講呢。儘管當你熟悉後,在你邀請受訪者,每個受訪者都是第一次錄音,你不緊張他緊張啊!如何幫你的受訪者做好心理建設就格外重要。甚至我們還有過因為彼此當下的「狀態」不正確,還錄音兩次的情形呢。
「天阿!剪輯怎麼那麼辛苦」我們以為錄音不好就可以靠剪輯,實際上最好的剪輯就是當下的完美錄音,有時候因為錄音時沒有對準麥克風造成忽大忽小聲(很難救)、有些人有奇怪的各種難聽口頭禪(很難移花接木)、有的環境旁邊有各種雜音(很難救),都造成剪輯時的加倍難度。初次剪輯不熟悉軟體大家都花了錄音的 4 倍時間剪輯,後面越來越熟悉也是要花 2 倍時間,除非...除非...有很完美的 one take。
因此,口條建立與氣氛營造是身為主持人與受訪者的你我不可或缺的日常能力。
  • 聽說做 Podcast 很好賺錢欸!現在我趕快進去衝一波接各種業配囉
業配重點是你有流量聲量、轉換率,很可惜的這些在 Podcast 微乎其微。不是說做不到,當你要做到像前幾大 Podcaster 的重量,是要花費多少時間累積呢?再者 Podcast 不像是 YouTube 有公開的「流量透明度」,是要怎麼證明你的聽眾就是比別人多呢?儘管接到業配,作為「聽」的使用場景,在後續搜尋點擊到商品頁面的轉換率會有多少呢?這些無數的未知數以及目前還不明朗的成績,你確定用 Podcast 變成營收管道真的是件好事嗎?雖然現在有訂閱制度,值得思考這能否變成關鍵營收來源。
因此多數人是把 Podcast 當作一種流量平台,再將這些聽眾轉換到其他付費管道,例如大人學、電扶梯走左邊等等。
source: https://www.premiumbeat.com/blog/best-podcast-hosting-platforms/
  • 哼什麼利益我都不要,當 Podcast 知識傳播者(KOL)不就好了嗎,很簡單吧
目前各大平台對於 Podcast 搜尋著實不易,不太有 AI 推薦或是從 Google 找到你的頻道,仰賴你原本的宣傳平台仍然非常重要,不然埋沒在各種音海中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另外聽 Podcast 的場景不外乎是「打發時間」,在一堆優質的 Podcast 中,聽眾們打發時間的頻道們有多少個,甚至還有 Netflix, Disney+, Switch 各種搶你的眼球、耳道呢。
最後,Podcast 偏屬單向溝通管道,無法直接跟聽眾留言互動(不像是以前的廣播)或是文字上的留言對話也不容易,使用其他 IG, Fans Page 其他平台的重要性相對提升,當然就增加了經營不同平台的時間複雜性,同時分散你製作 Podcast 的專注力。
優點分析:安全性高、入門門檻低、作品集管道
  • 安全性高:這點就是剛剛提到的部分,是否露臉、露身份都是可自由掌握。不過大部分的人礙於「宣傳利多」,多半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表露身份。
  • 入門門檻低:幾乎你有個 iPhone 就可以錄音呢!的確可以,但是旁邊的雜音也會跟著錄音進去,你以為沒有但是戴上耳機後卻是一清二楚呢。這時候除非選擇躲在棉被錄音(真的有朋友做過)、不然就是乖乖花錢去錄音室。錄音室真的是 CP 值極高的選擇,單次僅花 300-500 元不等(樂樂寓室、Lazi Corner),錄音品質高、讓大家拍拍網美照、舒適環境讓彼此放下戒心、遠端錄音可以接進入錄音室誰被(靠藍芽接入)。當然如果你要遠端,那就是要克服周遭的環境音。
  • 作品集管道:這點有好有壞,很多朋友是一年內就放棄,多半是剛剛提到的缺點,畢竟沒有想像中簡單。同時我也強烈建議朋友們,如果有正職更重要的事情,請先把錄音放在一邊,與其遵循更新頻率,不如有彈性的播放回歸本業更是重要。

▍三、製作時該有的心態建立,其他可以注意的事情

另外談談幾個這年來發現的有趣觀察
  • 先做再說:如同職業病的 PM 一般,真的不要一開始要求完美,或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很多朋友光是「幻想製作」就幻想一年遲遲不肯踏入,有開始才知道怎麼錄音的節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然後再自己拿捏何時要暫停,小步嘗試、大膽實驗。
  • 時間成本:我們以為寫作好文大概 4 小時完工,而 Podcast 時間可以更多,其實製作 Podcast 的時間被切得更零碎,畢竟還有邀訪、擬訪綱、找錄音室、錄音還有可恨的剪輯,前後的時間可是花至少 4 小時以上呢。(雖然我最後都 SOP 化,甚至還有團隊幫忙,因此減輕不少負擔)
  • 團隊:這點就見仁見智,對產品經理來說希望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在自己摸熟每個環節後,可以花錢或是價值交換請各個夥伴們幫忙其他部分,例如:剪輯、行銷宣傳、找受訪者等等事項。當然跟團隊們的溝通複雜度、潛在的觀點不符合的機會成本是要考慮進去的風險。
source: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81086-podcast-podcast-hits-program-recommendations-10-chinese-podcast-popular-program-recommendations

▍四、製作時該有的心態建立,其他可以注意的事情

最後我想說的幾件事情是:
  • 協助成員:一開始真的是衝動製作 Podcast,到現在仍然不會後悔,會持續到什麼時候不確定,很歡迎大家來找我合作,也更感謝一路上有協助我 Logo、開場音樂、剪輯、宣傳、數據分析、共同主持人的部分。
  • 推薦內容:近期最讓我驚豔的是「電扶梯走左邊」,Jacky 從一開始不太會製作,到現在經營的過分優秀,不得不宣傳他的頻道,無論是內容以及成長史都很推薦大家去了解。當然如果你要製作 Podcast,建議多聽聽其他 Podcast,想想你的 Role Model 是哪位倒是非常重要。
  • 詳細錄音懶人包可以看以下內容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wanpodcast/%E9%A6%96%E9%A0%81?authuser=0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絡我
> Mail: [email protected]
> Medium: Mr.T 塵思產品人
4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身為臺灣人,思考身份認同是一生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avatar
Achó
2024-06-20
身為打工仔你知道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 有甚麼不同嗎?瞭解香港《僱傭條例》中的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的資格、計算方法和上限,以及這兩種補償的主要分別。
Thumbnail
avatar
geniushub
2024-06-05
身為設計人,我的客戶到底要什麼?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avatar
女吃漢的斜槓人生
2024-05-29
身為觀者的「我」究竟是誰?「我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 奇蹟課程釋義系列 -對大部分學員來說,這一課若不是他最喜愛的,就是他最反感的一課。我們在前文已經解釋過,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抵制童年痛苦經驗而打造出來的防衛機制,而且這個受害記憶還被我們的社會視為不可輕言放棄的神聖權利。
Thumbnail
avatar
sunnielei
2024-05-19
PM是什麼?PM職位意思全解|產品經理 vs 專案經理工作內容! — ProjectManager 你最近一定也要聽說科技業PM這個行業在台灣爆火了吧?趁著好時節,有沒有想要跳槽的想法?Hold on Hold on!我覺得在你決定跳槽之前,一定要先看看這篇文章,對你肯定如有臂助,讓你更好去決定!一篇文章就帶你搞懂當下最熱門職業科技業產品經理和專案經理!
avatar
ProjectManager
2024-02-09
專為單人設計的麥克風|Podcast錄音器材終於要進到錄音的環節了,一般而言,錄音需要的設備有以下這幾樣 麥克風 錄音介面 電腦/手機 監聽耳機 如果下面這些字太多不想看完,也可以直接跳到第二段,你屬於哪一類型的使用者呢? 麥克風:麥克風依照收音的方式分為電容式跟動圈式。電容式麥克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麥克風,因為收音靈敏,
Thumbnail
avatar
哇沙米
2021-10-27
簡報是為了成為目光焦點嗎? 內向的人適合當PM嗎?「簡報」的目的即根據資料整理後定義的機會去做的延伸,目的是「取得信任」。
Thumbnail
avatar
商科PM
2021-08-06
身為一個男性,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很多人說尊重,但實際上只是欺騙別人的同時也在欺騙自己
Thumbnail
avatar
尤律循
2021-08-04
讀後感:想成為優秀的PM:你更需要的是「企圖心」,而非野心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此次分享的文章為:想成為優秀的PM:你更需要的是「企圖心」,而非野心。 五項企圖心分別是: 1. 遠離舒適圈 2. 關注產品策略 3. 銷售附加價值 4. 專注客戶服務 5. 團隊執行能力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0-11-03